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方四城之中,亦察覺到幽州的詭異之局,不過這四城之中少有人馬,而且也未必盡皆忠貞於公孫瓚,所以高飛以為可智取者智取,不能智取方才力敵!
四城之內不止少兵,而且還無將,所以一城雖有幾千人,但是戰鬥力實在是渣渣,不過高飛卻一城未取,哥舒玲瓏乃問道高飛何意,高飛笑道,“我若逼的急了,這四城必然聯合一處,倒時候一堆沙子也能捏成一塊石頭,我若放之任之,這四城必然不和睦,早晚生亂,不必取也!”。
高飛隻身往烏丸之地而去的時候,哥舒玲瓏還傷患未愈,不過羌族人有不少療傷秘方,所以這哥舒玲瓏痊愈的也快,待到高飛回城之時,這哥舒玲瓏已然可以上陣殺敵了!
既然此刻不用考慮北方四城,這哥舒玲瓏一方便不用擔心後顧之憂,可以安心對付涿郡之內的公孫瓚,未等哥舒玲瓏先發難的時候,這公孫瓚的軍馬已然來攻城!
高飛對這個消息頗感意外,“公孫瓚這個老家夥,居然還有口活氣,沒把他給氣死真是一個失誤啊!”。
公孫瓚是幽州的主心骨,隻要公孫瓚一死,這幽州便沒有什麼可爭議的,不過這公孫瓚倒是命硬,一口氣還很堅挺,竟然親自提兵來攻打右平城!
右平城城堅牆厚,易守難攻,在先前公孫瓚的經營之下,已然固若金湯,公孫瓚不是不知曉此事,鬆讚幹雲以一萬七千軍馬攻打無軍守城的右平,尚且費了一些功夫,可見公孫瓚親自提兵攻城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不過此時涿郡之內無糧,公孫瓚若不以戰養兵,恐怕不日就要生出大亂!
高飛對於公孫瓚攻城倒是頗感意外,不過高飛已然猜測到涿郡內無糧了,涿郡之內無糧,右平城內就有糧嗎?
同樣的問題,對於公孫瓚和高飛都是一樣的,幽州的狀況公孫瓚最清楚不過了,幽州多牧民少耕農,缺少糧食一直是幽州的最大問題,民眾自給自足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想要養兵卻有難度!
士兵實在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必不可少,所謂有槍便是草頭王,這槍便是人,而考驗一個地區的綜合實力,便是考驗此地有多少軍馬,軍馬吃糧,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消耗,所以不是人人都養得起軍馬的!
所謂戰爭,其實就是一場消耗過程,消耗雙方的人員損耗及裝備糧草,誰輸的翻不起身來,也就真的輸了,戰爭並不像是大多數人想象的那麼熱血,刀槍劍戟,肉飛血濺,實在是一個殘忍的過程,不過劍鋒兩麵,若隻是一麵消極的看待戰爭其事,也就未免片麵,哲人曾經說過,戰爭隻不過是政治的延續,而涉及到政治問題,便不能一言以蔽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