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一章 烏巢風波(3)(1 / 2)

曹操見張遼,許諸雖然都奮力廝殺,可是一時半會兒還是不能戰倒張合,高覽二人,他本來兵士就少,利於急戰,唯恐這樣拖下去的,軍心渙散,連忙喚過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人馬,又仔細交代一番,突然衝擊袁紹陣地,令袁紹措手不及,挫其銳氣。夏侯惇,曹洪得令,分別從兩翼而出,朝袁紹陣地席卷而來。

袁紹於遠處突然看到曹軍前來衝陣,連忙命審配放炮為號,以弓弩手擊殺曹軍。

審配言說道:“弓箭射成不過百二十五步,此時攻擊,有失先機,不能製敵,可等曹軍殺進一些。”袁紹點頭稱是。

隻見夏侯惇,曹洪各領兵三千,衝殺至一百二十五步以內,袁紹陣營之中,突然一聲炮響,盾牌之後,所隱藏的弓弩手盡數現出,一起湧出陣前亂射,當下萬數箭矢如蝗蟲一般,飛向曹兵。

夏侯惇,曹洪所領不過六千人馬,如何能夠抵擋數萬隻箭矢攻擊,頓時便死傷大半,曹操見狀,急令夏侯惇,曹洪望南而走。

袁紹見曹操軍心已亂,頓時心中大喜,手中馬鞭一揮,指向曹軍,大聲喊道:“殺賊。”

盾牌弓箭之後,盡是早已經準備好的馬步兵,這時見到袁紹發令,急忙從盾牌和弓箭手讓出的道路急速衝出,殺向曹軍。

曹軍人馬雖然勇猛,以一當十,但是前翻夏侯惇,曹洪偷襲實力,早已是軍心渙散不能為戰,袁紹兵掩殺過後,曹兵大敗而走,退至官渡,依寨而守,袁紹大軍衝至曹營寨前,隻見營寨之內飛箭如蝗蟲一般,因此不能前進,隻得退去,結營而依。

袁紹正在後方等待消息,這時探馬急忙奔馳而來,到了袁紹跟前,翻身下馬,拜倒在袁紹跟前,道:“稟報主公,曹操已退至官渡下寨。”

袁紹思慮後,說道:“退至官渡下寨?官渡乃許昌咽喉所在。曹操此舉是為遏製住我咽喉,阻攔我進兵許昌,真乃妙策,哈哈哈……。”說完後輕聲笑道,對旁邊傳令官吩咐道:“傳令三軍,移軍逼近官渡下寨,令各營各寨輪番時時挑戰,不讓曹操立穩腳步,得以有喘息的機會,官渡在誰手,許昌便可以置於誰之掌中。”

審配在旁邊進言道:“主公,我認為可撥兵十萬守官渡,逼近曹寨,多造土山,令士兵於曹操寨中放箭,日夜襲擾,曹操若棄此而去,我得此隘口,則許昌指日可破。”

袁紹稱讚道:“此計甚好。”又對旁邊傳令官道:“傳令下去各營各寨選精準士兵,加緊修築土山,困曹操於官渡。人言曹操善於用兵,我卻要讓他進退兩難。”

傳令官拱手道:“是。”便下去吩咐去了。

袁紹順從審配之計,從個營寨之中挑選精壯軍士,用鐵鍁土擔,一起在曹操營寨便壘成土山。十日之中,築成土山五十餘座,分撥弓弩手在土山之上射箭。

曹營之中,曹操見袁紹修築土山,準備派人前去破壞,卻被審配安置的弓弩手擋住咽喉之路,不能前進,曹操大驚,又令軍士以盾牌遮掩而行,卻是聽得土山之上梆子響處,箭如下雨,曹軍盡皆俯伏於道路之上,不能動彈,袁軍大喊而笑,汙言穢語,一並發出。

曹操急令謀士將軍於大帳內商議對應之策,曹操言道:“我軍被袁紹的弓箭土山打得不能前進,我恐這樣下去,有失軍心,不知眾將有何良策解之?”

眾人麵麵相覷,一人起身拱手,欲獻上其計,曹操視之,乃是郭嘉,曹操問道:“奉孝有何良策?”

郭嘉道:“袁紹連日得勝,必然囂張至極,放鬆警惕,丞相可於三更之時,趁袁紹土山士兵精神疲乏,派人於寨後迂回而出,袁紹營寨必然防守緊密,不易被襲,可殺至袁紹別寨,令其士氣受挫,等到以後,再商良策。”

曹操對郭嘉的話,思索了一番,不免覺得有理,便點了點頭,說道:“奉孝之言有理,諸君還有何良策獻上啊?”

眾人皆閉口不言,齊聲說道:“此計甚妙。”

曹操見眾人也想不出什麼別的計策,便依了郭嘉之計,派大將夏侯惇,夏侯淵,張遼領兵三千,趁夜劫寨。

再說袁紹大軍足有七十萬之多,結營五六十裏,夏侯惇三人趁夜迂回出去之後,他們也不知道哪個營寨是誰把守,遂在距離袁紹眾營寨五裏之外隱藏下來,派人前去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