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相信自己,有自信才能贏(1)(2 / 3)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信心雖然一文不值,雖然隻是一種信念和心態,雖然隻是一種精神狀態,但是它卻能把貶抑的自我提升起來,能把自身的潛能調動起來,去克服重重困難,最終走向成功。

有人說逆境中的人最容易自卑,這隻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麵。其實逆境中的人也往往更容易獲得信心,因為逆境能讓人進一步體會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雨果曾說:“人在逆境裏比在順境裏更能堅持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保全身心。”

當一個人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如果父母一直在提醒他——你是天下最優秀的,你的失敗是暫時的,再做一次肯定會成功的,在事實上也要求孩子做錯了再做,直到成功,這無疑就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

3.擁有自信就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自信的心態能變被動為主動,由劣勢變為優勢。信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自信,就有了頑強的精神和意誌,從而戰勝自己,戰勝重重困難。

德國哲學家謝林說過:“一個人如果意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很快他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讓他首先在思想上覺得自己很重要,很快,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會覺得自己很重要。”

一個人如果非常自信,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擁有巨大的力量。

1979年1月28日,鄧小平訪問美國。當月31日,他在白宮和卡特總統簽署了多個雙邊協定。簽字儀式結束後,鄧小平說:“我們剛才辦了件大事,這不是結束,而僅僅是開始。我們曾經預期在中美關係正常化後,兩國的友好合作將在廣泛的領域裏迅速地展開,今天所簽訂的協定就是我們的第一批成果。”

於是,一些存心不良的記者便用挑釁的口吻問鄧小平:

“你們當初決定實現關係正常化時,你在國內有沒有遇到政治上的反對勢力?”

卡特總統聽出來了記者是在故意刁難客人,便有些著急,瞪著大眼睛看著鄧小平的反應。隻見鄧小平笑容可掬,不急不慢地說:

“有!”

在場的人聽到鄧小平的回答,個個瞠目結舌,豎耳側聽他怎麼回答。

鄧小平不慌不忙地說:“在中國的一個省——台灣——遇到了激烈的反對。”

鄧小平語驚四座,全場頓時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

麵對著如此難纏的記者,麵對著記者突然提出的問題,要作出如此精妙的回答,心中沒有自信和寬闊的胸襟是無法做到的。

鄧小平之所以能夠作出精妙的回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著極強的自信心。同時,麵對對方的刁難有一種平和的心態——拿得起,放得下。我們所說的自信,就是指要有充分相信自己並能夠根據預定的目的來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言行,滿懷信心地走向成功的心理素質。

一個有自信心的人在麵臨一個問題時,自我激勵語句就會從潛意識心理跳躍到有意識的心理。尤其是對於那些掙紮在死亡線上的人們,這個自我暗示顯得尤為重要。

下意識心理能夠幫助人們完成某種目標。如果你對你的下意識心理一再地下命令,並且都是正麵的指令,你的信心就會大增。如果你在心裏默念:“一天天,我在各方麵都會越來越好。”這種自我暗示會給你帶來非常有利的結果。

宗教家總是訓斥人們,要對這個、對那個擁有“信心”,卻從來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信心。他們從來沒有道破這個奧秘:“自我暗示可以引發信心。”

思考一下自己正負兩方麵的思想,你會發現,自己最大的弱點是缺乏自信。這個弱點是可以借助自我暗示的方法加以克服的。可以通過寫作、背誦和記憶的方式,把正麵的思考表達出來,直到這種動力成為你潛意識中的一項機製。

人的心理所設想和相信的東西,人都可以用積極心態去獲得。

聖雄甘地所運用的潛力超出了同時代的任何人。但是,他從來沒有操縱過任何正常的權力工具,比如金錢、軍隊和武裝衝突。他沒有錢,沒有家,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可他實實在在地擁有權力。他以自己對信心原則的理解創造了信心,並憑借自己的能力,將這種信心植根於兩億印度人民的心中。所以,隻有信心,也隻有信心,才會有這麼大的功能。

4.保持自我本色,做好你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你自己,你無須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甚至約束自己,你無須總是效仿他人。保持自我本色,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加利福利亞的伊絲·歐蕾太太從小就對害羞非常敏感,她的體重過重,加上一張圓圓的臉,使她看起來更顯肥胖。她的媽媽十分守舊,認為伊絲·歐蕾太太無須穿得那麼體麵漂亮,隻要寬鬆舒適就行了。所以,她一直穿著那些樸素寬鬆的衣服,從沒參加過什麼聚會,也從沒參與過什麼娛樂活動,即使入學以後,也不與其他小孩一起到戶外去活動。因為她怕羞,而且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她常常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不受人的歡迎。

長大以後,伊絲·歐蕾太太結婚了,嫁給了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但她害羞的特點依然如故。婆家是個平穩、自信的家庭,他們的一切優點似乎在她身上都無法找到。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之中,她總想盡力做得像他們一樣,但就是做不到。家裏人也想幫她從禁閉中解脫開來,但他們善意的行為反而使她更加封閉。她變得緊張易怒,躲開所有的朋友,甚至連聽到門鈴聲都感到害怕。她知道自己是個失敗者,但她不想讓丈夫發現。於是,在公眾場合她總是試圖表現得十分快活,有時甚至表現得太過頭了,於是事後她又十分沮喪。因此她的生活中失去了快樂,她看不到生命的意義,於是隻好想到自殺……”

後來,伊絲·歐蕾太太並沒有自殺,那麼是什麼改變了這位不幸女子的命運呢?竟然是一段偶然的談話!

歐蕾太太在一本書中這樣寫道:這一段偶然的談話改變了我的整個人生。

一天,婆婆談起她是如何把幾個孩子帶大的。她說:“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堅持讓他們秉持本色。”‘秉持本色’這句話像黑暗中的一道閃光照亮了我。我終於從困境中明白過來——原來我一直在勉強自己去充當一個不大適應的角色。一夜之間,我整個人就發生了改變,我開始讓自己學會秉持本色,並努力尋找自己的個性,盡力發現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開始觀察自己的特征,注意自己的外表、風度,挑選適合自己的服飾。我開始結交朋友,加入一些小組的活動,第一次他們安排我表演節目的時候,我簡直嚇壞了。但是,我每開一次口,就增加了一點勇氣。過了一段時間,我的身上終於發生了變化,現在,我感到快樂多了,這是我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此後,我把這個經驗告訴孩子們,這是我經曆了多少痛苦才學習到的——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秉持自己的本色!

我們選擇什麼,我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隻要我們找到了我們適當的地方,我們就能克服一切的困難,達成我們的目標。但這一切都需要勇氣。

周圍的人可以作為評估自我意象的一個標準。我們會接近那些用我們自認應得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人。一個自我意象健康的人,會要求四周的人尊重他;這種人善待自己,並且讓身旁的人表示,這就是他希望被對待的榜樣。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差勁,就會容忍所有的人踐踏你、貶視你。你心裏隻有諸如此類的念頭:“我根本不算什麼”、“都怪我”或“我老是受這種待遇,說不定是我罪有應得。”

你也許要問:“我能受這樣多久?”

答案應是:“看你會輕視自己多久。”

別人隻是依照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我們。跟我們交往的人,很快就會知道我們是否尊重自己。隻要我們尊重自己,別人就會如法炮製。假設你負責照顧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喂食的時候,你是否會無條件地哺喂這嬰兒?你當然會!你不會說:“聽著,小鬼!除非你做些聰明有趣的事。除非你坐起來,把二十六個字母背給我聽,或逗我笑,否則就不給你奶吃!”你喂孩子是因為他該喂,他值得你愛他、照顧他、好好待他。他值得這一切,因為他跟你一樣,是人類的一分子。

你也值得這樣的對待。你自出生以來就具備這樣的資格,現在也依然未變。世上有太多人以為,除非自己又聰明、雙英俊,領有高薪,而且比所有認得的人擅長運動、談吐幽默,否則就不配受人愛與尊重。

你值得讓人愛,讓人尊重,隻因為你是你。

大多數的人都很少想到自己真正的內在美與內在的力量。你記得在看愛情片時,劇中男主角和女主角同甘共苦,為生活而奮鬥時,你為他們禱告,希望一切都順利。他去從軍,她離開家庭。他返鄉,她不見了。他找到她,她的哥哥卻要趕他走,她也要趕他走,而你一直都希望他們能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幕落時,他們終於結了婚,手牽手漫步在夕陽下。你擦幹眼淚,漫步走出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