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自小就從母親那裏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牛根生常說:“母親囑咐的兩句話讓我終生難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個顛倒’,一句是‘吃虧是福,占便宜是禍’。”從小牛根生就有了一顆感恩的心,對父母,對國家,對社會。
不管是在伊利期間,還是在他一手創辦的蒙牛集團,都流傳著牛根生散財的故事。
1990年,年輕的楊文俊剛剛結婚,需要拿出4000元購買住房,對於這個當時月工資隻有40元的年輕人來說,4000元相當於他不吃不喝10年的工資,不啻一個天文數字。就在楊文俊為此犯愁的時候,牛根生給他送來了2000元錢。“要知道,牛根生自己當時也沒有多少積蓄,這2000元錢是他一大家子省吃儉用省出來的!更何況,以我當時40元的月收入,他簡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內還錢的可能性。”楊文俊說,牛總的2000元錢,把一個領導者的責任深深銘刻在了自己的心底:“我們雖然身為企業的領導,但和普通工人一樣,也是勞動者。勞動者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後來,他本人也成了一個關心下屬的散財者。
還有一件被媒體廣泛報道的事。當牛根生在伊利掌管的冰淇淋銷售額過億的時候,企業曾拿出18萬元要給牛根生買一輛桑塔納。但是想到員工上下班的交通困難,牛根生就用這筆錢給員工買了一輛舊東風大客車,一輛華西中客車,一輛天津麵包車和一輛大發小貨車。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錢財本是身外物,千金散盡還複來。“散財聚人”正是從生活中得來的智慧,給牛根生帶來了極好的人緣。財散了,聚攏來的是同事和朋友的信任,是客戶和下屬的尊敬。
當牛根生出走伊利,創立“蒙牛”的時候,盡管當時蒙牛的注冊資金僅有100萬元,相比已經是中國乳業第一品牌的伊利來說,可謂微不足道。但是包括伊利液體奶的老總,冰淇淋的老總在內,前後從伊利到蒙牛棄大從小,棄“明”投“暗”的,竟有三四百人。
王富就是這三四百人中的一個。他當時擔任伊利冰淇淋公司銷售部副部長,在1998年的牛根生風波中,屬於兩邊不靠的第三陣營。1999年4月14日,他決定加盟蒙牛。伊利工資高,企業大,而蒙牛才剛剛創立,將來的發展還是個未知數。王富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抉擇,是否因小失大?王富為什麼會相信並未打過交道的牛根生,是否在進行一場勝負難測的賭博?王富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他認為,雖然未能與牛根生有打交道的機會,但牛根生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他十分清楚。牛根生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獲得人心,才是長久的經營之道。如果一個人把眼光放在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上,隻想著如何將其抓到自己手中,卻不顧及身邊其他人的利益,不顧及整個生存環境的利益,那麼,即使是武功蓋世、本領超群,恐怕也要走向失敗。
鑄就品德:立足長遠的投資
道德,是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它決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錯,全盤皆輸。而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人生方向把握準了,那麼他就等於把人生的道路走對了,而路走對了,不成功都難。
智慧經常自然而然地跟在道德的後麵走,你隻要做到了以德服人,呈現出來的局麵就放射出智慧的光芒,而且你會比任何一個專門玩弄智謀的人取得的成績還要大。
馬援是漢代一位著名的將領。他幼年父母雙亡,由其兄馬況撫養成人。他從小胸懷大誌,眼光高遠,深為其兄器重。王莽時期,馬援在軍隊裏當個小軍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隊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馬援看到犯人們哭得挺傷心,不由動了惻隱之心,便把犯人們都放了。私放犯人是大罪,馬援隻得逃亡到北方的邊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時間沒多久,趕上朝廷大赦,馬援也得以免罪。之後,他就在北方經營畜牧業和農業。他心胸寬廣,樂於助人,為人忠厚而有遠見,沒幾年時間,來歸附他的人竟有好幾百。他常對身邊的人們說:“做人不能因為貧窮潦倒而喪失誌氣,不能因為年紀老邁而頹唐,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