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買賣招標(五)(1 / 2)

真正讓朱福等人佩服的內容在這裏,就是恒記。在此之前搞的稽稅司,搞的經營權,都不過是雕蟲小技,每年往來關外做買賣的商戶就有六七千戶之多,雖然不乏小門小戶,散丁遊勇。但要湊足一千個能拿出二千兩準入費的卻還是不難的,而且這個製度一出,必然促成很多小商隊合夥成為大商隊。

真正賺錢的卻是在恒記這裏,關外的貿易,無非是從關內買進茶葉、瓷器、糧食等項,然後從關外換回人參、獸皮、木材等特產。現在恒記不單單是抽成百分之十,同時靠著邊軍的關係貨源根本不愁,這是個什麼概念?滾滾財源啊!

朱福越想心裏越有譜,別的不說,這兩邊的經營權一分,等於就把大家的活各省了一半。別的不說,雖然單次的利潤會降不少,但是勝在風險減了大半,總的次數自然也是大大增加。具體來說,原來每年最多可能采兩次貨,可現在立時就變成了至少十二次。什麼概念,往年全年不過百萬兩的貨,現在立時就變了六百萬。光是牙行這塊提成就有足足六十萬,也就是說,恒記如果經營得當,一年下來的總利潤至少是百萬以上。

朱福立刻動心了,接著往下看,和那一千戶關內經營權一樣,原來這恒記是要招標參股的。

當然,也存在不同恒記是分成五份,其中四份也就是八成股會被拿出來招標,按照價高者得的原則來參。而關內經營權則是招暗標,大家以二千兩為底價,寫明自己的經營規模和經營範圍和願意承擔的準入費,恒記這邊會以產品種類進行分類,然後各類別按照準入費和實力進行最後的選擇以及勸和。

唯一讓朱福有些皺眉的是,這個恒記自身的招標,隻是參股,經營權歸恒記自己所有。

這個到是應有之意,可若是如此一來,大家就算城了股東也隻能是混日子等分紅了,這買賣上的事情自己可就插不上手的,那國公府還要自己這些外管事做什麼?朱福想到這點不禁又猶豫起來。。。

曆史的潮流滾滾向前,張振嶽可不會看別人臉色撈銀子。他知道無論自己這哥三在這個時代要做什麼,要改變什麼,首當其衝的就離不開銀子。買大炮,造火器,組建艦隊,那樣是不花銀子的。而大明王朝的現實是啥也不缺,唯獨缺銀子。朝廷上下也是腐敗不堪,單以遼東邊軍的軍費來講,魏忠賢也好,東林黨也罷,無論誰當權的時候,如果要撥付軍費一百萬兩,那麼實際到賬的絕對隻有四十萬兩。到不完全是貪汙腐敗吃回扣這一個因素,大明缺銀子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不然何以在很長一個時間,朝廷發放俸祿都是用胡椒頂數?而貪汙腐敗最近看起來也是越來越嚴重,王公大臣也是人,尊貴的久了自然也就貪圖口腹感官的享受,這銀子就花得海了去了。上行下效,越來越多原本應該用於國計民生的銀子變成了排場,變成了脂粉錢,家中金山銀海、生活驕奢淫逸的中高層已經讓大明公司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