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講經(1 / 2)

PS:感謝天行健正年堂的打賞。兄弟們七月第二天,鮮花榜落後很多,連首頁都上不了,這讓劍韻感到亞曆山大啊,劍韻在此厚顏想各位大大求些鮮花,給些支持,拜托了。

對於自己沒有喝到能個給人帶來飄飄欲仙的仙茶張丹峰是非常的不爽的,但是無論他怎麼求,金昊天都沒有滿足他的願望。

用金昊天的的話來說,給你機會了你自己不去抓住,這說明你和這個茶葉無緣,都說佛渡有緣人,茶葉也是要給有緣人喝得,既然沒有緣分那就下次再說吧。

對於這個金昊天的這個借口張丹峰雖有滿腹的怨言,但是卻也那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其他人都是非常開心的跟隨者金昊天到外麵廣場上的找位置去聆聽悟道大和尚說經講法,唯獨張丹峰還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他還沒有從剛才鬱悶的情緒中走出來呢。

講經台設置在大雄寶殿的前麵。

講經台非常的簡單,一個黃布包裹著的蒲團,前麵沒有任何的飾品隻是簡單的排著排睡蓮。

睡蓮也叫佛教之花,有著“潔淨、純真、神聖”之意。

佛門喜蓮花,藉以表示佛法的能量。

同時也因為其法性平等,法力無邊,其救度眾生的功能,如水滋潤萬物。

蓮花性習水,且有花則實,好比眾生受佛法的薰陶,即可離諸熱惱,圓成佛道,因此蓮花在佛門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又因蓮花具有“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德,他不但受到儒家的喜歡,同時也被佛家所接受。

慈悲的佛陀就告訴我們說:五欲六塵之欲樂,沾不得,染不得,應該體會五欲六塵空幻不實,如幻如化,要出離五欲六塵才能解脫自在。因此,修學佛法者,要效法蓮花出於汙泥而不染之精神。

蓮花在佛門中,常常為佛、菩薩所常拿來作譬喻,表征著清靜、無染、光明、自在、解脫之義。

所以人們在經常在寺廟中看到的佛祖抑或是菩薩是金身的時候都會發現他們要麼跏趺盤坐在蓮花之上,顯得顯的很莊嚴,清淨自在,安詳無比。

此時大雄寶殿前麵的空曠的廣場上俱是靜靜盤坐的僧侶和信眾。

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德高僧們坐在了最前麵。

金昊天帶著張丹峰他們就坐在這些高僧的後麵。這下使得原本過來打醬油看熱鬧的張丹峰十分的別扭。

坐在這些安詳靜穆、超然物外的高聲背後,張丹峰不由的心中生出了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雖然那些高僧們是背對著他的,但是他卻覺得,仿佛自己的內心世界的那些個陰暗麵都一覽無餘的展現在了這些高僧們麵前,嚇得他是一個小動作都不敢做,害怕驚擾這這些高僧。

於是就非常痛苦的在那裏坐著。

不多時,智信和尚帶領著靈光寺一幹僧眾簇擁著悟道大和尚走了出來。

場內的所有的法師和信徒們全部站了起來,雙手合十想大和尚行禮。

悟道大和尚也笑容可掬的還禮。

這麼些人中可能就屬張丹峰是個外行,雖然不懂這些佛門儀軌,但是他還是照貓畫虎,有樣學樣。

由於他離著講經台非常的近,他能夠非常清楚的看清悟道大和尚的容貌,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悟道大和尚。

“這就是悟道大和尚啊,那個德高望重的高僧啊,怎麼看起來就像鄰家老爺爺一樣的親切。全然沒有電視上演的那些個高僧的氣度啊。”張丹峰不禁好奇的想到。

就在他心下這樣想的時候,他忽然感覺到上麵的悟道大和尚像是對他笑了一笑,仿佛明了了自己剛才的心中的想法一樣,這不由的令他大吃一驚。

這怎麼可能,旋即他告訴自己這可能是幻覺,但是心中的另一道聲音卻又明明白白的告訴自己這是真的。

於是乎,他再也不敢胡思亂想,連忙恭敬的向大和尚行禮。

然後在智信和尚的帶領下,開始了法會前的儀軌,鼓磬齊鳴,眾僧唱頌,在場的都是些虔誠的佛教徒,他們自然也是明了這些這些和尚唱誦的經文,於是也情不自禁的跟著吟唱。

一時間,整個八大處上空響徹著平和幽遠,清澈深滿的吟唱之聲。

幾十萬人一同吟唱俱是一個聲音,一種頻率,這種頻率彙聚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共振,使聽者產生一種清淨祥和的心態,腦子一片空明仿佛在那刹那間忘卻了所有的煩惱。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受的。

尤其是對於沒有這樣經曆的張丹峰來說,此刻仿佛就是置身於一片仙音之中,不斷地蕩滌他的靈魂深處,祛除這那些蒙積心靈上的汙垢,就在那個時候他竟然從心底深處升騰一種遁入空門的念頭來。

等他意識到的時候,他自己都被自己的這個念頭下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