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狼城練兵(二)(2 / 2)

團以上就有兵種區分了,分為火槍團、火炮團,飛騎團三個類別,四個團為一旅。其中火槍團二個,每個團的裝備配置為三個火槍兵營外加二個長槍兵,火炮團為二個火炮營(每營火炮90門)外加三個長槍兵營,飛騎團則是清一色的騎兵,不配備火炮。即一個旅的編製內,帶有火槍兵6個營(其中滑膛槍4個營,線膛槍2個營),長槍兵7個營,騎兵5個營,火炮2個營,外加5個直屬營共25個營

旅長稱參將,二旅外加二團(一個重騎團和一個100門12磅火炮的重炮團)則為一師。如此一來,一師的兵馬達到了驚人的五萬,師長直接變成了總兵。

張振嶽計劃先編練二個師,這樣至少需要12磅火炮200門,6磅火炮720門,滑膛槍20000把,線膛槍7200把,鐵製長槍6300把,戚家腰刀35000把,手盾8000支,弓箭5000套,馬刀2萬把,馬刺槍5000支(重騎兵使用),手弩2萬5千套。戰馬5萬匹(一人雙馬配置)和輜重馬匹5萬匹,軍裝和鎧甲,背包什麼的則另計。

這個數字算下來是十分恐怖的一個數字,這也是農耕民族在軍事上要縮小和遊牧民族差距時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不依靠這些裝備,農耕民族的軍隊根本無法和遊牧民族進行野戰。

“這隻是我們的野戰部隊,如此編製也是為了實現我們的後勤保障做到高效準確而已。除了野戰部隊,我們還要在地方上設立軍這個編製,作為守衛部隊使用。。。”張振嶽根本不在意部將們的吃驚模樣。

和後世的軍不一樣,這裏的軍跟師嚴格來說是平級的,因為師在對外的時候也會使用諸如“飛龍軍”這樣的稱號。但是軍跟師的長官不同軍的長官不一定是總兵,很有可能隻是指揮使,介於總兵和參將之間。軍銜製度張振嶽也認真考慮了一下,覺得暫時條件不成熟,沒有建立的必要,將來需要了再說吧。

不僅僅是兵力縮減,裝備上也會比野戰軍遜色不少。

按照張振嶽的意思,以後一省設一軍鎮,下設六個步兵駐屯團即可。每團的裝備除了長槍、戚家腰刀、手盾和2石弓外,就隻有火槍一千把,6磅炮60門了,總人數控製在三萬。

這些軍被稱為地方部隊,即使是有出征任務,也會是被多用於接收地盤什麼的。

目前隻設二軍,滇軍和黔軍。

跟著就是人事安排問題了:

蕭嚴和曹文詔當之無愧成為二哥野戰師“飛龍軍”(即第一師)和“猛虎軍”的總兵官,而宋小魯和周遇吉則分別擔任滇軍和黔軍的指揮使。

真正讓人頭痛的是四個旅參將的任命,可選的人有點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