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崛起的神州(二)(3 / 3)

1992年4月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為澳大利亞發射的衛星第一次發射沒有成功。但這失敗,卻暴露了一項領先世界的技術。自動關機安全裝置,它可以免於箭毀星亡,一時間購買這一技術的訂單紛紛湧向中國航天公司。

8月2日,“澳星”終於升空進入預定軌道,中國以令人折服的實力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雄姿。

從中國先進的航天技術,使我們聯想起1984年10月1日的國慶大閱兵:

在這個舉世矚目的日子裏,一座綿延數裏的鋼鐵長城緩緩地、莊嚴地移向雄偉的天安門廣場。手握鋼槍、頭戴鋼盔、神態莊重、氣宇軒昂,邁著整齊步伐的方陣,接受著黨和人民的檢閱,陸軍、海軍、空軍,一個個方陣伴著震撼人心的腳步聲和發自肺腑的口號聲走過天安門。坦克方陣、懾人心魂的導彈在10輪卡車牽引下顯示出無敵的力量,飛機編隊從頭頂呼嘯掠過。人民軍隊這座鋼鐵長城,象征著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巨人形象,顯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威。中國為她振奮,世界為她震驚,我國國防工業,已成為國家地位和力量的堅強柱石。

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使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但新中國成立後,她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卻長期被剝奪。為此,中國政府一直為恢複他的合法席位而進行鬥爭。

50年代,美國以所謂“中國侵略朝鮮”之類的借口,一直不讓聯合國大會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美國要在聯合國拒絕討論中國入會的問題越來越困難。為此,美國又玩弄“重要問題”的花招即恢複中國代表權問題必須由聯大以2/3的多數讚同。60年代,盡管美國仍操縱大會年複一年地通過所謂“重要問題”的提案。但支持中國的國家也逐年增多。

1971年10月25日,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日子。這天的聯合國大會圍繞中國問題進行了兩次表決:一是表決美國提出的“重要問題”案,一是“恢複中國席位案”。前者被59票反對55票讚成而否決,會議大廳沸騰起來了,掌聲響了兩分鍾之久,不少國家的代表跳起舞來。接著大會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的壓倒多數通過了恢複中國代表席位案。會場再一次響起了熱烈歡呼聲。它向全世界宣布:世界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和發展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也是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的。

1971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受到了極其熱烈的歡迎。大會主席馬列克說:“這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亞洲國家代表說:“沒有中國的參加,聯合國就徒有虛名,沒有中國積極、建設性的作用,世界上出現的諸如裁軍、國際安全、和平,特別是東南亞的和平等緊迫問題就不能得到解決。”荷蘭代表說:“中國代表的到來,無疑將使聯合國在處理我們所麵臨的重大國際問題能有更大的權威性。”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也使得長期采取敵視、封鎖態度的美國不得不改變其原來的政策。1972年2月、美國終於主動從大西洋彼岸把友好之手伸向了中國,當時的總統尼克鬆訪問了中國,簽訂了中美《上海公報》,1978年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目前,我國已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同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了貿易往來。中國已開始步入世界強國之林,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是一塊土地,同是一個民族,為什麼新舊中國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麵貌?根本原因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控製,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極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創造了條件。中國大地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