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笑看人生,用樂觀駕馭悲觀(2)(1 / 3)

不久,保樂又變得像以前一樣的樂觀,他再也不為金錢的損失而煩惱了。而生活也像他所期待的一樣,過得甜甜蜜蜜。

當我們遭到命運的撞擊時,都會本能的將它放大,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被這種放大的困難嚇倒,失去了前進的勇氣。

7.以樂觀的心態看待周邊的世界

英國思想家伯特蘭·羅素認為,人類各種的不快樂,一部分是根源於外在的社會環境,一部分根源於內在的個人心理。

樂觀的人總是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天是藍的,雲是白的,花那麼香,陽光那麼燦爛……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歡樂的事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觀察。當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來越多,那麼他快樂的機會也會越多起來,而受命運擺布的可能性便會越少。

為了充實生活,協調身心,即使做些極為平常的小事,那也是一種寄托和滿足。

但是,有一點你的確需要注意,那就是:當你進行新的嚐試時,你很可能會犯錯誤,不論你的職業是什麼,隻要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難免失敗。但要記住,失敗並非罪過,重要的是從中吸取教訓。

保羅·高爾文是個身強力壯的愛爾蘭農家子弟,在他心裏充滿了進取精神。

13歲時,見別的孩子在火車站月台上賣爆米花,他不由得被這個行當吸引了,也一頭闖了進去。但是,他不懂得早已占住地盤的孩子們並不歡迎有人來競爭。為了幫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搶走了他的爆米花,並將其全部倒在街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高爾文從部隊複員回家,他在威斯康星辦了一家電池公司。可是無論他怎麼折騰,產品依然打不開銷路。有一天,高爾文離開廠房去吃午餐。回來時卻隻見大門上了鎖,公司被查封,高爾文甚至不能進去取出他掛在衣架上的大衣。

到了1926年,他又跟人合夥做起收音機生意來。當時,全美國估計剛有3000台收音機,預計兩年後將會擴大100倍,但這些收音機都是用電池做能源的。於是,他們想發明一種燈絲電源整流器來代替電池。這個想法本來不錯,但產品卻還是打不開銷路。眼看著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們似乎又要停業關門了。此時,高爾文通過郵購銷售辦法招攬了大批客戶。他手裏一有了錢,就辦起了專門製造整流器和交流電真空管收音機的公司。可是不到三年,高爾文又一次破了產。

這時,他已陷入絕境,隻剩下最後一個掙紮的機會了——當時他一心想把收音機裝到汽車上,但許多技術上的困難還有待克服。

到1930年底,他的製造廠賬麵上已經欠了374萬美元。在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著他拿錢來買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隻有24美元,而且全是借來的。

然而,高爾文是一個懂得樂觀和堅持的人,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如今的高爾文早已腰纏萬貫,他蓋起的豪華家園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車收音機的牌子命名的。

在很多的時候,我們的心情都和我們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當我們所處的環境很好的時候,我們可能表現的很快樂,或者很幸福,並且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當我們處在困難,或者不好的環境中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悲觀的心態。在這裏,與其說是環境讓我們改變了心情,不如說是環境促使我們選擇了那種悲觀的心情。

諾曼·卡滋斯是一個患有膠原病的病人,這是一種很難治愈的病症,康複的可能性僅為五百分之一,而他卻成為了這個“一”。後來,他把當時的情況寫在了《五百分之一的奇跡》這本書裏:“如果,消極情緒引起肉體消極的化學反應的話,那麼,可以推測,積極向上的情緒可以引起積極的化學反應。可以推測,愛、希望、信仰、笑、信心、對生的渴望等,這一切也具有醫療價值。”

卡滋斯認為,笑具有驚人的醫療效果:“我的體會是,如果能夠從心底裏發出笑聲,並持續10分鍾,便會產生諸如鎮痛劑一樣的作用,至少可以解除疼痛兩個小時,安安穩穩地睡覺。”

由此可見,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多麼困難的狀態和環境下,你都應該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才是明智的選擇。有很多的東西是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我們的出生,我們所在的環境,還有我們所處的時代,這些都是我們所無法改變的。但有些東西我們卻是可以改變的,那就是我們的心情,我們的心態。

8.抬起你萎靡不振的頭

一個萎靡不振、沒有主見的人,一遇到事情就習慣性的“先放在一邊”,說起話來又是吞吞吐吐、毫無力量;更為可悲的是,他不大相信自己會做成偉大的事業。反之,那些意誌堅強的人習慣“說幹就幹”,凡事都有他的主見,並且有很強的自信心,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信仰。

對於欲成大事,治療自己人性弱點的人而言,有一種最難治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萎靡不振”,“萎靡不振”往往使人完全陷於絕望的境地。

一個年輕人如果萎靡不振,那麼他的行動必然緩慢,臉上必定毫無生氣,做起事來也會弄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他的身體看上去就像沒有骨頭一樣,渾身軟弱無力,仿佛一碰就倒,整個人看起來總是糊裏糊塗、呆頭呆腦、無精打采。

年輕人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與那些頹廢不堪、沒有誌氣的人來往。一個人一旦有了這種壞習氣,即使後來幡然悔悟,他的生活和事業也必然要受到很大的打擊。

遲疑不決、優柔寡斷無論對成功還是對人格修養都有很大的傷害。優柔寡斷的人一遇到問題往往東猜西想,左右思量,不到逼上梁山之日決不做出決定。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遇事不能當機立斷的習慣,他也不再相信自己。由於這一習慣,他原本所具有的各種能力也會跟著退化。

一個萎靡不振、沒有主見的人,一遇到事情就習慣性的“先放在一邊”,說起話來又是吞吞吐吐、毫無力量;更為可悲的是,他不大相信自己會做成偉大的事業。反之,那些意誌堅強的人習慣“說幹就幹”,凡事都有他的主見,並且有很強的自信心,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信仰。如果你遇見這種人,一定會感受到他精力的充沛、處事的果斷、為人的勇敢。這種人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大聲地說出來;遇到確信應該做的事,就盡力去做。

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業來說,不肯專心、沒有決心、不願吃苦,就決不會有成功的希望。獲得成功的惟一道路就是下定決心、全力以赴地去做。

遇到事情猶豫不決、優柔寡斷,見人無精打采的人,從來無法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也就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幫助。隻有那些精神振奮、踏實肯幹、意誌堅決、富有魅力的人,才能在他人心目中樹立起信用。不能獲得他人信任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對於手頭的任何工作,我們都應該集中全副精神和所有力量。即使是寫信、打雜等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應集中精力去做。與此同時,一旦作出決策,就要立刻行動;否則,一旦養成拖延的不良習慣,人的一生大概也不會有太大希望了。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別人為什麼容易成功,而自己卻一點成就都沒有呢?其實,他們不知道,失敗的原因隻能是他們自己,比如他們不肯在工作上集中全部心思和智力;比如做起事來,他們無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比如他們沒有遠大的抱負,在事業發展過程中也沒有去排除障礙的決心;比如他們沒有使全身的力量集中起來,彙成滔滔洪流。

以無精打采的精神、拖泥帶水的做事方法、隨隨便便的態度去做事,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隻有那些意誌堅定、勤勉努力、決策果斷、做事敏捷、反應迅速的人,隻有為人誠懇、充滿熱忱、血氣如潮、富有思想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事業帶人成功的軌道。

青年人最易感染又是最可怕的疾病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沒有自己的見地,就是因為這一點,他們的境況常常越來越差,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們苟安於平庸、無聊、枯燥、乏味的生活,得過且過的想法支配著他們的頭腦。他們從來想不到要振奮精神,拿出勇氣,奮力向前,結果淪落到自暴自棄的境地。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他們缺乏遠大的目標和正確的思想。隨後,自暴自棄的態度竟然成為了他們的習慣。他們從此不再有計劃、不再有目標、不再有希望,如果你想勸服他們,要他們重新做人,實在是一件萬難的事。要對一個剛從學校跨入社會、熱血沸騰、雄心勃勃的青年人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但要想改變一個屢次失敗、意誌消沉、精神頹廢者的命運,似乎是難上加難。對這些人來說,仿佛所有的力量都已消失殆盡,所有的希望都已全部死亡,他們的身體看上去也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再也沒有重新振作的精神和力量了。

9.步入激發潛能的氣氛中

卡耐基指出:“在人的一生中,無論何種情形,你都要不惜一切代價,步入一種可能激發你潛能的氣氛中,可能促使你邁上自我發達之路的環境裏。”

羅賓斯沒上過大學,卻成為舉世聞名的激勵大師。在他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曾為克林頓和曼德拉釋疑解惑,也曾給世界頂尖級的運動員指點迷津。

羅賓斯認為,貪婪畏縮和缺乏動力是阻礙人銳意進取的絆腳石,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人生的動力一如雪球,會越滾越大。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差別就在這裏。當一個人感召別人時,也在改變著自己。如果說成功有不變的法則,那就是小存在僥幸。過去已無法挽回,未來不可操作,隻有現在采取行動。

全力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趕緊行動,就要有進取心去促成行動。一個人心中有美好的前景,才會想到要改變現實,進而訴諸於行動。在一次次巡回演講中,他致力於喚醒聽眾的信心,試圖提高他們的生活素質,扭轉他們的人生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