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穩當就可以了,不要有那麼大野心,而且我們現在的工作待遇已經很高了,別人想找還找不到呢!”葉子善意地勸說明宇。
“葉子,現在競爭激烈,我們不能安於現狀,人不能不有點野心。你也一樣,別老安於目前的狀態,我看這家公司還是很適合你發展的,你也要有個奮鬥目標才行。”明宇反過來勸說葉子。
最後,明寧還是離開了公司自己闖蕩去了,葉子依舊兢兢業業地保護著她那“穩定的工作”。
兩年後因為政策的調整,葉子所在的公司進行了一次大的人員調整,葉子雖然工作上沒出過什麼錯,可是因為太“不進取”,被公司列在了裁員名單裏,隻好重新找工作。而此時,明宇已經是一家公司的總裁了。
如果我們逐漸失去跨出圍繞我們的桎梏的勇氣,那麼我們將把自己對人生的夢想和野心一個個拋棄掉。而沒有追逐夢想、實現野心的激情,人生則必然會缺乏激情。自信的人是絕不會如此的。
盧梭有言:“信念,是抱著堅定不移的希望與信賴,奔赴偉大榮譽之路的熱烈感情。”的確如此,大千世界,古今中外,無論一艘船、一個人、一支球隊、一個組織,要創業、要前進、要實現奮鬥目標,要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就要坦然麵對困難與挫折,並在堅強信念的支撐下勇敢地戰勝各種風浪、困難和艱險,最終一定能乘長風破萬裏浪,駛向成功的彼岸。
2001年5月20日,美國一位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布魯金斯學會得知這一消息,把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一隻金靴子贈予他。這是自1975年以來,該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台微型錄音機賣給尼克鬆後,又一學員登上如此高的門檻。
布魯金斯學會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麼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八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可是,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
鑒於前八年的失敗與教訓,許多學員放棄了爭奪金靴子獎,個別學員甚至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和克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少,再說即使缺少,也用不著他們親自購買。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並且沒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記者在采訪他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農場,裏麵長著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裏麵長著許多大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很適合砍伐枯樹。假若你有興趣的話,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複……最後他就給我彙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成功後,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空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隻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這麼一個人,這個人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
不因為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不因為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這是布魯金斯學會尋找的人才,同樣也是各行各業所需要的人才。
7.大膽去做你想做的
許多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比你“會”做,重要的是比你“敢”做。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學係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麼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欠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地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很多事情並不是因為難而使我們不敢去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去做而變得很難。許多人在還沒做一件事情以前就已經被嚇倒了,因為他聽到很多人都說難,他就相信這件事情真的很難,從而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勇氣。但他們從沒想過說這些話的人.也許都是一些膽小鬼或者不肯付出辛苦勞動的人,也從沒想過自己會比說這些話的人要強,自己可能完全有能力超越別人,隻是被別人盲目的言語嚇倒了。
1956年,58歲的哈默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賺大錢的行業,也正因為最能賺錢,所以競爭尤為激烈。初涉石油領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國,無疑麵臨著極大的競爭風險。
首先碰到的是油源問題。1960年石油產量占美國總產量38%的得克薩斯州,已被幾家大石油公司壟斷,哈默無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如何解決油源問題呢?1960年,當花費了100萬美元勘探基金而毫無結果時,哈默再一次冒險地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質學家的建議:舊金山以東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並建議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來。哈默千方百計從各方麵籌集了一大筆資金,投入到這一冒險的勘探中。當鑽到860英尺深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
事實告訴我們:風險和利潤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風險能帶來巨大的效益,與其不嚐試而失敗,不如嚐試了再失敗,不戰而敗如同運動員的競賽時棄權,是一種極端怯懦的行為。作為一個成功的經營者,必須具備堅強的毅力,具備那種“拚著失敗也要試試看”的勇氣和膽略。當然,冒風險也並非鋌而走險,敢冒風險的勇氣和膽略是建立在對客觀現實的科學分析基礎之上的。順應客觀規律,加上主觀努力,力爭從風險中抓住機遇,獲得成功,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膽與識相結合。
8.有了堅強的自信,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堅強的自信,是偉大成功的源泉。無論才幹大小,天資高低,有了堅強的自信,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如果你去分析研究那些成就偉大事業的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質,就可以發現:這些卓越人物在開始做事之前,總是具有充分相信的堅定的自信心,深信所從事的事業必能成功。這樣,在做事時他們就能付出全部的精力,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直到取得最終的成功。
一位母親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對她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三分鍾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的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然而,她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鍾,現在能坐三分鍾了。別的家長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隻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的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在第二次家長會上,小學老師對她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的兒子排第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淚了。然而,當回到家裏,看到誠惶誠恐的兒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隻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學。”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第二天上學,兒子起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隻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高中畢業,兒子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積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滴落在手中的那個信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