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孩子,我養不起你! (1)(3 / 3)

不難發現,盡管中國人的收入較低,但國內化妝品、奢侈品的價格,卻比美國還高。昂貴的價格,與中國人均收入之間造成的"剪刀差",使得國人想要消費同等質量的商品和服務,必須付出更高的溢價。很不幸,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嬰兒養育成本上。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食物相對便宜,開支本應較低,但是,對於那些出於食品安全考慮而選擇用進口奶粉和輔食喂養小孩的父母來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瓜瓜出生在2008 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自然不會想到去吃伊利、蒙牛的奶粉(請原諒一位父親不支持國貨的行為)。據我的觀察,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寶寶還是以吃進口奶粉為主,如雅培、多美滋、明治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每年消費額達250 億元,而幾大洋品牌奶粉就占據了130 億元的市場份額。在一線城市超市的貨架上,國內品牌已所剩無幾,大多數以中低端產品的形象退縮到了農村市場。

麵對"嬰兒潮",洋奶粉的價格一直在上漲,截至2010 年年初雅培金裝喜康寶智護900 克聽裝的價格已漲到215 元一桶,多美滋多樂加嬰兒奶粉900 克金裝罐的價格為198 元一桶,寶寶若采用純奶粉喂養,一個月單奶粉的支出就得在1 000 元左右。

還好,瓜瓜媽媽的母乳較為豐富,有位朋友和我戲說,"這就相當於你漲了工資"。但瓜瓜媽媽的產假不可能無限期,瓜瓜出生4 個月後斷奶,開始吃高價奶粉。7 天一桶奶粉的速度,讓我腦中閃現出了一個畫麵:瓜瓜嗷嗷待哺,瓜瓜的嘴仿佛是個"無底洞"。

以在中國和日本嬰兒配方奶粉市場上銷量較大的森永奶粉為例,一罐400 克森永二段奶粉在日本超市的售價僅為100 元人民幣左右,若采取代購模式,哪怕用較為廉價的"海運"方式,每桶奶粉(約1 公斤)的運費也需40 元,到了國內海關,一旦超過6 桶,還需補繳關稅,每桶關稅在20 元左右。也就是說,一桶奶粉在日本隻賣100 元,而到了中國國內,成本立刻提高了60%。

這一情況同樣適用於紙尿褲、玩具和其他用品。

據調查,在一線城市,嬰幼兒用品均采用進口產品的家長不在少數。由於擔心添加劑、食品安全等原因,不少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孩上至嬰兒車,下到餅幹、沐浴液,全部從國外進口。哪怕要吃國產的,不少父母也盡量為寶寶選擇最好的,如吃的雞蛋至少得是草雞蛋,蔬菜也得是綠色蔬菜等。

價格差異的存在,催生了淘寶網上數以千計的美國和日本嬰兒用品代購店。愛嬰小屋——一家主營日本代購的淘寶五皇冠賣家,一個月可以賣出119 聽明治奶粉。媽媽們也津津樂道,從日本進口的紙尿褲,加上運費,依然比國內幾個主流品牌的同級別產品便宜10% 左右,而質量卻要好得多。

我曾逗瓜瓜說,"你即便拉個屎,爸爸也得花3 塊錢",因為大號的紙尿褲一片至少得3 塊錢。前不久,我把瓜瓜的紙尿褲從日本原裝進口的品牌換成一個相對便宜的品牌,兩種紙尿褲的差價每片大約是1 元,這意味著,在紙尿褲上麵,我們每月可以節約150 元,但每月孩子紙尿褲支出仍在450 元左右。

看著瓜瓜的消費賬單,不禁令人感慨,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嬰兒的物品比成人貴多了,就連一把嬰兒用的指甲刀都要70 多元,似乎每一個嬰兒的消費項目都能給出一個不得不花錢的理由。

忘記爺爺奶奶說的"添個孩子就是添一張吃飯的嘴"的老皇曆吧。現在的奶粉真的很貴!

教育競賽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