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隻是你,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有人說“我明年要賺得更多”,有人說“我以後要換更大的房子”,有人說“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後來,錢真的賺得更多,房子也換得更大,職位也連升好幾級,可是,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而且還是覺得不滿足:“唉!我應該再多賺一點!職位更高一點,想辦法過得更舒適!”
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會覺得快樂,不僅現在不夠,以後永遠也不會嫌夠。忘了真正的滿足不是在“以後”,而是在“此時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費心等到以後,現在便已擁有。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綺麗的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畢竟,昨日已成曆史,明日尚不可知,隻有“現在”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1871年的春天,著名醫學專家威廉·奧斯勒爵士偶然拿起一本書,看到了書上的這句話“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望模糊未來,而是重視身邊真實的現在”,恰恰就是因為這句話,改變了這個年輕人的一生。它使得這個原來隻知道擔心自己期末考試成績,對自己將來的生活還沒有絲毫把握的醫學院學生,最終成為了一位有名的醫學專家。後來,他還創建了舉世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學院,被聘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講座教授,還被英國國王冊封為爵士。
在42年後的一個鬱金香盛開的溫暖春夜裏,威廉·奧斯勒爵士在耶魯大學作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他告訴那些聽講的大學生:“曾經在大學裏任教4年,寫過暢銷書的自己並沒有擁有比別人更勝一籌的‘特殊頭腦’,也不是什麼具備特殊天賦的奇才。他也隻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人。隻是他比別人更早的聽到了兩位哲人在遊說過程中的談話罷了。而兩位哲人所有談話的精髓內容卻僅僅集中在這樣一句話中:“永遠都不要為了明天的事情去煩惱,明天自有明天的事,隻要全力以赴地過好今天就足夠了”。
雖然我們應該為明天的行動製訂出一套完美的計劃,可是卻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或者害怕什麼。美國的一位海軍指揮官曾經說過:“在戰鬥中,我所能做的就隻是提供最好的武器裝備,選擇我認為最優秀的作戰計劃,並且從今天開始,僅此而已。如果一艘軍艦被敵機擊沉,無論如何都無法挽回了。我的所有時間是用來做還有希望的事情,而不是用來悔恨的。”
如果一個人習慣於並且始終運用一種積極的思考方式與態度思考問題的話,那麼一定會帶你迎接美好的明天;如果消極的觀念充斥大腦,那麼你會一直滯留在沮喪的昨天。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存在著一種驚人的事實,這種事實準確地證明了現代生活的錯誤觀。
在美國,醫院裏絕大多數的病床都被精神病人所占據,而這些病患大多是因為他們不堪忍受生活的重負而導致的精神崩潰。可是,如果他們能夠虔誠地信奉耶穌的箴言“不要為明天的事而憂慮”,能夠時刻謹記威廉·奧斯勒的話“人隻能生存在今天的房間裏”的話,也許他們很快就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並且能夠愉悅地度過他們的一生。
“當下、目前、現在、如今”等這樣的字眼極為特殊,它把飄逝的過去和縹緲的未來巧妙地劃分開來。讓你永遠都沒有辦法在這個時間點之外獨立生存,如果你想徹底逃離甚至是回避,但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擺脫這個點,哪怕隻是一個短暫的瞬間。所以,隻要你認真地並且充實地過好了現在,那麼,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也一定會因為這種充實到達成功的彼岸。
3.直麵挫折,堅強地走下去
挫折是一筆可貴的財富,沒有人會不勞而獲,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還要勇敢麵對挫折與失敗。當我們觀察成功人士時,會發現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那些事業有成以及每一行業的知名人士都可能來自貧寒家庭、偏僻的鄉村甚至於貧民窟。這些人現在都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他們都經曆過艱難困苦的階段。
當失敗來臨時,有的人隻會躺在床上不斷悲傷,哀歎命運的不公,或者跪在地上,準備伺機逃跑,以免再次受到打擊。但是,有的人的反應卻大不相同。他被打倒時,會立即反彈起來,同時會汲取這個寶貴的經驗,繼續往前衝刺。
幾年前,教授把畢業班一個學生的成績打了個不及格,這件事對那個學生打擊很大。因為他早已做好畢業後的各種計劃,現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難堪。他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畢業時才拿到學位。第二是不要學位,一走了之。
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時,他非常失望,並找這位教授要求通融一下。在知道不能更改後,他大發脾氣,向教授發泄了一氣。這位教授等待他平靜下來後,對他說:“你說的大部分都很對,確實有許多知名人物幾乎不知道這一科的內容。你將來很可能不用這門知識就獲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這門課程裏的知識,但是你對這門課的態度卻對你大有影響。”
“你是什麼意思?”這個學生問道。教授回答說:“我能不能給你一個建議呢?我知道你相當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覺,我也不會怪你。但是請你用積極的態度來麵對這件事吧!這一課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能由衷地培養積極的心態,你根本做不成任何事情。請你記住這個教訓,五年以後就會知道,它是使你收獲最大的一個教訓。”
後來這個學生又重修了這門功課,而且成績非常優異。不久,他特地向這位教授致謝,並非常感激那場爭論。
“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無窮。”他說,“看起來可能有點奇怪,我甚至慶幸那次沒有通過。因為我經曆了挫折,並嚐到了成功的滋味。”
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好好利用和把握,就可以對失敗泰然處之。千萬不要把失敗的責任推給自己的命運,要仔細研究失敗的原因。世界上有很多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的平庸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解釋,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樣幼稚與不成熟;他們隻想得到別人的同情,簡直沒有一點主見。由於他們一直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堅強的機會。
不管是暫時的挫折還是逆境,隻要自己把它當作是一種教訓,那麼它就不會在自己的意識中成為失敗。事實上,在每一種逆境、每一個挫折中都存在著一個持久性的大教訓。而且,通常說來,這種教訓是無法以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獲得的。挫折通常以一種無言的聲音向我們說話,而這種語言卻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如果這種說法不對的話,我們也就不會把同樣的錯誤犯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又不知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
1924年,美國家具商尼科爾斯的家突然起火,大火把家裏的一切燒得精光,也把他準備出售的家具燒光。看著一片狼藉,他把雙手死死地插在頭發裏,心情壞極了。突然,這燒焦鬆木獨特的形狀和漂亮的木紋把他的目光吸引住了,他竟然從這些焦鬆木上找到了轉機。
正是這場意外的大火,燒出了尼科爾斯的靈氣與希望。他小心翼翼地用碎玻璃片削去沉灰,再用砂紙打磨光滑,然後再塗上一層油漆,一種溫暖的光澤和紅鬆般清晰的紋路呈現眼前。尼科爾斯驚喜地狂叫起來,馬上製作出仿紋家具,就這樣,仿紋家具從此誕生了。大家都來爭相購買他製作的家具,生意十分興隆。有人評論說:“尼科爾斯獨具特色的家具像一隻在火灰裏死而複生的不死鳥一樣蓬勃興起。”一場大火給他帶來災難,同時也帶來了新產品和金錢。現在尼科爾斯創造的第一套仿紋家具收藏在紐約州博物館。
暫時的挫折並不可怕,隻要不絕望,堅定信心,就完全可以把挫折當作走向成功的轉機。不論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你都要記住:厄運與幸運往往是交替出現的。當幸運來臨時,固然要把握它,利用它;而當事情開始向壞的方麵轉化時,或者當所謂厄運當頭的時候,就要當機立斷地采取行動,將厄運的影響降低到最小,並努力擺脫它所帶來的陰影,讓生命開始新的征程。
4.失敗,沒有什麼可怕的
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忍受失敗的折磨,在失敗中鍛煉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強大,更穩健。這樣,才可以水到渠成地走向成功。
世界上的事不可能盡如己意。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如果遇到意外事件就悲觀,這是懦夫的表現。真正的成功者,真正的強者不會整天憂心忡忡,他們會頑強的衝破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險阻,也能心平氣和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一位砍柴為生的樵夫常年住在山裏,他每天都不辭辛苦地勞作,為的就是建一座能為他擋風遮雨的房子。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房子終於建好了。
可天有不測風雲,一日他挑著砍好的木柴到城裏去賣,當黃昏趕回家時,卻發現房子起了大火。左鄰右舍都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人們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沒有辦法將火撲滅,所有的人隻能哀聲歎息,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大火終於滅了,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在樵夫身上,目光裏滿是同情,所有人都以為樵夫會傷心地哭泣,可是他們卻發現樵夫手裏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裏不停地翻找著。圍觀的人以為他正在翻找藏在屋裏的珍貴寶物,所以也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
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鄰人紛紛向前探個究竟,才發現樵夫手裏捧著的是一柄斧頭,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隻見樵夫興奮地將木棍嵌進斧頭裏,充滿自信地說:“隻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