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一統南洋(三)(1 / 2)

範景文是當初張振嶽治下的文官中,為數不多肯跟張振嶽南下南洋的一個,而且是級別最高的一個,當時他已經是五品知府了。

範景文跟著張振嶽跑實在是迫不得已,當初張振嶽在蘇州的時候,許多得罪人的事情都是範景文去推行的。雖然範景文在北京的時候一向以清流自詡,但是隨著他做了這些事情之後,整個江南士林已經把他視為張振嶽的狗腿子了。

嚴格說來,範景文之所以會南下還是因為天啟帝提出設立東南總督的時候,他毫不畏懼一力相抗的緣故。張振嶽也是出於好玩的心態把他給提了出來一同南下上任,而範景文署理蘇州知府之後才慢慢認清了許多弊端的根源,最終從一個反對“與民爭利”的清流變成了“弄臣”張振嶽的狗腿子。

風雲變幻,一年後,張振嶽改任南洋總督,範景文才意識到自己是上了賊船下不來了。他沒有盧象升和孫傳庭的運氣,這兩位雖然也是文官,但張振嶽給派的卻是練兵的差事。

於是範景文如今已然成了眾矢之的,如果失去了庇護,怕是非要被人參劾到死不可。當初範景文也是清流的時候不覺得,如今輪到自己被攻擊的時候他終於感覺到一絲恐怖了。他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無論如何不能被人給參倒了。自己是官還不怕,一旦失去了官身,會被人如何落井下石範景文根本不敢想,他若是一個人也就算了,可他還有家人,還有子嗣。他不願意禍及子孫,所以他選擇跟著張振嶽一條道走到黑。

而事實上,範景文的能力對於張振嶽治理南洋確實是幫了不少的忙,包括這次雅加達的會議頒布的土司製度也是範景文在借鑒了雲貴地區的土司製度進行的一種改良版本。

明代在雲貴地區針對少數民族實施的土司製度後來被證明是失敗的,比如說水西木家,現在還在那裏窮折騰,害得大明三線作戰,不單單要調兵對付遼東的建奴,陝西的農民軍,還要出兵到西南去鎮壓這些土司,反正是疲於奔命。

所以範景文提出來的改良版就很有意思,六個國王,下頭還各有三大土司,這三大土司實際上是分了國王一部分權力的,而三大土司下頭還有一大堆小土司,這樣一來完全就是清代對付蒙古的辦法了。土著勢力讓這麼一個製度一搞,以後估計很難聯合起來對抗漢人了。

而張振嶽拿到這個改良版之後,對範景文這個書呆子的印象立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老小子還是真有幾分本事的。然後張振嶽也是一肚子壞水的摻合了幾點,第一,國王有權任免小土司,卻無權任免大土司;第二,國王為世襲製,而大土司實行推舉製;第三、國王允許擁有一千五百人的軍隊,大土司允許擁有五百人的軍隊,而小土司常備武裝不得超過一百人。

緊跟著範景文和張振嶽一起敲定了二司四府製度,這裏麵可不是簡單的設個漢官那麼簡單。按照兩人的設想,每府下民設立十二縣,大土司受到各府參政和國王的雙重領導,而小土司則受到縣令和大土司的共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