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天啟帝(五)(2 / 2)

張振嶽頓時大悟,難怪魏忠賢權勢顯赫到了曆史上第一太監的地步(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唐朝能廢立皇帝的太監都沒敢給自己加這麼個尊號),等到天啟帝一死,就被崇禎皇帝給拾掇了,從頭到尾連個浪花都沒折騰出來就叉屁了。和著天啟帝的大權從始至終都牢牢的握在皇帝本人手裏,難怪據說是魏忠賢最大助力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在清算閹黨一事中能夠平安脫身,感情這裏頭有貓膩?

張振嶽的眼神變得很複雜,他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眼前這個和自己一樣年輕的皇帝,他居然有如此深沉的心機。難怪後世有類似於魏忠賢其實是個老實人的記載,這奴才很可能真的是個憨厚老實的主,當初入宮也並非是心機深沉,十有八九也是生活所迫。不然並非相士出身的魏忠賢怎麼知道自己能夠在如此龐大的太監隊伍中混出頭,要知道自宮之後無法入宮、最後衣食無著的人那可是海了去的。原來這一切的矛盾其實根本不存在,因為我們看到的魏忠賢的厲害很大程度並非是魏忠賢的厲害,而是眼前這位天啟帝的厲害。

“ 朕做得對不對了,你們可以看的到,正是靠著忠賢他們這幫被東林黨斥責為奸佞小人的人,朕成功的從地方上收到了銀子。雖然銀錢不多,但是這幾年裏無論是陝西大旱的賑濟還是遼東用兵的軍費,有哪一分錢是從戶部掌管的國庫出的,都是從朕的內帑裏走的銀子。朕這些年別的本事沒有,朝廷用錢沒有一絲窘迫。”

張振嶽這才想起來,陝西通誌:“熹宗天啟二年至思宗崇禎二年,八年皆大旱不雨。”也就是說,魏忠賢當政的1621年——1627年,陝西都是大旱。但奇怪的是,如此嚴重的旱災,農民居然不知道造反,啥起義軍都沒有。最可笑的是,李自成還在做公務員。這時要是有個腦殘攛掇李自成造反,沒準會被李自成舉報了。魏忠賢1927年冬天才死,幾個月後起義軍就出現了。然後李自成下崗,最大的起義軍頭領也出來了。

看樣子,這曆史教科書是真的不能信了,滿清平定弘光之後南京的東林黨幾乎全部投清,而被東林文人大加撻伐的閹黨首領馬士英卻決絕投清前往蘇鬆尋找抗清武裝,最後被清軍抓獲,慘遭剝皮揎草之刑。看來明末的曆史應該倒過來看,越是正麵的人物越應該受到質疑。

蕭嚴此刻內心也是翻江倒海,在後世的時候他也曾跟張振嶽爭論過明朝滅亡的問題。張振嶽舉得的例子是如果把明朝比做一家公司,那麼和其他任何公司一樣,資金鏈的健康決定公司的存續,一旦現金流斷了,那麼公司也就該破產了。很顯然,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扮演的隻是公司的高級幹部角色,他們打著為公司好的幌子吃飽了撈夠了,最後公司垮了,基層員工餓死了,他們卻跳槽去了大清不負責任有限公司繼續混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