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和小白,女,25歲,姿色中等。大學畢業後曾在家待業半年,後來在T市的都市報社應聘到記者的工作,半年後被調至編輯部成為菜鳥小編一枚,平時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和小白待業期間吃住靠父母;工作後也沒多大改變:吃住依舊靠父母,工資不上交。

有一點一直是和小白比較難啟齒的,那就是,她活到這麼大從來沒談過戀愛,是的,一次都沒有。坦白講,和小白長得不算差,文文靜靜,挺清秀的,就是性格比較擰巴:喜歡她的,她一般都看不上眼,麵對人家的追求一向一口回絕,一點回旋的餘地都沒有;她喜歡的,她不會主動追求,總是“端”著,期待天上掉下餅,人家也能看上她。

不過還是需要幫和小白辯解下的,這麼多年來她還真沒喜歡上誰。初中時喜歡過隔壁班上一個打籃球特別好的帥氣男生,長大後被和小白徹底的否定掉了,她覺得那時隻是情竇初開的某種怦然心動,跟談戀愛結婚生孩子挨不上邊,純粹是對美麗事物的欣賞。後來,和小白連這樣一種“怦然”都沒遇到過:高中時因為頂著高考的壓力根本無暇顧及兒女私情;大學,“哦~還能有比我們學校更醜的男生嗎?”……

綜上所述,25歲的和小白,到現在依然單著。

其實,和小白是一個樂觀、單純且腦袋裏藏著些許羅曼蒂克的孩子。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她受那些偶像劇和言情小說的毒害太深了。她期待遇到那種“看一眼就知道,是這個人沒錯了”的人,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遇到。是,她很在乎“感覺”,雖然朋友都告訴過她,“感覺”是個坎兒。但她總覺得,歲月靜好,時間尚早,自己還有幾年的時間可以揮霍。所以,她決定再等等。

和小白仍然每天享受著她沒事兒偷著樂的小日子,上班——回家兩點一線,閑暇時出去跟閨蜜逛個街、吃個飯什麼的。自己賺錢自己花,她覺得這樣挺好。

某日晚間,筆記本中播放著和小白看了N遍的香港警匪片,她像遊魂一樣,從自己的房間晃到老爸老媽的房間再晃回自己的房間,期間老媽的視線無數次射來通通被她無視,閃回自己房間後,繼續看她的電視劇——

“剛才你是不是問車公爺爺,什麼時候可以和我手牽手啊?”

“其實感情這種事,好或者壞,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迷信鬼神可不太科學。”

“我知道,所以你不用相信其他的,光相信我就行了。”

這時,媽媽的一句話悠悠地擠進房間,過濾掉了這段和小白十分喜歡的台詞:

“你趕緊找人給她介紹個對象讓她先處著吧!”當然,這個“你”指的是和小白的老爸。

原來,她一直悠閑自在的小生活從來不曾擺脫掉父母的擔憂;原來,他們隻是假裝不在乎,實則在為她的單身暗暗著急。

一句話似乎將和小白從理想拉回了現實,每晚沾枕頭就著的她今晚破例失眠,她想了很多。和小白這一生太平順了——循規蹈矩、水到渠成,所以她理所當然的認為會一直這麼平順下去:上學、工作,接下來就應該是結婚和生子。她自己從不反感早戀,也不認為自己中學時不戀愛是錯的,她不過是個凡人,當時除了學習實在沒有精力應付其他;她也不為大學時沒有談戀愛而遺憾,確實沒有遇到喜歡的人,而且她根本沒有勇氣麵對“畢業就分手”的結局。她以為畢業了工作了,自然就能遇到另一半,可是事與願違。她想得太簡單了,她的圈子太狹窄,異性有限,同事也不入法眼。工作第一年,絲毫沒有要談戀愛的跡象。如今已經是工作的第二年,她可悲的發現跟第一年的情形沒什麼兩樣,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她談不上戀愛了?!忽然,和小白就害怕了起來,沒錯,她期待遇到一個“有感覺”的人,可是照這樣的生活軌跡,要怎麼遇?通過什麼途徑遇?是不是真的要改變策略了?

和小白不知道,同樣的夜晚,和爸和媽也沒睡著,他們在想著給和小白介紹個什麼樣的人。和爸是個行動派,既然和媽發話了,自然是要照辦的,況且小白也確實老大不小了。

就這樣,和小白的相親之路至此拉開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