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歐·亨利的這篇小說並未到此收尾。其實,常春藤上的葉子早已落光,瓊珊看到的那片常春藤葉隻是牆上的一幅畫而已!而作者,正是她樓下一位同樣被肺炎判了死刑的畫家。老畫家年事已高,為了讓瓊珊永遠不會失去希望,他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忍著劇痛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後一幅作品——牆上的常春藤葉。
請以“信念”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800字左右。
閱讀:
是什麼力量把瓊珊拉離死亡而走向幸福?是信念!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像熊熊燃燒的希望之火,讓瓊珊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
是什麼支撐著被肺炎判了死刑的老畫家完成了這幅偉大的作品?還是信念!他的信念就是用自己的餘生之力幫助另一個人燃燒起生命的希望。他成功了,他的成功與瓊珊的成功一樣,都是因為抱定了生命的信念!
泰戈爾說:“信念是鳥,它在黎明的黑暗之中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愛因斯坦說:“不管我們的決定是怎樣做出的,隻要它是出自深摯的、不可動搖的信念,它就會對我們思想上和道義上的判斷產生很大的影響。”
閱讀:
在人的一生當中,恐怕不會有比信念更重要的東西了。
信念是什麼?信念是誇父奔跑時天邊的太陽,是雨夜歸家路上的一盞忽明忽暗的燈,是天文學家望遠鏡中的一顆小星星……也許在一些人眼中它是那麼遙遠和微不足道,但對於你我而言,它卻是我們一生的追尋。
孤山,小道。一位盲僧在向一位老人問路:“那座羅刹寶寺在哪兒?”老人回答:“翻過兩座山便是。”見盲僧毅然前行,老人不禁擔心道:“長者雙目失明,怎麼能翻山越嶺?”盲僧頭也不回,從容地拋下四個字:“心中有道。”
是啊,心中有道。有時對一個人來說,堅強的信念遠比物質上的財富有用得多。無怪乎一位在紐約股市中破產的百萬富翁絲毫沒有絕望,當別人問他原因時,他說:“我輸了嗎?股市取走了我的財富,但沒有帶走我的信心。我一定會再回來的。”果然,七年後,他成立了美國最大的鞋業集團,再度躋身於強手之林。
沒有人生來就知道自己的最終目的。直到有一天,你有意無意地抓住了自己的信念——猶如航船上的羅盤,信念開始一步步地指引你:“這兒走,這才是你人生的意義所在。”於是你不再彷徨,不再空虛,不再無助;也就是從這兒開始,你找回了真正的自己。相形之下,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就猶如一副沒有靈魂的軀體,隻是個空殼罷了。
那麼,你一定意識到信念的存在了。信念可以是你注視窗外時的那棵橡樹,也可以來自你初次流淚時手邊的書,甚至可以來自一句話,或一句善意的謊言。信念可以來源於平凡,卻絕對可以滋生出偉大。
所以迷茫的人啊,如果你仍為終日碌碌無為而煩惱,為虛度年華而感到羞愧,那麼別再等待了,細心去體會生活中的一切,從中找回屬於你自己的信念。到那時,你才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因為在人生的信念中,藏著你生命中最大的秘密,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抓住信念,才能創造完美的人生。
閱讀:
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這是一種可以從城市的喧囂中脫身出來直達人內心深處的寧靜。
那夢中的橄欖樹,便是流浪者苦苦跋涉的遠方,即使永遠無法到達,也永遠在流浪者的心中搖曳那一樹夢幻般的翠綠。正如信念,雖然有的信念沒有實現。
那些滿足於安逸的人猶如活於豬欄中,那些尋求權勢、地位的人最終隻能空抱雲煙,隻有那些像流浪者一樣追求著偉大信念的人,他們不停步地走過人生的沙漠、雪山、花園、草地,一直走進那清輝般明亮的月光中去,才感到此生無憾。
也許有人覺得他們追求的是一種虛幻,那麼聽聽流浪者是怎麼說的吧:“虛幻也是一種真實,為信念跋涉的過程,就是我們擁有的真實。”
握緊媽媽的手
一個陪兒子參加高考的母親,在考場外自信地微笑。別人問她為什麼不緊張,她說:“剛進考場前,孩子跑上來緊緊握住我的手,鬆開前再用力按一下。我心裏特別感動——他知道我會擔心、會緊張,所以才來握緊我的手。他是在告訴我,他有信心,讓我也要有信心。孩子,他真的長大了!”
那個媽媽感到兒子的長大,是在受到了兒子信念的感染之後。的確,在一個信念被傳遞之後,它就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東西了。有時候,它是愛;有時候,它是力量;有時候,它就是堅不可摧的一種精神。
風箏
每個人都握著一根風箏線,藍天白雲間有屬於自己的信念。
信念有大有小,風箏有美有醜;信念有強有弱,風箏有高有低。那隻風箏值不值得你用畢生去放飛,你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用好自己這雙牽著風箏的手,是值得認真思索的問題。
風箏太大太重,飛不起;風箏太近太低,飛不久;風箏太遠太高,看不到……
握緊風箏線,係上最美麗的信念,控製好高度,掌握好方向。好一個空中飛舞的精靈!
信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