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一肚子悶氣的蕭嚴一到宣府就頭痛了,他抱著剛滿周歲的兒子蕭平光把宣府走了一圈才知道自己撿了多麼大一個爛攤子。宣府鎮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別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後,宣府鎮更是保衛京都,防禦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東起薊鎮四海冶西至大同鎮平遠堡全長一千二百裏,下有邊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衝口一百九十二處。
轄區麵積還不是一點半點的大啊,那麼這裏的兵力是多少呢?
按照兵部的賬麵來看,這裏應該是有官兵十五萬人左右,戰馬五萬匹。這是永曆年間的數據了,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是在按照這個數據發放軍餉。
可蕭嚴實地一看,直接被氣樂了,這些所謂的邊墩、衝口,半數以上年久失修,不敷使用。朝廷這邊也沒銀子修繕,大家都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思在混日子。而軍隊的狀況就更糟糕了,蕭嚴實際清點後,發現所謂的十五萬大軍根本是唬人的,真實的數字也就在七萬人左右。而且這七萬人中還有三萬是老弱,真正可堪使用的居然三萬不到。戰馬也隻有二萬匹,可以負甲衝鋒的更是八千不到。
難怪曆史上滿清能夠這麼輕易的多次入關,難怪後來的大同鎮總兵滿桂的七萬大軍居然被不到五萬人的建奴在一天內殺了個幹幹淨淨,尼瑪,就是七萬頭豬你也殺不了那麼快啊!合著這個豬還是個注水豬,數據完全參假。
還有什麼事情比知道真相更可怕的嗎?蕭嚴相信沒有了,他突然覺得崇禎皇帝好可憐。真的不是他不努力,實在是不努力或許還好點,因為下麵的實情就是根本沒辦法努力了。
崇禎皇帝還不知道蕭嚴在可憐自己,他現在突然想起蕭嚴來了,想起自己登基之初一直護衛在自己左右的蕭嚴來了。在得知蕭嚴被袁崇煥調往宣府任總兵後,擔心蕭嚴撐不住的崇禎帝突然把張振嶽留下的兩支軍隊,盧象升的天雄軍和孫傳庭的天狼軍劃撥了過去。這兩支軍隊因為是張振嶽一手組建的,所以崇禎帝並不是很放心。同樣是這個緣故,在崇禎帝看來,這兩支軍隊丟給蕭嚴就很合適了,他不是張振嶽的把兄弟嗎?
這可是二萬實打實的精兵,而且因為張振嶽豪富的緣故,這兩支軍隊的裝備是最齊全的。
這個時候蕭嚴才深深的體會到了自家大哥的思慮深遠,可惜自己當時太理想化了些。現在自己因為得到了這二萬精兵,底氣變得充足起來,宣府的情況也得到了十分明顯的改善,可是大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