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東林禍國論(一)(2 / 2)

第二步則是參劾阮大铖,這既能轉移視線,又能直取地方要害,放在戰場上那就是斬將奪旗了。不過這阮大铖如今也是位高權重,羽翼漸豐,要攻擊起來把柄並不好找。最後還是黃宗羲擬定了三個大罪:“勾結閹黨遺禍前朝、異端邪說擾亂朝綱、結黨營私魅惑今上。”

這些罪名嚴格來說都有點憑空指摘的意思,不過沒關係,目的不是要定罪,而是要給諸人一個攻擊的理由而已。既然是理由,那自然是越高尚大越好。

聖人曰:“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現在的阮大铖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情況,不僅僅是忠君派,甚至連一部分同情東林和複社的中間派官員也在情況不明的條件下跟著一起上了折子,彈劾巨奸阮大铖。

這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上折子彈劾,送到懿安皇太後麵前的可是數百名官員聯名的彈劾,不僅僅是官員,候恂那個因為策動左良玉起兵清君側而未能獲得永泰朝任何官位的兒子侯方域也串聯冒辟疆等一批沒有官職的複社士子聯名上書,請求罷免阮大铖。

一時間,阮大铖反到成了眾矢之的,誰都覺得這位老大人的政治生涯走到頭了。

懿安皇太後張嫣並不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局麵,其實很多年前在天啟帝的時候,也曾出現過這樣的局麵,不過那一次是東林黨彈劾魏忠賢而已。現在想想已經是很多年了,雖然後世的正史都認為天啟帝因為魏忠賢的緣故沒有看到東林六君子上的彈劾。但是實際情況張嫣很清楚,天啟帝看到了,而且恰恰是因為看到了,才同意魏忠賢下令去抓人的。不過天啟帝並沒打算弄死他的大臣,事實從宋代開始到明代為止,扣除明太祖和明成祖這兩個皇帝外,其他的皇帝要處死大臣並沒有那麼容易,所謂的東林六君子並不是被處死的,而是在送交司法機關前被時任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用大刑伺候死的。魏忠賢實在是恨透了這些要置自己於死地的東林黨人了,自己在天氣=騏超最初的五年一直對他們禮讓有加,可他們卻非要除掉自己不可。就算是個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更何況是個身心不健全的大太監。可問題是明朝的司法製度決定了,想弄死一個大臣不容易,更何況是六個。

扯遠了,現在的問題是,當時做決定的是天啟帝,並不是懿安皇太後張嫣本人,所以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她想了好一陣子,然後詢問身邊的總管太監劉若愚道:“留中不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