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第二性征焦慮症的易發期,這個時期個體的發育加快,身心變化處於一個轉折點。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個體對自己在體態、生理和心理等方麵的變化,會產生一種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諸如女孩由於乳房發育而不敢挺胸、月經初潮而緊張不安;男孩出現性衝動、遺精、手淫後的追悔自責等,這些都將對青少年的心理、情緒及行為帶來很大影響。往往由於好奇和不理解會出現恐懼、緊張、羞澀、孤獨、自卑和煩惱,還可能伴發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眩暈乏力、口幹厭食、心慌氣促、神經過敏、情緒不穩、體重下降和焦慮不安等症狀。患者常因此而長期輾轉於內科、神經科求診,而經反複檢查並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病變,這類病症在精神科常被診斷為青春期焦慮症。
心理指導
青春期第二性征焦慮症會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長期處於焦慮狀態,還會誘發神經衰弱症,因此必須及時予以合理治療。一般是以心理治療為主,配合藥物治療。此處介紹幾種自我療法。
1.暗示療法。自信是治療青春期焦慮症的必要前提。焦慮症患者應暗示自己樹立自信,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有處理突發事件和完成各種工作的能力,堅信通過治療可以完全消除焦慮疾患。通過暗示,患者每多一點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些,同時又反過來使自己變得更自信,這個良性循環將幫助你擺脫焦慮症的糾纏。
2.深度鬆弛療法。如果患者能夠學會自我深度鬆弛,就會出現與焦慮中所見相反的反應,這時其身體是放鬆的而不是為某些朦朧意識所控製。自我深度鬆弛對焦慮症有顯著療效,如:患者在深度鬆弛的情況下去想象緊張情境。首先出現最弱的情境,重複進行,患者慢慢便會在想象出的任何緊張情境或整個事件過程中,都不再體驗到焦慮。
3.分析療法。有些焦慮是由於患者將經曆過的情緒體驗和欲望壓抑到潛意識中去的結果。因為這些被壓抑的情緒體驗並未在頭腦中消失,仍潛伏在無意識中導致病症。患者成天憂心仲仲、惶惶猶如大難將至,痛苦焦慮,不知其所以然。此時,患者應分析產生焦慮的原因,或通過心理醫生的協助,把深藏於潛意識中的“病根”挖掘出來,必要時可進行發泄,這樣,症狀一般可消失。
4.刺激療法。焦慮症患者發病時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痛苦不堪,此時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轉移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自己喜愛的娛樂活動,或進行緊張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以忘卻其苦。
5.催眠療法。大多數患者有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或夢中驚醒,此時可進行自我催眠,如閉上雙眼,進行催眠:“我現在躺在床上,非常舒服……我似乎很難入睡……不過沒有問題……我現在開始做腹式呼吸……呼吸很輕鬆……我的雜念開始消失了……我的心情平靜了……眼皮已不能睜開了……手臂也很重,不想抬了,也抬不起來了……我的心情十分平靜……我困了……我該睡了,我能愉快地睡著……明早醒來,我心中會非常舒暢。”
三、學生性好奇心理輔導
典型案例
“她們太懦弱了。”六年級某班的女班長鄭晴毫不客氣地說。上學期,她跟班裏個頭最大的男生打了一架。原因是這個男孩對她動手動腳,時不時“偷抱”、“亂摸”自己。在老師和同學的眼裏,鄭晴一直是個乖女孩。那天,她死死拽住“偷襲”她的男生,並狠狠地用指甲在對方的臉頰上劃下一道印痕。當時,同學和老師都看呆了。
心理解析
男孩子已進入青春期,對性產生了興趣。不僅想知道自身的變化是怎麼回事,還想探索女孩的身體變化狀況。
目前青春期發動的年齡不斷提前,平均每30年提前1歲,目前平均13歲,早的10-11歲就開始了。這一階段的男孩第二性征開始發育:睾丸、陰莖開始增長和精子生成,出現首次射精。出於對身體變化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少男少女們開始關注有關性方麵的事,渴望得到性知識,並且對異性身體變化也產生興趣。這是性生理發育的必然產物,也是正常的、合理的。它有助於破除性神秘感,掌握科學的性知識,促進生理發育和心理健康,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那麼如何對待在性生理成熟後萌發的性好奇心理呢?
心理指導
性知識的獲得。目前含有性知識的讀物、影視、錄像不少,少男少女們應在老師和家長指導下,根據年齡、發育水平去選擇適合的內容。不要私自尋找或秘密的接觸各種有關性的書刊,遇到身體變化和發育方麵的問題時要多和父母或老師求教,也可向熱線電話、谘詢部門求教,及早尋找到一個科學的答案。千萬不要羞羞答答或憋在心理。例如有的青少年自認為自己的性器官發育有問題,整天萎靡不振,學習成績下來了,身體也拖垮了,後來家長發現問題嚴重帶他去檢查,完全正常,從此才放下心,不過等一切都恢複常態時,幾年時間耽誤了,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影響。當然,家長在遇到孩子提出這類性問題時要耐心解說,不要采取訓斥或鄙視的態度,這樣隻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培養自製力。自製力是良好的意誌品質之一,它表現為能夠用理智駕馭情感與欲望。進入青春期後,常有一種性萌動的體驗。它常常是性本能的衝動,人是可以通過意誌去節製這種本能衝動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克製衝動,凡遇到想做而暫時不該做的事,特別要注意克製防止衝動行為的發生。
因此,在接受科學性教育的同時,應注意自覺抵製性挑逗、低級庸俗和不健康的讀物,克服這方麵的好奇心,有時一本手抄本可以打倒一大片,就是因為好奇所致。就象吸毒一樣,開始時誰也沒打算一輩子吸毒,或吸得傾家蕩產,隻不過出於好奇,誰知抽上一口就再也擺脫不了了。對黃色書刊和錄像也是一樣,有了第一次,自然就有第二、三次,就刹不住車了。這需要意力,青少年成長過程實際上也是不斷培養自己意誌力的過程,該幹的堅決幹下去,不該幹的堅決不幹,沒有一點兒意誌力的人必將一事無成。
使情感升華。初戀是每個少男少女身心發展的必然規律。初戀情感出現的時候,也正是我們需要集中精力學習文化格技術的時候,兩者的矛盾常常使我們產生種種苦惱。我們該時刻銘記:知識和身體是將來幹事業的本錢,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學習和身體鍛練中,搞好自己的文化和身體素質至關重要。少男少女們的家長也應遵循規律、循循善誘,使孩子們的初戀情感得以升華。情感升華即情感的抒發與心靈的美化,使它建立在對性的正確理解的基礎之上。情感的升華使孩子能以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來對待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變化,用崇高的追求替代性欲需求,才能成為一個成才意識強烈、興趣廣泛、文化素養好、意誌堅強、情操高尚的好少年。
五、學生的早戀心理輔導
典型案例
16歲的她柔美可愛,但學習成績一般。她說:在班裏“一幫一”活動中,班長主動提出幫她補習功課。她有不懂的問題就直接問班長,他總是幫她詳細講解。起初他們一起談理想,談人生,並討論許多學習上的問題,她發現兩個人在一起很愉快。後來他們就利用星期天看電影、郊遊。她感覺他活潑、好學、充滿朝氣,身材也高,尤其騎車的動作瀟灑極了。她發覺自己深深地喜歡上了他,而且看得出來他也喜歡自己。漸漸地兩個人都無法自拔,彼此難舍難分,友情已經開始悄悄改變。為了考大學,他們互相約束,“不說話,努力讀書”。但過不了幾天,彼此都難以克製。上課時偶爾的目光對接,讓她根本無法靜心讀書,情緒極為不穩,成績一落千丈。功課也慢慢跟不上,整天迷迷糊糊的,痛苦至極。
心理解析
歌德曾說:“哪個少男不善鍾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青春期是人生的春天,春天到了,萬物複蘇,生機勃發,誰能阻擋生長的力量。
青少年時代是人的一生中物欲最少、空靈最多、對純粹要求最高的時候,對生活充滿著浪漫主義理想,對人生充滿激情,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設計美好的圖景。這時的青少年對異性的愛必然有一種自發的朦朧要求,如果完全沒有這種要求,那麼在心理上反而是不正常的。但是青少年對愛情的真正含義、以及怎樣追求愛情等問題,還缺乏理智、健全的認識,這是一種幼稚的、盲目的,帶有一定冒險性的感情交流。不少青少年認為“談戀愛”隻是兩個人看電影、逛逛街,甚至於擁抱接吻,但他們一般隻是從小說、影視中學來這些表麵的行為,而對於愛情所包含的“責任”、“寬容”等內容缺乏必要的了解。愛情是人生重大的主題,是需要不斷的學習的。一次草率的愛情嚐試,就像一場完全沒有複習的考試,極有可能一敗塗地。而失敗的後果,比起一張不及格的試卷來,會給人的心理帶來更大的傷害。
心理指導
情感需要,特別是兩性的情感渴望,是處在花季的青少年最重要的心理內容之一。愛情能裝點生活,充實心靈,使多彩的青春更增添一些夢幻般的詩韻。然而,愛情又像一團火,在淨化人的心靈的同時,也有可能把人的心灼傷。
愛情是人世間最為美好而神聖的感情,它能激發人的激情與動力。初涉愛河的人會一時間癡迷陶醉,但如果因此而荒廢了學業,疏遠了親朋,就與愛的本義背道而馳,得不償失了。人生不應隻有愛情一個支點。如果隻有愛情,那麼這樣的人生是脆弱的,禁不起風雨的,容易夭折的。建立在共同理想和信念基礎之上的愛情才是牢不可破的。青少年應該從愛情中汲取奮發向上的激情,奮勇拚搏的力量,把自己和對方的進步作為愛的信心。
青少年的個性還沒有定型,生活、事業也不穩定,思想更是不成熟,沒有什麼社會閱曆,對異性的愛慕往往是憑印象和一時的熱情。正是由於沉浸在初戀的無比甜蜜而又激動不安的情境之中,彼此間都用自己對愛情的理想而把對方理想化了,很難分辨對方的優缺點,也就很難冷靜地比較彼此各方麵條件的異同,說出彼此相愛的較為充足的理由。因此,青少年處理愛情的最好辦法是將愛情“冷處理”。
戀愛中的雙方會不顧一切,聽不進任何勸告,甚至會因師長的勸告而產生逆反心理,賭氣似的“談戀愛”。青少年首先要理解家長和老師的苦心,他們是從愛護的立場出發的,隻可能是方式不妥。應該主動地與家長或老師溝通,彼此的心意都相互明白之後,就會發現,矛盾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尖銳。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觀念和片麵追求學習成績的心理,往往使家長和教師視“早戀”為洪水猛獸,對異性交往過敏和一味製止。這不僅會加劇青少年的焦慮心理,而且由於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處理事情的局限性,往往使得朦朧的異性意識變為自覺的追求,使得青少年的異性交往行為從明處轉入地下,甚至激發他們進行更進一步嚐試的可能。
既然愛情也需要學習,那麼成年人就要擔當起第一任“愛情教師”的職責,應該理解青少年的情感,得到他們的認同,在此基礎上通過認知輔導,引導他們麵對現實進行自我分析、現實分析,以進一步提高自我認識,從而避免他們走入誤區。
在處理孩子“早戀”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兩點:
不能“矯枉過正”。青春期,喜歡異性和被異性喜歡是太正常的現象,沒有這種感情才是不正常。所以在嚴格把握的前提下一定讓孩子對這種感情有正確的認識,告訴孩子成長中的感情是美好的,但這種美好更多是美好在似有似無之間。不能讓孩子覺得喜歡和被喜歡是“肮髒”和“罪惡”的,否則,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感情生活。
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擔心孩子“早戀”,就不讓孩子和異性接觸,和異性相處也是一種能力。有朋友的孩子一路是好好學習的好孩子,在這方麵管的極其嚴厲,最後考取很好的大學,但大學畢業了依然沒有交過男朋友,不會和男孩子相處,結果家長現在很是著急。
不是不讓孩子與異性交往,而是讓孩子以健康的陽光的形象和異性相處,告訴孩子怎樣才是得體的,女孩子家長該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測測你初戀了嗎
你是不是已經開始你的初戀了呢?請看看下麵這15個問題:
你是不是常因腦海中浮現出他(她)的形象而走神?
當你的同性對他(她)有親近的表示時,
你是不是產生一種妒意?
你是不是比以往更愛打扮自己?
你是不是比以往更愛看言情小說?
你是不是在某個異性麵前特別喜愛展示自己,總想引起對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