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狼城練兵(三)(1 / 2)

看起來一旅長官不過是個參將,似乎不值得一爭,畢竟明末的中國差不多可以用“總兵多如狗,參將滿地走來形容了。”

若是按照大明最初的編製,一個總兵那下頭的兵馬起碼沒有七八萬也在五六萬之間啊。可是到了崇禎皇帝上位那會,總兵手底下能有二三萬就不錯了。等到後來農民起義烽煙四起,這大明總兵的行市就更加下挫了。

朝廷是需要人去鎮壓流賊的,但是朝廷同樣也是拿不出銀子的。所以“匪過如梳、兵過如洗”並非是簡單的軍紀不嚴,實在是“自籌軍費”給鬧騰的。打了勝仗,朝廷也拿不出銀子犒賞,就跟某些企業沒有年終獎一般,次數多了員工搞不好是會跳槽的,所以崇禎皇帝一個個總兵參將的頭銜來賞人,以求彌補各位的苦勞功勞。

這麼做到也無可厚非,權宜之計罷了,可樂子也從這裏鬧大了。到了明朝末期,連總兵都不算個什麼玩意了,帶兵的,隨隨便便就是個國公爺,到了最後,連“延平郡王、平東郡王,安西郡王,撫南郡王,定北郡王”都被拿出來賞人了。不過朱家子孫還算是有點臉皮的,沒把一字並肩王拿出來賞人。後來孫可望這二貨後來到是有逼封秦王的要求,可手無寸兵的永曆皇帝被人刀架在脖子上,也沒答應他,單單從這點看起來似乎比封王三千的太平天國強了不是一點半點哈。

扯遠了,張振嶽這裏的參將可不是左良玉那個時候擁兵十萬,總兵七八員,參將如牛毛的狀態。張振嶽這裏的參將麾下的軍隊就有二萬,論起這個編製來怕是比一般的總兵都不逞多讓。放在永曆皇帝跑路的當口,一個督師下頭的人馬也就這個數字了。

所以這個用人就要謹慎多了,曆經歐洲、南洋、雲貴這些年的戰事洗禮,張振嶽麾下善戰的將領確實不少,此外還有一堆未來曆史上的名將在,確實是有些挑花眼的意思。

最終張振嶽圈定了四個參將:閻應元、吳六一、張振邦、蕭誠。

飛龍軍師屬重騎團參將烏恩其,重炮團參將古雷斯,猛虎軍師屬重騎團參將曹變蛟,重炮團參將孫和鬥,這就是著名的“八大參將”,又被江湖人稱張振嶽的八大金剛,隻不過裏麵居然還有個信仰天主教的日耳曼人,這讓人感覺有點怪怪的。

緊跟著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旅下設十六個團,這十六個團的主官是遊擊將軍,江湖人稱“奪命十六郎”,他們分別是:

飛龍軍青龍旅第一火槍團遊擊將軍張振海,第五火槍團遊擊將軍蕭律,第一飛騎團遊擊將軍孫可望,第一火炮團遊擊將軍逯恒祥;

飛龍軍白虎旅第二火槍團遊擊將軍盧象晉,第六火槍團遊擊將軍盧象同,第二飛騎團遊擊將軍劉文秀,第二火炮團遊擊將軍貝蒂爾斯;

猛虎軍朱雀旅第三火槍團遊擊將軍陳永福(李自成沒機會變成獨眼龍了),第七火槍團遊擊將軍李來亨,第三飛騎團遊擊將軍李定國,第三火炮團遊擊將軍孫和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