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學會儲蓄(10~12歲)(2 / 3)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自己來儲蓄,絕不能背著孩子,以孩子的名義存錢。孩子隻有自己省下零用錢,存起來並最終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能感受到儲蓄的快樂和意義。

孩子癡迷廣告怎麼辦?

場景:小寶剛上小學一年級,每次他都吵著要某種類型的玩具,就因為這個玩具在電視上出現過。小寶媽媽說:"這種玩具,家裏有好多了。"小寶卻哭著喊:"我就要,我就要,我在電視上看到有哥哥玩過,別的玩具我不要了。"如今,電視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大,有研究表示,未滿12 歲。

財商小貼士

投資的第一課,非"儲蓄"莫屬。等孩子長大後,父母可帶他去銀行參觀,讓孩子明白銀行會定期給予存戶利息。目前不少銀行開設了專門為兒童服務的理財賬戶,父母可通過給孩子開設兒童儲蓄戶口,讓孩子從小培養儲蓄的習慣,同時明白將財富交予專業人士管理的重要性,為未來學習理財投資打好基礎。

的孩子,對廣告的抵抗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廣告的影響。

記得《蠟筆小新》中有一集,小新超級迷動感超人的各類衍生品,每次看到,都會纏著媽媽買。這種情況在國內家庭中也不鮮見。

但父母應教育孩子,用合理的價格買到好東西。絕不要因為電視廣告,或是朋友有那樣東西,你就要買。每次買東西時,應問問自己:"我真的有這需要嗎?"父母在教孩子買東西的過程中,也要教會孩子認識廣告。廣告是孩子了解商品信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孩子可以從廣告中了解到一些新的消費方式和傾向。在現在這個商品社會裏,孩子不可避免地要處在廣告的包圍之中,而教會孩子正確地認識廣告,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消費。

在平時孩子接觸廣告的過程中,父母就要讓孩子認識到,廣告是對商品的一種藝術的呈現,所有的廣告所言的不可能完全屬實。廣告是對商品最突出的優點集中的展示,讓人能夠記住這個商品。但是商品中還會有很多缺點,這是廣告不會說的。所以孩子在聽完廣告的宣傳之後,還要通過自己的認真比對,來確認自己所購的商品是否最優。

如果孩子要求你給他買從電視廣告上看到的某種食物,不妨帶他一起去買。找到他想要的東西之後,先花上幾分鍾時間跟他說說這樣東西的價格,以及它的營養價值。讓孩子明白他所夢寐以求的零食究竟是怎麼回事。

而當孩子因為廣告宣傳而購買商品,回家後卻發現該商品不如想象中的好吃、好玩時,父母應告訴孩子,廣告不一定真實,趁機把握訓練孩子拒絕廣告誘惑的好時機。

父母可以在孩子購買一些較昂貴的商品時,與孩子作一些簡單的比較,分析這些昂貴的商品,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比如,孩子在買一雙新的運動鞋時,可以引導孩子首先分析不同品牌運動鞋的原產地和質量,然後觀察各種品牌的廣告在電視上出現的頻率,最後填上每種牌子的價格。

完成下麵這個表格後,孩子就能明白商品價格由哪些因素決定,從而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

父母在買名牌運動鞋給孩子穿時,一定要跟孩子解釋為什麼要買名牌,當然並不是因為品牌的虛榮心,而是名牌運動鞋用料、科技、款式設計等優點。而且要告訴孩子,有消費能力才能買名牌,從小培養孩子的鑒賞能力及量入為出概念,以免孩子將來長大後迷失在名牌中。目前,電視上那些宣傳消費的廣告,讓大家誤以為人人都有高消費能力。

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中,孩子很容易在還沒擁有賺錢能力時,就先學會了高額的消費模式。

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時,應在旁解釋電視廣告與現實的差異,並追蹤廣告對孩子的影響。麵對一些誇大的廣告,應注意解釋廣告的功能,讓孩子分清哪些是實際的,哪些是誇張的,減少孩子對廣告的盲目信任。

如何開始和孩子談投資?

場景:有家長問,我想教讀小學的孩子認識金錢和儲蓄,想帶他們到銀行開個賬戶,把他們存錢罐裏的錢都存進去。這個想法好不好?

我不建議父母太早讓子女吸收與投資相關的資訊,以免他們誤認為投資等於投機,以致無心向學。我相信,大多數父母並不希望孩子在初中階段就開始炒股,畢竟巴菲特隻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