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崇禎皇帝登基之初,沒有遵從皇兄天啟帝的告誡,導致原本豐盈的內帑被東林黨掏空了。而更為可惡的是,東林黨還利用崇禎皇帝的不懂事,想盡辦法把江南各大行會代征的賦稅從內帑劃到了南京戶部,注意了,不是北京戶部,是南京戶部。因為事關江南士紳利益,身為浙江人的溫體仁等也不敢去皇帝麵前點破,這就導致內帑一個最大的來源憑空消失了。而這些錢,在南京戶部一陣倒騰之後,又變成了官員們的進項,最終上繳到北京戶部的不過原來的二成。因為沒錢,崇禎皇帝聽從了文官毛羽健和劉懋的建議,把全國的驛站給撤了,結果李自成從驛站的驛卒變成了農民起義軍的一員。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錢龍錫和魏忠賢還不一樣,人家魏忠賢雖然不是個東西,但是還知道拆東牆補西牆,努力去擺平帝國各地的矛盾。天啟年間,陝西年年大旱,魏忠賢年年救災,老百姓還有稀飯喝,自然是不會造反了。可是東林黨一上來,就認定這個救災就死太監撈錢的名目,撤了,這些陝西的老百姓讓正人們弄得連稀飯都沒得吃了,隻能啃樹皮吃觀音土了。為了活下去,不願意被觀音土脹死的老百姓選擇了造反。
就在袁崇煥被殺這一年,陝西的民變終於成了氣候。
不過這些都跟遠在歐洲的張振嶽沒關係,他還要為自己的生存發愁了。原本是覺得這個時代的歐洲戰爭不算什麼,抱著過來搞點新技術,然後回去挽救大明的想法來的。到了歐洲,發現要立足還不容易,多特蒙德那裏就放著二萬多敵人了,還不知道能不能打得過。做為德甲多特蒙德隊的球迷,張振嶽現在對這個名字可是半點興趣都欠奉。
而帝國將軍彭海姆也不比張振嶽強多少,他最近比較煩,因為皇帝陛下遲遲沒有把能夠支持他發動進攻的物資送過來。那些該死的物資不會都被用在維也納的宮廷舞會上了吧?
二萬來自波西米亞、西班牙、奧地利、匈牙利的士兵就這樣在多特蒙德耗著,已經是九個多月了。軍隊的士氣不可避免的下滑,彭海姆將軍不得不連續去信去催促皇帝陛下給自己調配物資,以保證自己能夠盡快對荷蘭發起攻擊。
這個願望一直到1631年(崇禎四年)3月也沒能實現,因為馬格德堡的日耳曼人對於皇帝陛下宗教迫害政策的不滿達到了頂點,他們選擇倒向了瑞典國王。而皇帝不得不借錢,湊足了一批物資給蒂利伯爵,讓他去進攻馬格德堡。這樣一來,彭海姆將軍不要說進攻了,連防禦的物資都變得不可保障起來。
而這個時候,張振嶽已經完成了對歐亞聯合軍的改造,他不僅僅將二個師的部隊組建完畢,而且還招募了二千名來自法國等地的無產流民,組建了第一支大明海外兵團,兵團指揮官暫時由重騎兵團指揮官吳六一兼任。現在他已經決定大舉東進,去打垮威脅著共和國的帝國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