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戰火紛飛,這是寧霜來這裏四年,第一次感受到這樣的秋天,比夏天還炎熱,比冬天還寒冷。
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仿佛炎炎夏日讓人躁動不安,不管是君臣,還是百姓,所有的人都像是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哪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就怕一個不注意,戰火波及自身,命喪今日。
然而,秋風拂過,帶著北方的涼氣,吹進每個人的心裏,血肉模糊,卻讓人心冰涼,就像冬日的冰天雪地鋪天蓋地而來,壓在眾人的頭上,仿佛置身冰窖,冷得喘不過氣。
“皇後娘娘,歐陽將軍傳來捷報——”又是一個三日後,士兵傳來了歐陽凡雲戰勝的消息。
當日寧霜將杜將軍奪取冰城的消息傳到歐陽凡雲處,同一時刻,冰城失守的消息也傳到了雪凝國太子和大將軍雲亭的手中。再加上歐陽凡雲繼承其父遺風,見機行事,將冰城已落入杜將軍之手的消息大肆傳播,這下,兩軍交戰處,所有人都知道,雪凝國邊塞重城,冰城,已經失守。
一時間,東湘國士氣大振,而雪凝國一蹶不振,門戶已失,而此刻主將和太子卻被圍困,東湘國利用地勢之便居高臨下,三麵環山的穀中,東湘國守住西麵唯一的出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雪凝國要突圍,比從此處殺出,而等待他們的,便是東湘國已經準備好的暗箭、陷阱和埋伏的士兵。
十五萬對二十萬,東湘國人少卻兵精,再加上沈諾軒部署得當,歐陽凡雲指揮有度,完全處於主動地位,雪凝國即便有雲亭在此,太子坐鎮,卻隻能苦苦支撐,等待東西兩方的救援。
可是他們不知道,東西兩方,早就在沈諾軒的手中潰敗。
卻說沈諾軒緊隨杜將軍和歐陽凡雲而後出發,留下五萬兵馬鎮守玉城,親自帶領十五萬兵馬朝著東北方,雪凝國東西兩翼的腹地而去,看似自投羅網,實則直搗黃龍,十五萬兵馬化整為零,分散開來,布下陷阱,設下陣法,隻等東西兩翼一到,便啟動殺招。
同樣是東湘國十五萬對上雪凝國東西兩翼的二十萬,可東湘國以逸待勞,沈諾軒高瞻遠矚,誘敵深入,以自身讓敵軍有機會形成合圍之勢,可是,自投羅網的是誰,還未可知。
雪凝國東西兩翼千裏迢迢前來援救他們的太子和大將軍,卻沒有想到,等待他們的,不是營救成功的勝利,而是沈諾軒挖好的陷阱。這後果,自然不言而喻。
幾乎是同一時間,歐陽凡雲和沈諾軒處同時取得勝利,以少勝多,卻沒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烈,贏得十分漂亮。
杜將軍在西方奪了冰城,沈諾軒在東方殲滅雪凝二十萬大軍,歐陽凡雲圍困雪凝太子和大將軍,東湘國幾乎是以絕勝的姿態,壓倒性地朝著雪凝國洶湧而去。
然而,雲亭畢竟不同凡響,當機立斷,不進反退,帶領剩下的五萬人馬,護送雪凝國太子,放棄唯一的卻是被東湘國層層把守的出口,朝著身後的雪綿山而去,翻過這座山,便是雪凝國境內,靠近都城的那個方向,無論如何,太子不容有失。
歐陽凡雲不敢孤軍深入,畢竟再往前去,就是敵軍的範圍,當下也不追,帶著雪凝國的俘虜,轉身,朝著玉城而來。雪凝國已是苟延殘喘,不足畏懼,雪凝國都城十萬人馬,怎能敵得過東湘國四十萬大軍?
就在寧霜收到歐陽將軍捷報的同一刻,沈諾軒全殲敵方二十萬大軍的消息也隨之傳來,當下,杜將軍安排副將帶領十萬人馬守著冰城,自己則領兵五萬,自冰城趕回,與沈諾軒和歐陽凡雲會合。
寧霜果然如同當初所說的,備好酒菜,等候凱旋歸來的將士,沈諾軒翻身下馬,看著站在城門前的寧霜,忍不住心中的笑意,一步上前,抱著寧霜,傳遞著他的喜悅。
經此一戰,雪凝國中堅力量全部被滅,除去雲亭帶走的五萬人馬,和鎮守雪凝國都城的十萬人馬,總共加起來不到二十萬人,麵對東湘國的絕對力量,隻能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不堪一擊。
玉城中,東湘國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全都歡欣鼓舞,這場戰爭,雖然是雪凝國先挑起來的,並且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東湘國也不是好惹的,即便雪凝國有雲清國支持,有北晏國做後盾,可是東湘國畢竟是大國,兵力和國力都不是雪凝國可以比擬的,也不知雪凝國的皇帝聽了別人什麼讒言,非要和東湘國過不去,若真的隻是為了報當初太後壽宴上的侮辱之仇,那麼上一次的戰爭之後,也該覺醒了。
但是,雪凝國不但沒有清楚地認識自己和東湘國的差距,反而再次興兵來犯,這背後的原因,不得不讓人深思,除了北晏國在背後操縱,寧霜想不到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