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銀子,一切都是妄談,所以張振嶽為了實現自己在這個時代的抱負,第一桶金就從詐騙開始。
其實恒記招標根本就是一個巨大的騙局,成功的基礎根本不是什麼東北地區的穩定貨源,而是商人的貪婪。
別的不說,張振嶽這個覺華島參將能做幾許?他的靠山不過是袁崇煥,而按照曆史的記錄,明年也就是天啟七年,袁崇煥就會被遼東經略王之臣參劾罷官回鄉。而這遼東還有幾年太平,這大明又還有幾年太平?
所以就算這遼東是個大寶藏,那也和張振嶽無甚關係,張振嶽要的就是趕緊把這個寶藏變現。
說到變現卻是不難,蕭嚴和宋小魯或許是不知道,但是生在在湘西和貴州交界的張振嶽卻是見識過後世的開礦熱。其實開礦發財跟礦石賣多少錢無關,大家都是一個套路發財的,集資。
或者說參股,某某在某地發現一個礦,然後宣布這個礦預計有多少多少蘊藏量,接著一大批投資客就聞風而動,大筆的資金就落到了開礦人的手裏,至於這個礦將來出息多少,和他有什麼關係呢?張振嶽現在玩得就是這麼個套路!至於成不成的,天曉得!
而四大世家的管事此刻都在船上談了足足一晚上,還沒議出個東西來!
“咱們怕還是盡快去調銀子吧,五月初五,這招標大會一開,隻怕咱們入不了股,損失就大了”英國公府張管事冷靜下來道。
“我覺得還是再想想,這大得花多少銀子啊?咱們一時不會都拿不出,我就不信了,其他家還有誰能吃得下?”誠意伯府的劉管事搖搖頭道。
魏國公府徐管事也認同的點點頭:“我也是如劉兄這般想,按照這招標書上劃得盤子,每年這恒記的利潤都在百萬。這麼大的盤子,沒個二三百萬銀子入股怕是扛不住。咱們還是得慎重些,這些年雖然從遼東賺了不少銀子,但是建奴如此做大,還須防著竹籃打水。”
朱福聽著這三位你一言我一語的並不開口,他心思不是這三個帳房出身的管事可比。在他看來,恒記肯定是能賺錢的,如果真的是四家平分,那麼每家每年都能白拿二三十萬兩左右的進項。這樣的好事委實不多,隻是這銀子拿著確實也風險,這短短幾年,遼東的地麵上換了多少任督師、經略、巡撫、總兵啦?怕是手指頭加腳指頭一塊也不夠數的。。。但轉念一想做買賣本身就是在以小博大,在冒險。想著一旦事成之後的巨大收益,朱福還是忍不住做了決定:“我看這事如徐管事所說的,可以辦,而且值得我們去辦,你們還別覺得自己大戶。據我所知,這遼東的商戶中也是有大戶的,保不齊咱們就沒份了。但是若真的要湊個二三百萬兩銀子,我想就算我們回去主家也湊不出這個數的,所以我的意思,還是找找這個張參將,看看能不能變通一下,既能保證咱們能中標又能少花些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