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堅持到底,信念築就成功(1 / 3)

信念是人生的真正脊梁,一旦從信念上摧垮一個人,其人生也就變形了。一個生命能否戰勝厄運、創造奇跡,取決於你是否賦予它一種信念的力量。一個在信念力量驅動下的生命即可創造人間奇跡。

1.將行動進行到底

隻要不放棄,隻要堅持下去,世上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成功的人懂得何時堅持、何時放棄,失敗的人卻剛好相反。

拿破侖·希爾說,在放棄所控製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有價值的成就的,不管做什麼事,隻要放棄了,就沒有不成功的機會;不放棄,就會一直擁有成功的希望。

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堅持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有的人則能夠堅持一輩子,至死不渝,在他眼裏,想要成功就不能放棄,放棄就一定不會成功。

在美國西部的“淘金熱”中,有一個人挖到了金礦。他高興極了。愈挖掘希望愈高,後來礦脈突然消失了。他繼續挖掘,但努力仍歸於失敗。他決定放棄。他把機器便宜賣給一位老人後,便坐火車回家了。這位老人請了一位采礦工程師,在距原來停止開采的地下三尺處挖到了金礦。這位老人從別人放棄的地方開始,淨賺了幾百萬美元,那個沒有“再堅持一下”的老兄知道了這個結果,肯定會後悔的。

明人楊夢袞曾說:“作之不止,可以勝天。止之不作,猶如畫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告訴世人堅持下去的道理:世上的事,隻要不斷努力去做,就能戰勝一切,取得成功。但如果停下來不做,那就會和畫餅充饑一樣,永遠達不到目的。

這是個淺顯簡單的道理,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卻常常忘了它。我們常常會有“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遺憾。成功就距我們一步之遙,我們卻在最後的關頭放棄了努力,讓勝利輕易地與我們擦肩而過,我們該是多麼懊喪!

台灣企業家高清願當初在經營台灣的統一超市時,連續虧損6年。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終於在調整營業方針、市民消費能力提高之後,統一超市開始轉虧為盈,如今他的企業穩居台灣商店業龍頭地位。高清願的故事告訴我們,往往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再堅持一下”,這是自己勇氣和毅力的嚴峻考驗。膽怯的人往往會退縮,而勇敢的人則會經受住考驗,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適時調整,等待時機,也是不可少的。

要想成功,就要“作之不止”,決不能半途而廢。當然,方法、計劃可以調整,但決不要讓失敗的念頭占據了上風。

“再堅持一下”,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是一種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堅強信念,也是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胸懷。它不是蠻幹,不是賭徒的“孤注一擲”,而是在通觀全局的和預測未來的明智抉擇,它更是一種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在山崩地裂的大地震中,不幸的人們被埋在廢墟下。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亮光,連空氣也那麼少。一天,兩天,三天……還有希望生存嗎?有的人喪失了信心,他們很快虛弱下去,不幸地死去。而有些人卻不放棄生的希望,堅信外麵的人們一定會找到自己,救自己出去。他們堅持著,哪怕是在最後一刻……結果,他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們從死神的手中贏得了勝利。

約在一個半世紀以前,一艘英國商船沉沒於馬六甲海域,這艘從廣州駛出的船上載滿古老中國的絲綢、瓷器及珍寶。

十年前,一位名叫鮑爾的人偶然從相關資料上獲此信息,便下決心打撈這艘沉船,他在深黑的海底摸索了漫長的八年,探尋了七十多平方公裏的海域,終於找到了海底的寶物。

耗資是巨大的,工作剛進行了三十天,就用去幾萬元,兩位最初的合夥人認定無望而離去。之後沒有一個合夥人能堅持得更久,其中有一位鮑爾的好友,幾次加入又幾次離去,並一次次勸說鮑爾放棄這“瘋子”般的念頭。

事後鮑爾說他其實一直有放棄的念頭,每次精疲力竭地從海底潛回時他都想永遠不再下去了,他甚至懷疑早年的記載有誤,而且八年來他已耗盡巨資債台高築,但他終於堅持到了成功的這一天。

堅持不用多,在人的一生中,有一次堅持到底就算是成功,而放棄一旦開了頭就決不會少,對於曾經認定的事——事業、愛情、友誼,放棄過一次就會一再放棄。

道路曲折坎坷並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誌才是成敗的關鍵。隻要心裏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便道路再崎嶇難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將一條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一個水箱的兩端,中間用一塊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動第二次更猛烈的進攻,它又失敗了,並且受了傷。它還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進攻無望後它再也不進攻了。這時候,心理學家將隔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隻是絕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閑地遊來遊去。它放棄了所有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人和鱷魚也有類似之處:當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而沒有達到預定目標時,便灰心喪氣,認為這件事自己永遠都辦不到,從而忽視了自身力量的壯大和外界條件的改變,於是放棄了實現目標的努力,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維定勢,套在失敗的教訓中爬不出來,以致一次又一次喪失唾手可得的機會,最終一事無成。很多時候,打敗自己的不是對手,也不是外部的環境,而是自己的放棄。其實再堅持一會,再試一下,往往就成功了,所以即使是身處困境,也不要用絕望代替希望。隻要有希望與你同在,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輕易放棄,總嫌太早。”記住這句話吧。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再堅持一下”。有時,在順境時,在定位的目標未完全達到時,也要“再堅持一下”,不要因小小的成功就停滯不前。

2.隻有堅持下去,才能有所突破

我們每個人在向夢想前進時,都是非常艱難的,但在麵對挫折與困境時,我們隻有堅持下去,才能有所突破。

羅納德·裏根,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年輕時的一段經曆讓他終生難忘,也教會了他如何麵對挫折。

“最好的總會到來。”每當他失意時,他母親就這樣說,“如果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交上好運。並且你會認識到,要是沒有從前的失望,好運是不會發生的。”

母親是對的,1932年從大學畢業後裏根發現了這點。他當時決定試試在電台找份工作,然後再設法去做一名體育播音員。於是他搭便車去了芝加哥,敲開了所有電台的門,但都失敗了。在一個播音室裏,一位很和氣的女士告訴他,大電台是不會冒險雇用一名毫無經驗的新手的。

“再去試試,找家小電台,那裏可能會有機會。”她說。裏根又搭便車回到了伊利諾依州的迪克遜。雖然迪克遜沒有電台,但他父親說,蒙哥馬利·沃德開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當地的運動員去經營它的體育專櫃。由於裏根少年時在迪克遜中學打過橄欖球,於是他提出了申請,那工作聽起來正合適,但他沒能如願。

裏根感到十分失望和沮喪。“最好的總會到來。”他母親提醒他說。父親借車給他,於是他駕車行駛了70英裏來到了特萊城。他試了試愛荷華州達文波特的WOC電台。節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錯的人,叫彼特·麥克阿瑟;他告訴裏根說他們已經雇用了一名播音員。當裏根離開這個辦公室時,受挫的心情一下子發作了。裏根大聲地喊道:“要是不能在電台工作,又怎麼能當上一名體育播音員呢?”說話的時候,他正在那裏等電梯,突然聽到了麥克阿瑟的叫聲:“你剛才說體育什麼來著?你懂橄欖球嗎?”接著他讓裏根站在一架麥克風前,叫他憑想像播一場比賽。裏根腦中馬上回憶起去年秋天時,他所在的那個隊在最後20秒時以一個65米的猛衝擊敗了對方。在那場比賽中,他打了15分鍾。他便試著解說那場比賽。然後,麥克阿瑟告訴他,他將選播星期六的一場比賽。

裏根在回家的路上,就像自那以後的許多次一樣,他想到了母親的話:“如果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交上好運。並且你會認識到,要是沒有從前的失望,好運是不會發生的。”

在人生奮鬥中,不慎跌倒並不表示永遠的失敗,唯有跌倒後,失去了奮鬥的勇氣才是永遠的失敗。我們若以平常心觀之,失敗本身也就不足為奇。一個人若沒有經曆過失敗,他就難以嚐到人生的辛酸和苦澀,難以認識到生命的底蘊,也就不可能進入真正寧靜祥和的境界。

司馬遷生活在西漢王朝的鼎盛時期,伺候的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司馬遷的父親是一名記載文史的史官。

在司馬遷小的時候,父親就給他灌輸成大事的思想,說:“每五百年就會出現一部偉大的作品,現在距離孔子作《春秋》已經有五百年了,又該出現偉大的人物和作品了。”司馬遷牢記著父親的話,也是這句話孕育著他想成為那位偉大人物的雄心壯誌。

漢武帝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養兵征戰開拓疆域,使華夏版圖空前遼闊。這些都成了司馬遷成就《史記》的曆史背景。

為了寫這部鴻篇巨製的史書,司馬遷實地巡訪祖國的名山大川,考察古代流傳下來的趣聞軼事,了解和搜集各種散失的曆史資料,曆經數年,行程幾萬裏,為寫作《史記》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公元前108年,司馬遷被正式任命為太史令,開始了《史記》的編撰工作。

公元前98年,名將李廣的後人李陵率兵攻打匈奴,陷入重圍,兵敗投降。朝臣們諱言主將李廣利的無能(李廣利是皇親國戚,他妹妹是漢武帝的美人),將敗北責任都推到李陵身上,而司馬遷這時候卻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是名將李廣之後,絕對不會無緣無故投降的,就是因為這件事,沒想到落了個“誣罔主上”的死罪。按漢律規定,交50萬錢或受宮刑可以免除死罪,司馬遷家貧,交不出錢贖罪,但為了實現編寫《史記》的雄心,隻好蒙受宮刑的奇恥大辱。

兩年後,司馬遷遇大赦出獄。他被漢武帝任命為“中書令”(在皇帝身邊掌管文書機要的宦官),繼續《史記》的撰寫工作。

受刑後的司馬遷,遭受著世人百般誹謗和恥笑,終日冷汗滲背,神情恍惚,苦不堪言。縱然如此,他仍是筆耕不輟,曆經十幾個春秋,大約在公元前93年,完成了這部史學巨著:中國第一部融史學、文學於一體的紀傳體通史——《史記》,理清了中國從遠古到漢武帝的曆史,實現了自己的鴻鵠大誌。

司馬遷生活在封建社會,受宮刑足以使一個意誌薄弱的人想到自殺。因為受過宮刑,就是一個不完整的人了,要備受世人的嘲笑與欺淩,就連自己的親人也避而遠之。司馬遷精神幾乎崩潰,但是《史記》剛開始撰寫,他必須活下去,去完成這部睥睨古今、彪炳千古的鴻篇巨製。這需要有非凡的毅力才能完成,司馬遷曆經身心煎熬終於造就出了前無古人的事業。

司馬遷是百年不遇的偉大人物,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能經受住像司馬遷一樣苦難的人並不多,而隨便的小小打擊就使人一蹶不振的事例卻屢見不鮮,這的確該使人覺醒。

自古英雄多磨難。一個平凡人成為一個領域的英雄或者成為一個時代的英雄,是挫折和磨難使然,因為英雄和平凡人的區別就在於,英雄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後的機遇,在絕境中創造了奇跡。而平凡人在逆境中選擇了隨波逐流,在絕境中選擇了放棄。

每個人都想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但成就大事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經過一番磨煉,才可能獲得豁然開朗的境界,功成名就的業績。

沒有困難,不必製造困難;遇到困難,不要回避困難;去積極麵對,你才有機會成功,才能做出大事業。

3.鍥而不舍是成功第一要素

有人說,執著和癡情是創造奇跡的一斧一鑿,有了這兩樣東西,世上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也有人說,鍥而不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隻要門敲得夠響夠久,總會有人被你喚醒。

炎熱的夏季,雄蟬常常伏在樹幹上,不停地振動鼓膜,發出嘹亮的鳴叫聲,為的是引雌蟬來與它交尾,它的急切的鳴叫,似乎釋放著自己重見天日的快樂。

因為,它們要在地底下潛伏很長時間,少則一年,多則17年,才能鑽出泥土,從蟬蛻裏掙脫出來。雄蟬的腹下有一對“膜”,可以振動發出尖銳的聲音,吸引雌蟬。

雌蟬在交配後爬上桑、柳等樹的樹枝上,用有鋸齒的產卵器刺入這些嫩枝的皮層內,隨即將卵產在裏麵,一邊爬、一邊不停地刺,一直到將卵產完為止。

這時,產完卵的雌蟬已筋疲力盡,不久就會死去。卵就依靠太陽的溫暖而自己獨自進行發育和孵化,當幼蟲孵出以後,遺留下來的一層薄而脆的外皮會形成一條細絲,常將幼蟲倒掛在半空中。

不久,幼蟲降落到地麵上,又鑽入樹根周圍的泥土中去,繼續發育和成長。再經過兩三年,或者更長時間,幼蟲經曆了六次的蛻皮,才會變成“擬蛹”的形式出土,它們出土之後又一次自己爬上樹幹,經過最後一次蛻皮以後,才變為真正的成蟲。

再然後,卵又孵化,成小蟲,落在地上,鑽進土裏,靠樹根的養分過活,開始漫長的等待,有的一年,兩年,最長的達17年。

天哪!它們等上17年,真正能飛、能鳴的口子,居然不過1個月!莫焦躁,莫驚慌,莫灰心,沉著冷靜,奪取最後的勝利。人應當百折不回。

7天嘹亮的歌聲,來自17年沉潛醞釀,生命像一粒種子,隻有今生才能耕種,把握今生今世!持之以恒、永不放棄是所有成大業者的共同個性特征。他們不管遇到多少艱難險阻,不管遇到多少詛咒反對,總是會矢誌不渝地堅持下去。

辛苦的工作不會使他們煩惱,惡劣的處境不會使他們氣餒,反複的探索不會使他們厭倦,迷人的誘惑不會使他們動搖,無情的打擊不會使他們改變。“不懈追求,永不放棄”已經成了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隻要生命不息,他們就會奮鬥不止。

尼克鬆說過:“我不怕失敗,因為我知道還有未來。”眾所周知,由於“水門事件”,尼克鬆總統被迫辭職。從辭職到他逝世前的20年中,他經曆了巨大的精神折磨。突然降臨的失落與憂憤,媒體的窮追猛打和冷嘲熱諷,熟人朋友們,則避之不及,使62歲的尼克鬆患上內分泌失調和血栓性靜脈炎,醫生說他基本上是一個廢人。

然而尼克鬆沒有倒下去,更沒有向命運屈服。相反,辭職還他以支配時間的自由,恥辱為他提供了恢複名譽的動力,挫折和憂憤賦予他以哲人的敏銳。正因為經曆了刻骨銘心的大起大落,他才能發出這樣的聲音:“美國今天之所以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並不是因為政府為人民所做的事,而是因為人民為他們自己以及人民相互之間所做的事。”

在黯然下台後的日子裏,尼克鬆把全部的感情和智慧都傾注在閱讀和寫作上,反思自己的過去,評論美國政治的得失,連續撰寫並出版了《尼克鬆回憶錄》、《真正的戰爭》、《領導者》、《不再有越戰》和《超越和平》等一係列暢銷全球的著作,以獨特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價值,繼續推動美國的內政外交。

1994年尼克鬆走完他的一生,白宮宣布葬禮那天為全國哀悼日,政府停止辦公,郵局中斷投遞一天。克林頓總統代表國家對這位前總統表示敬意,88個國家的400多名代表及來自各界的2000多名要人參加了葬禮。尼克鬆憑借老驥伏櫪的頑強努力,終於改變了曆史對自己的評價。

他以一種積極的健康的心態去麵對自己的人生,而從不自怨自艾,挫折、憂憤使尼克鬆成為一個深懷“野心”的人,而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使尼克鬆達到了人生的又一巔峰。

4.懂得放棄,但不要輕易放棄

懂得放棄是要人不要輕易放棄,因為在絕境中,我們還有生存的機會。

曾有兩條歡天喜地的河,從山上的源頭出發,相約流向大海。它們各自經過了山林幽穀、翠綠草原,最後在隔著大海的一片荒漠前碰頭,相對歎息。

若不顧一切往前奔流,它們必會被幹涸的沙漠吸幹,化為烏有;要是停滯不前,就永遠也到達不了自由的、無邊無際的大海。雲朵聞聲而至,提出了一個拯救它們的辦法。

一條河絕望地認為雲朵的辦法行不通,執意不從;另一條河則不肯就此放棄投奔大海的夢想,毅然化成了蒸汽,讓雲朵牽引著它飛越沙漠,終於隨著暴雨落在地上,還原成河水流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