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他們學會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並在情感上給予支持
抑鬱本身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十消極的不良清緒長期積聚的結果。因此,教師和家長應鼓勵學生適當地表達他們的情緒情感,並教給他們轉移不良情緒的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有其豐富的獨特的內心世界,在人際交往中,他們有比成年更為敏感和較真,尤其是優秀的學生,比如案例一中的那個女生。無淪碰到什麼事,他們在內心都特別希望能有一位聽眾來傾聽他們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這就需要當老師和做家長的,能夠靜下心來,懷著一份關心、一份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使他們一種複雜情緒宣泄後的輕鬆,獲得一種尊重和滿足。特別是對於那些平常看起來沉默寡言而又遵守紀
律的學生和孩子,教師和家長一定要細心地加以體察,需要對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了解。這些內心抑鬱而表麵上又顯得規規矩矩的學生和孩子決不能簡單地認為他們不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事實上,這些學生和孩子往往才是真正最需要教師和家長在心理上給予關注和指導的人。
因此,無論教學工作多麼繁忙,工作事務多麼煩心,班主任都要讓自己能真誠地麵對孩子,靜心地傾聽他們的訴說。談話是開心的鑰匙,是心靈相通的橋梁,心理溝通了,情緒梳理了,他們抑鬱的心理自然也就消失了。社會的紛繁複雜和人生的艱難曲折,使每個正在成長的學生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自然而然地便會產生各種複雜的情緒情感。有時他們自己也非常明白事理,但就是不能控製自己的煩惱、痛苦和鬱悶。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還要教會孩子一些合理宣泄情緒的方法。比如,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打打球、跑跑步或參加一些體力勞動……用這些活動來緩衝或轉移心中的消極情緒。當你十分憤怒時,可以去懲罰牆壁;當你感到十分壓抑時,可以在無人處大喊大叫。這樣既讓心中淤積的消極情緒得到了發泄,同時也不會產生不良的後果。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情緒,班主任還要從外在的方麵為他們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和家庭的溫暖,教師和父母的關愛。
3.及時進行治療
當某個學生的抑鬱情緒持續存在時,則要及時地對其進行診斷和治療。當抑鬱情緒比較嚴重時,往往需要通過各種治療手段加以消除。這些治療包括自殺預防、藥物治療、心理療法和家庭療法。據統計。15%的嚴重抑鬱症患者有自殺傾向,同時50%~70%的自殺者是由於抑鬱。因此自殺預防非常重要,特別是當患者從低穀走出,向正常恢複的過渡時期,自殺發生的可能性會更大。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改變機體內的生物化學因素來抵抗抑鬱的產生。但這種療法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抑鬱症是由於腦細胞中一種神經遞質的含量低於正常水平而產生的,使用抗抑鬱藥物,很快可以將其調整至正常水平。心理治療則主要是解決患者的心理障礙,比如認知方麵的障礙、情感方麵的障礙及早期的心理創傷等。多采用行為治療和認知治療,如自我提示訓練法、衝擊療法、理性一情緒療法等,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由於某些抑鬱的產生與家庭環境之間存在著直接的關係,因此有時候也需要進行家庭心理治療。
總體來說,對於中小學生的抑鬱心理,一方麵需要老師、家長等在教育和教養的實踐過程中,注意從日常生活中培養他們具有和保持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另一方麵還要教會他們調節、控製自己的消極情緒,理智地克服抑鬱心理,正確地使用轉移、宣泄等調節情緒的方法。幫助他們改變對自己、對社會的錯誤認知。既不盲目樂觀,也不低估貶低自身,從而合理地確定活動的目標,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自信而不自滿、自尊而不自負、自善而不自棄的良好心理狀態。此外,學生本人也要學會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增加自己的積極情緒體驗。學會體驗愉快和滿足。從而抵禦和消除抑鬱的心理情緒。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積極的社會支持網絡是幫助中小學生對付抑鬱心理的有效手段。
總之,緩解或消除抑鬱心理的目的就在於使中小學生能早日走出抑鬱情緒的困惑。
班主任應該盡可能地教給他們處理自身內部的心理衝突及心理和環境之間衝突的方法。同時,作為學生和孩子的教師和家長,肩負著指導和培養中小學生的重任,更應該盡可能多地認識和了解有關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及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識。尤其是在提倡全麵發展,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能忽視。
五、學生恐懼心理輔導
典型案例
剛上小學三年級的王某,非常頑皮。爸爸媽媽整天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看他,於是便請了個阿姨。每當他調皮搗蛋,不聽話時,阿姨就把他一個人鎖在黑暗的房間裏,以此來懲罰他。久而久之。他開始害怕黑暗,害怕一個人呆在屋子裏,還常常淒厲地大聲哭叫。後來,爸爸媽媽發現阿姨的行為後,便把阿姨辭退了。同時把他送進了寄宿製小學。進入新的生活環境後,他對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和興趣,漸漸忘記了那些可怕的經曆。
一段時間後,他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隻是仍不改頑皮的天性,常常在課堂上搞一些惡作劇。一天由於他破壞了課堂紀律,老師生氣地把他一個人拉到辦公室裏“麵壁思過”。空蕩蕩的辦公室裏,僅僅有他一個人。他忽然想起那黑暗的房間,想起那可怕的經曆,頓時又開始恐懼起來……老師一看這招還挺有效,於是以後隻要他違反課堂紀律,就把他一個人關到辦公室裏。從此,他又開始害怕起老師來,害怕見到那個老師,害怕到老師的辦公室去。最後以至於害怕見人,害怕上學校……
心理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一些中小學生害怕當眾說話、害怕外出與他人打交道、害怕考試、害怕某種動物等等。一般來說,恐懼是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曆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而且這種情緒反應並不總是消極的,比如當遇到危險情況時,恐懼常常可以促使我們盡快地脫離危險,一旦脫離了險境,我們的恐懼情緒也便隨之消失。但如果人們對某一具體的事物、活動或場景產生了持續的不必要的恐懼,且不能控製自己的這種恐懼心理時,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對這種情緒反應進行調節了,因為它已經妨礙了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據調查研究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的恐懼情緒已初露端倪。近年來,不斷有媒體披露一
些中小學生為了逃避生活或學習上的恐懼心理,不願意見生人、不願意外出、不願意上學,有時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極端的措施。他們為什麼會產生如此恐懼的心理呢?據說,有一位老奶奶為了哄孫女睡覺,便給孩子講鬼怪的故事,結果不僅沒能將孫女哄睡,反而將孩子嚇得行為失常。除了對鬼怪等恐懼外,中小學中的一些學生對學習、社會交往的恐懼也日漸增多,這尤其值得關注。一些專家曾憂心忡忡地向大眾呼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讓可怕的恐懼情緒侵蝕他們的生活,幹擾他們的學習。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懂得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根據學生和孩子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培養他們的積極情緒,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克服消極不良的恐懼心理。
(一)關於恐懼的一般知識
恐懼是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不良的情緒反應。恐懼的持續時間一般較短,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的發展而逐漸減弱。如果恐懼情緒的持續時間較長,且伴有某些退縮行為、心悸、尿頻等行為症狀時,則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中小學生恐懼的對象多種多樣,我們按照恐懼對象的不同,可以把中小學生中存在的恐懼現象分為對某些特殊事物的恐懼、對社會交往的恐懼、對學校的恐懼等等。其實對學校的恐懼還可以劃歸到對某些特殊事物的恐懼之中,但我們在此主要是討論中小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恐懼心理,因此,有必要把對學校的恐懼單列為一類。
(1)對某些特殊事物的恐懼:這類恐懼是指當遇到某些具體的事物時,孩子便會產生恐懼心理。有的小學生看到貓、狗、鼠、蛇等動物時,便會產生嚴重的恐懼心理。例如,四年級的王某某一看到小貓便會驚恐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麵色蒼白且哭鬧不止;有的則會對火車、小汽車等懷有一種特殊的恐懼感。比如已上初一的某女生,最害怕乘坐火車或汽車,一上火車或汽車她便臉色刷白,渾身發抖。
(2)對社會交往的恐懼: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人都不能逃避的活動之一便是與他人進行交往。但是,許多中小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的女學生,常常會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並出現臉紅、出汗、心跳加快、說話結巴和手足無措等現象。這種現象便是社交恐懼。比如說,他們害怕當眾發言,當眾表演;害怕被介紹給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場所進餐、喝飲料等。他們總是擔心自己會在別人麵前出醜,因此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總是感到極度地焦慮和恐懼。當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極其不自然,說話常常變得結結巴巴,甚至愣在當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有社會交往恐懼的學生,常常會對需要與人交往的處境感到恐懼並竭力回避,如課堂上的小組討論或上街買東西等等。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他們都會害怕自己成為別人注意的焦點。
這種對社會交往的恐怖心理將嚴重地影響到中小學生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有時甚至會發展成一種心理障礙。許多一般人能夠輕而易舉辦到的事,他們卻望而生畏。同時他們還會變得過於敏感,更不願意與他人交流。進而還會出現焦慮和抑鬱的心理情緒,這又進一步惡化了他們對社交的恐懼。例如,一個14歲的女孩因父母離異而感到難堪,甚至羞於見人。老是擔心同學們知道了,肯定會嘲笑我的。同時覺得這件事“丟臉”,不願意與其他同學說話。有時當她從同學們身邊走過時,常常覺得他們正在背後指指點點,說自己的壞話。因此她更加不願意見人,不願意與他人說話。
(3)對學校的恐懼:中小學生的恐懼情緒還常常表現在學習上。一個初三的男生,因學習成績不好,老師罰他把課文抄寫30遍。從此,他便開始懼怕寫作業,以至於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這位學生的表現就是對學習的恐懼。由於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而學校又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我們在此所說的對學校的恐懼也就是對學習的恐懼。
許多中小學生由於違反學校紀律或學習成績未達到老師和家長規定的標準而產生了對學習的恐懼,進而形成了對學校的恐懼。關於中小學生對學校或學習的恐懼,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導致他們放棄學習,進而產生厭學心理。有關厭學的不良情緒,我們將在下麵的章節中進行介紹。
在中小學生中,典型的恐懼症並不多,但一般的恐懼情緒卻很多。他們的恐懼情緒常常會伴隨著一係列的外部表現。比如陷入恐懼情緒之中的中小學生常常會感到口幹、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腳冰涼。周圍的人可以觀察到他們的臉變紅、說話開始結巴,同時身體也出現輕微的顫抖等。最為糟糕的是,他們會因此而陷入驚恐狀態,甚至於不能正常地生活和學習。
(二)恐懼心理產生的原因
任何一種情緒的產生都是外界環境和內部機體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關於中小學生恐懼情緒的產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分析:
1.個體的身心素質
某些學生天性膽小、害羞、依賴性強且性格內向。比如有的學生身材矮小、瘦弱、過於肥胖或有某些生理方麵的缺陷等,同時他們的自尊心又很強,且過於敏感,常常擔心遭到他人的取笑和諷刺。同時還有一些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缺乏自信。比如有的學生總認為自己體質弱、素質差,容易遭人欺負,因此他們平常說話做事常常是縮手縮腳,畏首畏尾。
2.個體的經曆
由於中小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和學習環境是家庭和學校,因此,他們的經曆主要受到教師和家長的影響,所以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麵來說明不同的個體經曆對恐懼心理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