正文 第15章(3 / 3)

你是不是對某個異性的家庭、學習、生活習慣以及同別的同性交往特別關注,在一起時總是情不自禁地瞅他(她),對他(她)的每一個微小變化都能注意到,並且特別敏感?

你是否有夢見和他(她)單獨在一起的時候?

和他(她)單獨在一起,你是不是異常話多或話少,並時常感到害羞和不自然?

你是不是非常想得到他(她)送給你的賀年卡、紀念卡或別的什麼小禮品,並把這種禮品視若珍寶?

你是不是總要找些借口和他(她)單獨在一起,並故意獻些小殷勤?

你是不是專注於他(她)而又躲開別的男生(女生),並經常寫紙條與他(她)單獨約會?

當別人批評他(她)時,你是不是對這些批評產生反感情緒?

你是不是為了同他(她)約會而當著家長,甚至要好的朋友的麵說謊話?

他(她)對你的態度如何,你是不是特別敏感?

他(她)雖然有缺點,但是不是在你心中卻並不認為是缺點,認為這些都是可以原諒的?

如果你回答“是”,那麼就說明,在你的心裏,愛情的種子已經開始萌發了。

五、學生單相思心理輔導

典型案例

她正在上高三,很喜歡同班那個身材頎長、皮膚白淨但並不漂亮的男生。雖然她很清楚地知道他學習不怎麼樣,性格也有些怪怪的,可還是癡癡地想著他。很多次放學後她都故意繞遠路,就是為了能和他‘巧遇’。誰知每次他連正眼都不看她一下。無奈之下,她隻好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溜之大吉。

心理解析

所謂單相思就是單戀,是指對某個異性一廂情願的愛戀,而對方卻不能投之以愛的回報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愛情的地方就會有單戀,“單相思”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愛情主題之一。

但是處於青春期的人這種單戀,有著與成年人不同的心理特點。

青少年由於性的成熟,相互之間產生吸引,萌發了種種感情漣漪是非常正常的。可是由於青春期是一個自我中心的時期,思維帶有強烈的主觀性,最易產生這種“愛情錯覺”。單戀的對象可能是相處多年的同窗好友,也可能是一個偶然結識的路人。

單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毫無理由的,對方毫無表示,甚至對方還不認識自己,而自己執著地愛對方,追求對方,這種戀愛,是純粹的單戀。另一種是自認為有“理由”的單戀,錯認為對方對自己有情。單戀者固然會體驗到一種深刻的快樂,但更多會體驗到情感的痛苦,因為他們無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鍾愛的異性傾訴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對方愛意的溫馨。

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單戀現象比較常見,而且較多地出現在性格內向、敏感、富於幻想、自卑感強的人身上。首先是自己愛上了對方,於是也希望得到對方的愛,在這種具有彌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會把對方的親切和藹、熱情大方當作是愛的表示,並堅信不已,從而陷入單戀的深淵,而不能自拔。

單戀者常常獨自幻想,用憧憬和想像編織那迷人的夢境。由於受幻想力量的鼓舞,往往學習更加努力,信心日漸充足,講究衣著打扮的效果,注意言談舉止的風度,注意揚長避短,在各種活動中也會一度顯得活躍起來,力圖使自己的形象在對方心目中更加美好,促進對方對自己的愛。

單戀者由於自己愛著對方,就會覺得對方也愛自己,就常常把對方的言談舉止納入主觀需要的軌道去理解。對方的一句無意的話語、眼神或表情,會引起其長久的喜悅和激動,即便遇到嚴詞拒絕,仍毫不置疑。如果能夠看見對方,就會盡可能地注視著對方的一舉一動;如果見不到對方,就會猜測或巧妙地打聽對方的去處;如果別的同學無意中談起對方,就會非常注意地傾聽,表現出極大興趣。

單戀者容易產生一些消極的心理。單戀者雖然總是進行愛的自我陶醉,但真正麵對對方時,會表現出極度的緊張和不安,並且試圖掩蓋自己的真情,以至出現語塞、笨拙的舉動,使對方感到莫名其妙。這樣,往往會引起事後的懊悔。單戀者對對方懷有高不可攀的畏懼心理,盡管對現實的戀愛十分向往,但卻不敢輕易地向對方表白,深怕對方說出“不”字。於是將深情藏在心裏,卻又急切、焦灼不安地期待著對方的愛情吐露。

單戀者由於得不到對方的回應,感情壓抑,充滿失望、憂鬱和苦悶的情緒。這對心身發展極為不利,對生活和學習產生影響。單相思隻是一種錯覺,既是對別人的錯覺,誤以為別人愛上自己,又是對自己的錯覺,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心理指導

單相思於人於己都是痛苦的。陷入單戀的人一定要冷靜地分析。對方對你的好感,也可能僅僅是好感,或者是一種友誼的表現。雖然好感和友誼在一定條件下能發展為愛情,但它絕不是愛情本身。你需要冷靜地觀察和分析,不要將友情與愛情相混淆。

其次,要給自己的感覺打問號。當你發覺自己“愛”或被“愛”時,不妨給自己的“感覺”打個問號。心理學家認為,感覺往往是不確切的。產生在“感覺”基礎上的“愛情”,隻是一種感覺感情,與真正的理性愛情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當你產生對某一位異性的愛意或感覺到某一位異性同學的溫情時,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進行冷靜的思考,切莫過分相信自己的感覺,免得作繭自縛。

陷入單相思的人,需要拿出十足的勇氣,克服羞怯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的折磨,勇敢地用心靈去撞擊。如果對方有意,心靈閃現出共同撞擊的火花,愛的快樂就會取代愛的痛苦。如果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則應該麵對現實,勇敢地拋棄幻想,用理智主宰感情進行轉移,通過思想感情的轉換和升華來獲取心理平衡。

一旦發現自己陷入單戀的境地,就應該借助理智的力量,獲得感情上的解放。在行為上盡可能減少或避免與對方的接觸,克服虛榮心理和由對方冷淡而造成的自卑感。一味追求,死纏活纏,或者沉溺於單戀的泥潭不能自拔,這是很不明智的,這樣隻會降低自己的人格,使別人更加瞧不起你。

單相思者通常會愁腸百結。當你感到困惑或者痛苦的時候,可向老師、家長或最知心朋友盡情傾吐,聽聽他們的評說、勸慰。這樣常常會使你一吐悶氣,心境平靜很多。但切忌逢人便講,不看對象信口開河,因為這樣隻能惹起麻煩,徒增你的煩惱。

愛情不是人生唯一的意義,要拿出自己的信心和勇氣,與自己的軟弱感情作鬥爭。多參加集體活動或體育鍛煉,激發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廣泛與人交往,這樣就會轉移注意力,打開胸懷,開闊視野,求得解脫和安慰,獲得新生的力量。

六、學生愛手淫心理輔導

典型案倒

某男,高中二年級學生,他在初中時期,受一位鄰居的唆使,看了一本黃色小說。當時他感到很刺激,很興奮,並伴有強烈的性幻想和自慰行為。而性快感又強化了他對黃色書籍的渴望,最後形成了惡性循環,使自己陷入過度手淫中不能自拔。同時,他對自己的這種行為又感到自責自罪,這種內心的矛盾衝突令他痛苦不已。到了高中後,當事人的內心衝突更加突出:越和女生接觸交往,其性欲望和性衝動越強烈,手淫行為也越頻繁,同時自我譴責也越強烈。後來發展到不敢見人,與人對視極度恐懼。

心理解析

手淫問題,是許多青年人關心和備受困擾的問題。根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的男性和不少的女性都有過手淫的經曆。特別對男青年來說,手淫是相當普遍的事。但是,絕大部分的青年人都能健康地成長起來,並且能正常地結婚和生育,並沒有顯示出手淫有什麼不良的後果。不過,確實也有不少青年,由於對手淫缺乏正確的認識,受到一些錯誤看法的影響,比如認為手淫是一種惡習,是一種道德敗壞的行為,甚至認為是性變態;或者認為手淫要損失寶貴的精液,很傷身體元氣,等於慢性自殺等,因而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造成心理上矛盾重重,備受折磨,影響了健康、學習和工作。其實,這些並不是手淫本身帶來的,而主要是手淫引起的心理負擔造成的。

所謂手淫,就是用手或工具對自己的外生殖器進行撫弄和摩擦,以獲得性快感,引起性高潮或射精的過程。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性行為的主要作用有兩個方麵:一個是完成生育以繁衍後代的功能;另一個就是獲得性快感和性高潮,使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滿足。對於男青年來說,由於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產生性欲望和性衝動,這是每一個健康人生理上的正常要求。

根據研究,手淫時所引起的種種生理變化,與性交時生理上的變化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手淫是性機能發育成熟後滿足性欲、緩解性衝動和性張力、消除由於禁欲而引起的性饑渴和性煩惱的一種手段,應該說是正常性行為的一種方式,是不涉及他人的一種自慰性的行為。對比起性犯罪和性錯誤來說,它決不是什麼不道德的、罪惡的、下流無恥的行為,而是生理發育成熟後的一種表現。

還有一些人認為,精液是人體的精華,手淫中損失了精液身體就會傷了元氣。因此,在每次手淫以後,總是又後悔又害怕。這也是不少青年人由於誤解而陷入心理衝突之中的一個問題。其實,精液中隻含有不到l/10的精子,餘下的大部分不過是由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等分泌出來的粘液所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一些果糖、酶、鹽類、前列腺素等。所以精液中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更不是身體裏的“精華”或“元氣”。況且每次排出的精液隻有幾毫升,身體也能很快地進行補充。所以,大可不必為排出一些精液而擔心對身體有什麼損害。

如果說手淫對青少年有害和產生不良後果的話,應該說主要是由於心理因素和精神壓力所造成的。因為在手淫時或手淫後心理上產生的緊張、矛盾、害怕、自責、悔恨等一係列不良情緒,會使身體產生相應的反應並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如果認識到手淫也是正常的一種性行為,是解決生理要求、緩解性張力的一種方式,不是什麼惡習,更不是什麼道德敗壞,就沒有什麼可怕和不安的了。正如美國的一位學者所說:“如果手淫一旦發生了惡果,那必是恐嚇與畏懼的結果,因為手淫本身,決不至於發生不好的影響。”美國另一位精神病學家阿瑞蒂也說:“手淫是標準的性行為的一種,之所以成為問題,僅僅是因為在手淫的時候伴有一種犯罪的感覺和內心的焦慮,因而造成了種種後果。”

但是,這不等於說手淫可以不加節製。什麼事都有一個限度,如果過了頭,就會走向反麵。就像過量的體育活動、過量的飲食都會給身體帶來害處一樣,手淫也是如此。過度的手淫會給身體帶來不適,因為性活動能使人的神經係統高度興奮,心律、血壓、呼吸等會引起急驟變化,身體的肌肉也會產生緊張和痙攣。如果活動過於頻繁,就會使身體各部分疲勞過度,從而產生一些不適的症狀,如腰酸、腿軟、頭昏、眼花等,甚至也有人因為性神經的過度疲勞而造成暫時性陽萎。這些是因為手淫過度所致。

心理指導

那麼,如何調整手淫過度呢?最好不要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到性的問題上。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最寶貴的時期,我們應該抓緊時機多多學習,同時要廣交朋友,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特別是體育鍛煉,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麵的發展。這樣,手淫自然就會有所節製。

戒除手淫的關鍵是解決思想問題。著名作家巴爾紮克說過:“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比的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少年,應該把戒除手淫當作對自己毅力和自信心的考驗,當作理智和意誌的磨練及培養,在具體方法上可按照以下幾條進行:

1.提高修養、開闊視野充滿朝氣,樹立遠大理想,訂立生活追求的方向,把興趣集中在學習、交友、娛樂等方麵,學習有關青春期性知識,從道理上理解和認識手淫的利和弊,從醫學角度認識手淫對身心的影響,摒棄對性問題的無知和好奇。

2.自我調節,自我約束消除害怕恐懼、憂心忡忡的心理,也要丟掉無所謂的態度。每當產生手淫欲望,和自己“談判”一下:能不能拖到下一次?再次有欲望,再問問自己:既然能忍了第一次,為什麼不能忍第二次?如果實在遏製不住,應當想想,自己有高尚的追求、輝煌的人生、廣闊的前景,怎麼能把心思沉醉在手淫行為上呢?如果讓性的欲望戰勝理智,等於在人生之路鋪設絆腳石。

3.變換情景,合理作息不要為手淫創造條件,減少性欲的誘因,不看帶有性描寫的書刊、影視。當有性意念時,自覺地轉移注意力,找些別的事做做,如找別人聊聊天、聽聽音樂、跑一會兒步等。生活上要講究衛生,勤換洗內褲,勤洗澡,避免因性器官瘙癢而抓撓,不穿緊身褲,不趴著睡覺,早晨醒了就馬上起床,消除手淫“作案”的時間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