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被逼到絕路上,不成功則成仁。他清醒地知道,給他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如果進攻失利,他的軍旅生涯或許就此結束;如果進攻勝利,他會一舉成名。
麥克阿瑟決定豁出去了。
為了保證進攻成功,他決定親自偵察一番。當日夜間,麥克阿瑟帶領一支由10多人組成的偵察分隊,潛入前沿地帶進行偵察。
除了麥克阿瑟以外,所有的人都被德軍的炮火打死了!麥克阿瑟含著眼淚,獨自爬回陣地。
偵察付出了巨大代價。通過這次偵察,麥克阿瑟終於找到敵人陣地的弱點。
不久,堅不可摧的夏提隆高地被攻下了。
當人類經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進入工業文明的時代後,尋找一個像麥克阿瑟那樣不找任何借口,以破釜之舟的決心去完成任務的人變得更有緊迫性;全世界都需要這樣的人才,他們的執行力會加速企業的發展,甚至加速人類文明的進程。而這種尋找總屢屢受挫,因為借口的魔咒總是在人們的耳旁竊竊私語,告訴自己因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們甚至會潛意識地認為這是“理智的聲音”。這些無休止的借口隻能讓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責任感逐漸退化,唯一的勇氣也會消失殆盡。
工作中的各類借口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讓你不斷地為自己的失職尋找借口,長此以往,你可能就會形成一種尋找借口的習慣,任由借口牽著你的鼻子走。這種習慣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它使人喪失進取心,讓自己放鬆、退縮甚至放棄,在這種習慣的作用下,即使明知做了錯誤的事,你也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一旦養成找借口的習慣,你的工作就會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做起事來就會偷工減料、敷衍了事,這樣的人麵對任務不可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他們絕不可能是好員工,也不可能擁有完美的成功人生。
盡心盡力,終將勝利
即使做的似乎是徒勞無益的事情,也應該盡心盡力,這就是成功的秘訣,因為盡心盡力就是勝利。
盡心盡力並非簡單的“盡力而為”,而是全身心投入的“全力以赴”。
美國西雅圖的一所著名教堂裏,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戴爾·泰勒向教會學校一個班的學生們講了下麵這個故事:
一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隻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拚命地逃生,獵狗在其後窮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是追不上了,隻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氣急敗壞地說:“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
兔子帶著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凶呀,你又負了傷,是怎麼甩掉它的呢?”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泰勒牧師講完故事之後,又向全班同學鄭重其事地承諾:誰要是能背出《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
《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其全文無疑有相當大的難度。盡管參加免費聚餐會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淺嚐輒止,望而卻步了。幾天後,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師的麵前,從頭到尾地按要求背誦下來,竟然一字不漏,沒出一點差錯,而且到了最後,簡直成了聲情並茂的朗誦。泰勒牧師比別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泰勒牧師在讚歎男孩那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為什麼能背下這麼長的文字呢?”這個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全力以赴。”16年後,這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爾·蓋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