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鄉下那種安靜、沒有喧囂的氣氛,也很喜歡鄉下那種土裏土氣的濃密氣息,也很喜歡鄉下那種沒有競爭的氛圍。喜歡鄉下那鄉間小道,喜歡鄉下那花開要開就是一大片的景象,喜歡鄉下那果實開花散發出好幾種濃烈的味道,還喜歡鄉下那小學得教育情景,哈哈……,喜歡鄉下的一切,喜歡鄉下的種種,喜歡這,喜歡那……,別喜歡了,寫別的啦!汗……,真的,喜歡鄉下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學習給一會兒啊!你看看你今天做了點什?除了看電視就是看電視,今天的作業寫完沒有?”
答日:“沒。”
“沒寫完作業還看,快點寫作業去。”
“好。”
這是我和老媽經常的對話,我怕老媽把電視閉了,我趕緊拿出作業來寫,寫三個字,看幾分鍾電視,寫幾個字,在看幾分鍾電視,那會看的基本上都是動畫片,電視劇看不懂,要看的話就是像《雪山飛狐》那樣的灰打撓八的打架電視劇,純粹是看熱鬧了。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看動畫片,然後吃飯,寫作業,洗洗,睡覺。這樣的循環,成了小學時期的主旋律……
記得在第一天上課,是我姐來接我的,早上早早就起來,收拾好一切,就等著走了,因為自己找不到學校嘛,也隻好等著姐來接了。你不禁會問,你沒上學之前,在村裏逛的滾瓜爛熟,怎麼會不知道學校在哪呢?我隻有一句話,緊張惹的禍,忘了學校在哪了。姐那會已經上四年級了,我高興的還以為我直接上一年級,去了才知,是學前班,汗……。到了才知,學校,就在這兒了,那說給我一下,自己也能來。
學校離我家並不遠,翻個小山頭就可看見那個土房子。四間教室並排一排,倆邊的教室大中間的教室小,我上學的第一間教室是最西麵的一間,剛去不知道有那麼多學生,差不多有五十多個學生在一塊了,最後才清楚,這間偌大的教室居然有學前班和三年級的學生,還有外村的學生來我們村上課,真是為我們村感到驕傲。就這樣,和三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共用一個教室上了很長時間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教室,但這回是和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在一塊上,教室換成了最東邊的偌大的教室,我有了自己的凳子,但桌子是倆個人共用一張的那種桌子,但令我高興的是,我們學前班六個人,也就是說,我學前班的同學就有五個人,媽呀,這麼多。高興的那個勁呀,這六個人一直到了我去中心校的時候才分開。也就是五年級(原來我們村有五年級,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取消了,估計是學生太多,教不過來吧。那時我們村也是個響當當的村,其他的不說,就每次升級考試,我們村的成績能排在鄉裏的前幾名。到後來,學生越來越少,老師的退休,師資力量不足,後來衰落了)。
六個人組成的學前班,是有點少,但和一年級學的內容是一樣的,就頂如是學前預習了。我們那時上課沒有標準時間,向上就上,想下就下,不像那高級學校有電鈴,有音樂,我們隻有屋簷下掉著的一個鐵鋼,上課敲它,下課也敲它。有時上課一上就是連續倆個多小時,有時就是剛剛上課,過一會就下課了。課間時間也是一樣的,一玩要麼就是半個小時,要麼就是幾分鍾,沒有固定時間。我記得到二年級的時候,時間才有了明確的規定,在此之前,好像是上午8點上課,中午11點下課,沒有晚自習。但有一點很明確,早上,下午上課,如果誰遲到,那誰就是打掃衛生,檫黑板,在地上灑水(那會全是土地,不是磚地),坑坑窪窪,有時地上澆些水,都存在坑裏了,所以我們定期的自己的從外麵拿土回來鋪地,那是沒有換地方的說法,我們有的學生就很自私,要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就故意把他那塊地方墊高一些,弄一個長方形的有棱的區域,結果讓老師看見了,批了一頓還不說,讓他把高的地方去掉,弄的和我們一樣平,罰他打掃幾天的衛生。汗……,扯得有點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