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看劍 (五 下)(3 / 3)

好在幾位老將功名利祿心都極重,雖然邊令誠反複阻撓,還是禁不起高升一步的誘惑,接受了封常清的安排。眼下軍中邊令誠的一係人馬都從重要的職位上被調開了,作為封常清的私聘幕僚,岑參也終於能悄悄地鬆一口氣。

正埋首於文牘之間,耳畔忽然又響起了封常清的聲音,“有使團那邊的消息傳回來麼?老夫上次讓你安排的眼線,你可都落實了下去?”

“都落實了!”岑參緩緩從桌案後站起,低聲回應,“但斥候們也還沒能將使團的消息傳回來。距離有些遠,天又開始變冷了,路也越來越難走!”

“嗯!”封常清皺了皺眉,說話聲中隱隱帶著幾分擔憂。“年青人,辦事就是不牢靠!按理說,無論有沒有收獲,他也應該派人盡快給老夫送封信回來才是!”

“大帥說的是王將軍麼?”岑參笑著反問了一句,臉上的表情有些令人玩味。“可屬下記得大帥當初,可是力排眾議選擇他為主使!”

當初無論是岑參這種文職幕僚也罷,還是周嘯風等心腹老將也好,都覺得派王洵等人出使嶺西諸國的計劃,實在有些過於冒險。然而封常清卻固執己見,不但不聽從岑參等人的勸阻,並且拒絕了周嘯風關於派個老成持重者取代王洵的建議。

對於自己當初的堅持,封常清到現在也不覺得懊悔。“當然!”他大聲回應,抬頭掃了一眼岑參,又忍不住搖頭而笑,“你是不是覺得老夫太器重明允他們幾個了?或者說機遇他們身上的希望太高了?”

“屬下不敢!”岑參微笑著再度拱手。臉上的表情卻分明在告訴對方,自己心裏的確是做如是想。之所以這般並非出於嫉妒,而是作為對王洵知根知底的老朋友,岑參心中非常明白,眼下的王洵還太稚嫩了點兒。將一個涉世未深的懵懂少年拋到嶺西諸國那些一輩子生存於大唐與大食夾縫的老狐狸當中,簡直跟送肉入虎口沒什麼分別!

“那你可知道老夫今年多大了?”封常清笑了笑,信口又問了一句。

“大帥今年尚不到六十!”岑參想都不想,張開就來,“如果您肯保重身體,不老熬夜的話,安西軍在您的帶領下,想必還能再輝煌上個十幾年!”

“你啊,你這個狡猾的家夥!”封常清放聲大笑,一邊笑,一邊看著岑參搖頭。

岑參被看得身上發毛,趕緊將頭側開,盡量不與封常清的目光相接。同時在嘴裏大聲反問,“屬下說得難道不對麼?大帥莫笑,屬下說得可句句都是實話!”

“你說得的確是實話!”封常清慢慢收起笑容,目光忽然間變得有些深邃,“可你是否知道,自從天寶初年起,有誰能在安西節度使的位置上,幹夠十個年頭?!”

“這……”岑參被問得愣住了,一時半會兒還真無法回答。記憶中,他隱約知道封常清的前任高仙芝大約是天寶七年取代夫蒙靈詧做的節度使,天寶十年因為怛羅斯之戰指揮失誤,被明升暗降,從節度使位置上調到長安享清福。

朝廷委派王正見接替高仙芝。很快,王正見積勞成疾,病故於任上。臨終前向朝廷舉薦了封常清。而高仙芝的前任夫蒙靈詧,大約是天寶三年上任,天寶七年便被受到邊令誠和高仙芝聯手彈劾,被朝廷調往他方。

細算下來,前後四任安西節度使,居然沒有一人任期超過五年!這說明了什麼?!想到這兒,岑參心中突然開始同情封常清的處境。帶著一夥弟兄在這麼偏僻的地方為國家嘔心瀝血,不但要對付宦官的擎肘,而且要時刻提防朝廷的猜疑。也難怪邊令誠隨便玩弄點陰謀,就令老將軍縛手縛腳!若是他稍微應對不慎,西征無功而返還是小事兒,弄不好連自家的性命都要搭將進去!

“此地距離中原畢竟太遠了!”封常清一邊苦笑,一邊無奈地搖頭。朝廷多加點兒提防,也是應該。老夫早就看明白了,也不在乎這些。老夫在乎的是,眼看著老夫這一代人行將就木,卻依舊沒能跟大食人分出個勝負來!”

“也不急在一時。胡人向來無百年氣運!昔日頡利可汗麾下號稱控弦百萬,不也轉眼間就衰落了下去!大食人,想必也會如此!”岑參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能安慰老將軍,隻好拿突厥帝國的興衰來做比方。

“可誰又能保證我大唐九永遠興盛下去?!”封常清的聲音陡然提高,如同洪鍾大呂。

岑參無法回答,隻好再度選擇了沉默。內心深處,卻知道封常清的擔憂已經漸漸成為現實。經曆了三十餘年興旺與穩定,中原已經出現了衰退的跡象。然而當年在長安時他就曾經冥思苦想假若有一天自己僥幸被皇帝陛下賞識,能否獻上一條錦囊妙計。答案卻是否定的,有些問題不仔細想則已,一往深裏邊想,就會發現根本不像表麵上看那般簡單。

“你,我,任何人都不能保證!”封常清的話繼續傳來,聲聲敲打著岑參的耳鼓。“老夫能做的,便是盡量在咱們這代人活著時,將此間的麻煩徹底解決。即便不能做到,也要給安西軍,給大唐,留下幾個將種傳承薪火。”

說著話,他將目光探出窗外,遙遙地看向西邊的夜空。

自己這一代將領已經都漸漸老去。而大唐與大食之間的較量,恐怕剛剛才開了個頭。

那個假冒的大食使者不過二十出頭。

王洵和宇文至、宋武等人,也差不多是同樣的年齡。

如果您覺得《盛唐煙雲》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