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小試牛刀(一)(2 / 2)

這不是正題,正題是軍事改革,歐亞聯合軍的建製要重新編組了。

一團六連製在當初還被張振嶽引以為豪了一陣子,但是到了歐洲就發現這樣的編製太小了。看起來團一級的指揮變得靈活了,但是因為團的規模增加,整體指揮反而落後了。

按照張振嶽的思路,並且結合了秦浩送來的瑞典軍編製辦法,張振嶽拿出了改組方案。

第一是改革原有的團,從原有的六個連擴編為六個滑膛槍連和三個長矛槍連。連隊的人數也從一百五十人增加到了二百人,加上自配的後勤輜重分隊,一個團的人數被規定為二千人。

第二是騎兵的改革,六千騎兵被分為重騎兵團和輕騎兵團,其中重騎兵團二千人,一律使用歐式裝備,輕騎兵團二個共四千人,沿用原裝備不便,但是隸屬關係下放,不再直屬於司令部。

第三是師一級建製的改革,每個師將有五個新編步兵團,一個輕騎兵團外加師屬炮兵團組成。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大明雄厚的財力以及荷蘭人的支持,張振嶽現在居然有288門6磅炮。這時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要知道即使是最重視的火炮的瑞典軍,其炮兵規模最高也就達到了每千人12門炮,其他許多國家基本在5門左右,而歐亞聯合軍從登陸開始就達到這個規模了。這種炮屬於目前歐洲陸戰中最輕量級的炮,另外兩個標準是12磅炮和24磅重炮。但是很顯然,後麵兩個的重量並不適合野戰。所以在大炮上,張振嶽和古斯塔夫二世是一樣重視的,最終設立的二個師屬炮兵團的大炮在荷蘭工匠的改造加固後達到了驚人的120門,配屬炮兵四個連隊,長槍兵三個連隊,膛線槍兵二個連隊。

就這樣,一師七團製就被張振嶽確立了。而且張振嶽還參照荷蘭軍隊的軍銜製度設計了新的歐亞聯合軍軍銜製度,自己這個司令官當然是不要軍銜的了,但是師長和幾個司令部主官都是少將,下頭的團長是上校,副團長和參謀長是中校,各連隊官則根據服役序列,分為三個等次,少校、上尉和中尉。各連所屬的哨長則是少尉,班長為上士。

第四是統一新式軍裝,大明的鴛鴦戰沃顯然不適合繼續穿了,理由是不適合戰爭的需要。但是歐洲人的軍裝在張振嶽看來同樣不適合,最終張振嶽根據自己的記憶,設計了一套新式的軍服,很漂亮的,具體款式參考後世的拿破侖的法國近衛軍白色軍服就好。不過帽子沿用明軍的銅盔帽,軍裝內部也被要求穿一層軟甲,這種軟甲是在荷蘭定做的,其目的是通過緊密的排列,阻擋滑膛槍射出的子彈射入體內。歐亞聯合軍是歐洲三十年戰爭中繼瑞典人之後第二支統一軍服的軍隊,不過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姆斯特丹的裁縫和鐵匠們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