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質量就是生命,產品等於人品
品質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也是企業存亡的決定性因素。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從開始到現在,都會麵臨各種利益的誘惑。麵對誘惑,人品是關鍵。而企業的“人品”就是品牌,品牌是由品質和品位來保證的,企業品行的好壞是品質和品位之上更高的層次。
“質量就是生命,產品等於人品”,這是在蒙牛到處都能看到的眾多標語中的一條。牛根生把牛奶品牌的建立歸結為三要素:品質,品位,品行。品質是首位的,如果品質得不到保證,生產、營銷、廣告、品牌、聲譽,各個環節的投入都不可能有回報,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品質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也是企業存亡的決定性因素。
以誠信取信於消費者,對企業而言關鍵是產品的質量。“純天然、無汙染、高品質”,內蒙古草原得天獨厚的條件使蒙牛牛奶醇厚濃香。為了保證其優良品質,蒙牛創造性地采取了兩項舉措:一是著眼“淨”,在國內第一個建起了奶車桑拿浴車間,奶罐車從奶源基地每向工廠送完一次奶,都在高壓噴淋設備下進行酸、堿及蒸汽和開水清洗,杜絕了陳奶殘留汙染新奶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二是著眼“稠”,即著眼香濃,公司在產品生產中添加了“閃蒸”工藝,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礎上再去掉一定比例的水分,從而使草原牛奶聞更香飲更濃。
蒙牛還成立了質量控製中心,對產品質量進行全方位、全過程控製。在原料控製中,凡檢驗不合格的原輔料全被拒之於車間之外;在生產過程中,製定了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將嚴謹的過程質量管理和過程質量控製細化到每個人、每台機器、每個操作規程;在終端控製中實行自檢、專檢、互檢的“三檢製”原則,並形成一個層層檢驗、環環把關的控製網絡,確保了產品出廠合格率的100%。
在生產過程中,如果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哪怕是微小的紕漏,蒙牛也會本著“產品等於人品”的原則,嚴格處理,毫不放鬆。
蒙牛液體奶事業部的王丹講述了最初的質量管理體驗。王丹進入蒙牛一段時間後,一天班長讓她去幫忙摔包。看到一箱又一箱白白的牛奶就那樣倒掉了,王丹覺得可惜,就問摔包的原因,一位負責質檢的人員告訴她這批鮮奶有問題。她喝了一口沒感覺出來,質檢員說:“你不是專業人士,當然嚐不出來。”她說:“消費者大多不是專業人士,再說了,又不是牛奶壞了,摔包多浪費?”
“可我們要對消費者負責。”另一位參與摔包的員工說。
還有一次,蒙牛冰品嚐試延長產品線,委托某廠生產速凍水餃。第一批幾百箱水餃試生產出來後,即於春節前投放市場。但是,牛根生在看市場時買回三種水餃,結果發現,蒙牛的水餃皮厚餡少,味道也不出色。為了確定自己的個人感覺,牛根生搞了一次盲測,將三種水餃標上號碼,也不告訴參與測評人員分別是哪家的水餃,嚐過後讓大家投票。結果蒙牛員工食堂的得了第一名,牛根生當即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蒙牛水餃立即停售!把投放市場的300餘箱水餃全部從經銷商、零售商手中反購回來,買水餃的3萬元全部由牛根生出,算是對這個失察的總裁的一點製裁。
第二,今後開發新產品,不是最好的,未經團隊品嚐同意的,一律不準上市。同時,有關部門要立即製定嚴格的《新產品上市流程》。
第三,水餃不掛“蒙牛”品牌,另外創一個牌子。
半個月後,新產品出爐,再搞盲測,蒙牛速凍水餃奪得第一。
蒙牛就是這樣,用誠心對待消費者,以人品塑造產品。因此,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質量就是生命,產品等於人品”是蒙牛始終不渝的生產管理理念。“生產新鮮的、衛生的,銷售營養的、健康的”是蒙牛的鄭重承諾。以此為出發點,蒙牛把消費者視作自己忠貞不渝、傾心愛慕的“戀人”。將自己最真、最純、最美好的品質,毫無保留、毫不吝惜地展示出來、奉獻出來。消費者也用“貨幣選票”給予了蒙牛最充分的認可。
三星:道德追求
缺乏道德性的企業一定不能生產出好產品來,即使生產出了好產品,這個企業也不會長久。
韓國三星公司翻天覆地的變化,要追溯到李健熙會長十多年前的講話。
他的講話以及關於企業變革的闡述後來濃縮成了5萬字左右的《三星新經營》小冊子,這個小冊子堪稱“三星藍皮書”。“三星藍皮書”從1994年出版至今總共印刷了多少冊,已經很難考證。“三星憲法”是“三星藍皮書”的靈魂思想,三星把人性美、道德性、禮儀規範和行為規範看成是三星憲法,因為它們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而且是必須遵守的。 在三星李健熙會長看來,不成為一流企業就難以生存,而要發展成為一流企業,最迫切的課題是恢複人性美和道德性。不恢複道德性,不挽救人性美,就將一事無成。這就是李健熙的信念。而三星要發展成為實實在在的世界一流企業,最重要的是所有職員都要成為具有人性美和道德性、重視禮儀規範的人,否則三星將永遠擺脫不了二三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