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當其衝就是在永泰元年元月,第一份報紙《皇家陸軍報》被刊發了。這個報紙是一旬一份,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歌頌英雄事跡,同時鼓吹主要將領,以及激發士兵鬥誌。
第二份是《皇家海軍報》,作用也是差不多的。
而第三份報紙就是在五月刊發的《大明日報》,這個是以皇帝陛下名義發行的第一份官方報紙,這後來也成了人類社會最古老、壽命最長的日報,後麵這個沒有之一。
有了報紙,很多事情就可以不需要借助士子們那張隨時會跟著主觀意願歪曲的嘴而直接傳遞到百姓的耳中,影響到他們的情緒甚至是意誌。
早期的大明日報是免費的,可即使是這樣,也引起了物質文化生活貧瘠的百姓們的注意,他們如饑似渴的拿著手中免費的報紙,四處向人請教自己讀不懂的字,努力去搞懂報紙上寫得什麼。而張振嶽也把握住了命門,他要求所有的文章必須口語化寫作,這樣讓讀者讀起來就更加輕鬆易懂了。
這一點可是那些動不動就搖頭晃腦故作高深的讀書人比不了的。
大明永泰元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考試院之變引發的政治風波再次升級,當天下午在南京皇宮正陽門前,奉懿安皇太後懿旨,錦衣衛連續逮捕了跪地請願的黃道周等四十多位朝廷高官,驅散了其他請願的官員。
當晚,錦衣衛奉旨連夜查抄了這些官員的府邸,清查他們私下往來的書信,這就是著名的永泰元年大獄。
不過東平王顯然沒打算敗壞自己來之不易的名聲,他第一是沒有逮捕黃宗羲和顧炎武等人,也就是沒有對東林黨一網打盡,因為他知道有些東西光是肉體毀滅是沒有的,隻有其產生和發展的價值觀繼續存在,那麼自己就別想消滅這個事情。
第二就是他嚴禁錦衣衛對他們抓捕到的人員用刑,他根本就沒打算從這些人嘴裏弄出點什麼,然後辦成一個類似胡惟庸案或者藍玉案這樣的大案。他的眼裏還沒有值得他這樣做的對手存在,他雖然不是皇帝,但卻是目前大明的最高統治者,不亞於明太祖朱元璋的那種。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把人關著就好了,他不希望黨爭加劇破壞目前的局麵。
第三就是他沒有授權司法部門去定什麼案子,他決定親自出麵,從思想層麵去打敗東林黨。一個由崇高理想而生出來的罪惡實體,你要徹底擊敗他們也就隻能從思想入手,這是後世的基本常識,是靠不斷的失敗積累出來的教訓。
事發後,張振嶽連禦前會議都不參加了,而是點名讓方孔炤等一批文筆不錯的家夥到東平王府來。然後此後的吃住就在這裏了,誰也不許離開,他有一篇大文章需要這些人參詳,而最讓人吃驚的是,張振嶽還把黃宗羲和顧炎武也“請”到了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