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2)

“你姑父已經奉命帶兵去迎戰了,這琬頤,是呆不下去了。”宋夫人沉吟道。

的確,現在也隻有逃了。

“姑姑,您有什麼打算?”

“姑姑想送你去南都。”宋夫人道。

這個時期的玥國有南北兩個都城,南都祁陽,北都琬頤,各盡繁華。

“那姑姑您呢?”澈兒聽那話的意思,覺得不對。

“我?我得守在府裏呀。”宋夫人伸出手揉了揉澈兒的頭發,“路上奔波也累,我不年輕了,身上又有多年的頑疾,怕也受不住。”

“守在府裏,那多危險!萬一瑤軍攻進城……”

“沒事的孩子,這將軍府可不是說倒就能倒的。你姑父還在外麵打仗,這個家我當自然要替他守好。”宋夫人又寵溺一笑,“再說我念了這麼些年的佛經,生死什麼的也看得淡了,隻是你年紀還小,往後的路還很長,我不能讓你和我一起冒這個險。何況你還是……算了,你進屋去,收拾收拾東西,休息會,明日出發吧。”

“姑姑,我……”

“不必多言,去吧。”

澈兒看宋夫人的表情,平日裏的柔和還在,隻是多透出了一份堅毅。她便知道,再多說什麼話都是無用的了。

悻悻地回到了房間,收拾衣物的時候將掛在發髻上的一小串鈴鐺摘了下來,小心地收進首飾匣子裏。那一小串鈴鐺,是澈兒醒來時便戴在頭上的。澈兒記不起從前的事情,卻莫名地對這鈴鐺十分珍愛,日日當作發飾掛在發髻上,就連睡覺時也不摘下。這次想著要出門,路途遙遠,怕損壞了鈴鐺,才收進匣子裏的。

東西收好後,澈兒回想起半年來在府裏的生活,雖然被人陪伴著的時間很少,但怎麼說,都是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澈兒識的字不少,懂的道理也多,自然明白什麼叫做知恩圖報。姑姑救了她,收留了她,臨到危難之時,還不忘替她找好後路,這份恩情既使報不完,那也是要報的。

澈兒思前想後琢磨著為姑姑或將軍府做件什麼事情,琢磨了半個多時辰也沒個頭緒,忽然想起曾經聽姑姑提起過後山竹隱觀周圍生長著一種佛光草,據說熬製成湯藥後服用對姑姑的病大有益處。不過相傳隻有未滿十六歲、未出閣的少女才能夠采得此草藥,將軍府裏丫鬟不多,年齡也都十七左右,以至整個府上符合這個條件的大概也就隻有澈兒一人。恰巧那時澈兒發高燒,臥病在床,這事也就沒人再提起了。

澈兒想著,自己大概隻有下午這半日的空閑了,好在後山也不遠,雇輛馬車很快便能到了,竹隱觀在半山腰上,也不難上去,半日閑暇倒也是個好時機,就這樣決定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