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隻有努力,才會成功(3 / 3)

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總覺得別人在背後指責和議論自己,對他人的各種行為充滿了戒備心,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有的人缺乏勝任感,不相信自己也能創造、發明,工作中缺乏承擔重任的氣魄,甘心當配角,而生活中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支配,無論職業角色還是家庭角色都顯得難以勝任。

有的人個性猥瑣,或虛假地表現自己,為掩飾自己的短處或缺點,誇張地表現自己的長處或優點,或以衣著奇特來自我“打氣”,追求虛榮,這樣的人,他們真正的敵人正是他們自己。

要取得事業成功、生活幸福,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讓自己打敗自己,要敢於對自己說:“我行!我堅信自己!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就像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決不能讓自卑感擊敗自己。球王貝利在初進賽場時,曾十分自卑。作為一名黑人球員,他總擔心那些著名的球星看不起他。他經常想:“如果他們在場上戲弄我,然後把我當做白癡似的打發回家,我該怎麼辦?”所幸的是,貝利終於戰勝了自卑,他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做得那麼好,比任何人都好。

馬克思說:“偉人們之所以看起來偉大,隻是因為我們自己在跪著。站起來吧!”自卑正是使你下跪的原因,而跪著的你,並不是你真正的高度。你要相信自己也能創造奇跡、成就事業,這就是自信。自信會幫助你實現自己的願望。退一步講,即便因客觀原因你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你也可以自豪地說:“我失敗了,但雖敗猶榮。我沒有虧待我的生命,我體現了我的價值。”

6.挑戰自我,在“內心競賽”中奪冠

一個人最難超越的對手就是自己,因為自己很容易打敗另一個自己。一個具有自信心的人,應當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人。

挑戰自我是激活人們自信心與潛能的一個捷徑。許多成功的人都隻有平常的智慧和能力,可是他們在完成一項工作時,在遭遇重大的困難時,在工作極其繁重時,卻有超乎常人的決心、耐心和信心,也就是挑戰自我的精神。如果你有這種品質並能加以培養,那麼你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挑戰自我就是要自強不息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不要害怕失敗、非難或是批評。敢於挑戰自我,就能使隱藏在芸芸眾生的社會外表之下的、獨一無二的集合因子解放出來,使自己登上成功的巔峰。

“內心競賽”就是一個挑戰自我、強化自信心、開發自我潛能的過程。在這裏我們總結了運用內心競賽挑戰自我的五條基本規律。

(1)把眼睛盯在目標上

這一規律不單指完成具體某件事,還可以泛指將注意力集中在任何活動中最重要的事情上。就像球賽中的球一樣,它是所有運動員的注意力集中點。在沒有真正的“球”的情況下,首先要判斷這個“球”應當是什麼。在人生中,“球”應當是你的成功目標。一個人隻要全神貫注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即使你現在還沒有成功,你也會在堅定的信念支配下終究實現目標。

(2)充分信任自己

怎樣才能學會信任自我呢?當然是通過實踐!“管它三七二十一!”在特殊的競賽場合,比如說滑雪拐彎的時候,像高爾夫球輕輕一擊的時刻,或者是演奏貝多芬奏鳴曲的高難度章節時,不管幹得正確與否,都要讓自己信任自己。

隨著你的每一次努力,自我在不知不覺之中進行了糾正,“球”離目標越來越近,終究會最後實現。

(3)集中注意力,不要總是擔憂最壞的事情發生

注意力應當集中於正在發生的事情上,而不是集中在你擔心或者希望發生的事情。比方說你正在滑雪,當雪橇插入雪坡的時候,去體會腳的感覺而不要想到摔跤。擔憂往往導致對可能發生的事提心吊膽,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需要完成的事情上,成功的希望往往是最大的。

清醒的認識應當包括對你麵臨的所有情況有一個客觀的估計。就像滑雪時,你總是在擔心會跌倒,當你看到下麵一個雪坡時,你可能在想:“那個坡不妙,昨天查理就是在那兒摔的。”事實上,雪坡並沒有什麼“吉”、“凶”之分,隻是具有不同的特點罷了。

(4)不要擔心輸贏

如果你停止了有意識的爭取,你就能夠用一種所謂的“運用自如”的方式完成任務。你自身不會辜負自己的潛能,這種能力是它天生的本領加上從實踐中所學到的東西總合在一起形成的。人們愈不為結局擔憂,他們多半就幹得愈漂亮。“放得開”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好的評價,這說明他覺得自己不會損失什麼,他不為後果擔心,隻是一心一意地把比賽進行到底。出乎意料的是,當一個人達到這種境界時,結果卻往往是最好的。

(5)不要懷疑自己的潛能

自我懷疑幾乎總是把現實變為懷疑。身負使命的人很少感到缺乏自信。他會對內心競賽和它的全部細節做更廣泛的了解。因為打好內心競賽這一仗至少能夠改善肩負某項特定任務的任何個人的成就,很多成功人士就是這方麵強有力的證據。實施上述方法,也許每個人有不同的體驗和結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隻要你認真這樣做了,你的自信心多多少少會起變化,你會變得開朗、大方、被人尊重和受到歡迎。這樣,離你的目標就已經極為接近了。

四、每天多做一點點,每天前進一小步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所以積跬步才可以至千裏,積小流才可以成江海。每天多做一點點,日積月累的努力就會換來非凡的成就。每天前進一小步,天長日久的奮鬥就會贏得成功的回報。假如人生中的每個瞬間都被細微的努力充實著,你就等於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

1.成功源自踏踏實實的努力

世界上,一切成功者都是實幹家,而沒有一個是空想家。那些愛空想的人,雖有滿腹經綸,卻是行動的矮子。

人生總有許多憧憬,但太多太多的事並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所做的事越大,其所耗的時間就越長,所需的精力就越多,這就要求事業的追求者要有長遠的目標、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每天做一點點,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穩步前進,這樣才有可能走進成功的殿堂。

成功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什麼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倘若沒有行動,成功就隻停留在幻想階段。成功源於踏踏實實的行動,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人要有誌,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為實現遠大誌向踏踏實實地幹起來;因為隻有踏踏實實地幹,夢想才能成真。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時候很愛空想,於是父親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向一位思想家請教:“你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思想家告訴他:“多思想!”

這人聽了思想家的話,仿佛很有收獲。回家後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一動不動地開始“多思多想”。

一個月後,這人的妻子跑來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從您這兒回去後,就像中了魔一樣。”

思想家跟著到那人家中一看,隻見那人已變得骨瘦如柴,他掙紮著爬起來問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飯,一直在思考,你看我離偉大的思想家還有多遠?”

思想家問:“你整天隻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麼呢?”

那人道:“想的東西太多,頭腦都快裝不下了。”

思想家道:“我看你除了腦袋上長滿了頭發,收獲的全是垃圾!”

“垃圾?”

“隻想不做的人隻能生產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隻知空想而不會行動的人,隻會為我們的世界平添混亂,自己卻一無所獲,也不會創造任何價值。

在父親的教導下,海明威後來終其一生總是喜歡實幹而不是空談,並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無數推崇實幹而不尚空談的“硬漢”形象。作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著自己的行動哲學。“沒有行動,我有時感覺十分痛苦,簡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說,正因為如此,讀他的作品,人們會發現其中的主人公們從來不說“我痛苦”、“我失望”之類的話。

海明威之所以能寫出流傳後世的名著,就在於他一生行萬裏路,足跡踏遍了亞、非、歐、美各洲。他的作品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經去過的地方。在他實實在在的行動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重視今天的每一點進步

在實現理想時,你必須經常與自己做比較,看看今天有沒有比昨天更進步——即使隻有一點點。

因為今天的一點點進步正是明日成功的基石,隻有重視、鋪好今天的每一步基石,才可能壘出明天成功的高山。因此,重視你今天的一點點進步吧!

清晨,在一個經過暴風雨洗禮的海灘,一個男子在散步時發現,在沙灘的淺水塘中,有數以千計的小魚。顯然,這是昨夜被風雨卷上來的。他知道,要不了多長時間,小窪中的水就會被沙子吸幹、太陽蒸幹,這些小生靈定難逃厄運。

不一會兒,他看到一個小男孩將小魚一條條撿起,又拋入大海。男子說道:“孩子,這水窪裏有上千條小魚,你是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孩答道。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救它們?誰在乎?”

“這條小魚在乎!”孩子一邊回答,仍在一條一條地將小魚放歸大海。故事中的小孩正靠微薄的力量拯救小魚,雖然力量小,但救一條是一條。每一點力量都有效。

在整個社會的大機器中,個人的力量雖是渺小的,但是,隻要從小處著手,從每一步做起,取得每一點一滴的成功,就會使你的意誌愈煉愈剛,毅力愈積愈強。

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並不像大多數人想像的那樣是一道巨大的鴻溝。成功與不成功隻區別在一些小小的事情上。

聰明的人,為了要達成大目標常會設定“小目標”,這樣會比較容易完成主目標。許多人會因目標過於遠大,或理想太過崇高而易於放棄,這是很可惜的。若設定“小目標”便可較快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能逐步完成“小目標”,心理上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小,大目標總有一天也能完成。

曾經有一位63歲的美國老人從紐約市步行前往佛羅裏達州。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她到達了佛羅裏達州邁阿密市。在那兒,有位記者采訪了她。記者想知道,這路途中的艱難是否曾經嚇倒過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我先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再一步,我就到了這裏。”

做任何事,隻要我們邁出了第一步,然後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逐漸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體的目的地,而且向它邁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每個人都應該有偉大的夢想和希望,然而,對於目標設定,成功大師往往建議人們做一個不太成功的人,而不是過度成功的人,也就是說,采取初級步驟。例如,如果你最終想減重10公斤,擁有健美的身材,他們會推薦你先減重6公斤,而不是試圖向前邁出一大步,一下子減重10公斤;不是去健身房一個小時,而是隻去20分鍾。換句話說,設定一個不太大的目標,然後迫使自己堅持它。這樣你就不會覺得壓力太大,而是覺得能夠應付。由於覺得自己能夠應付,你會發現自己渴望去健身房,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變的事情。總之,擁有宏偉的大膽的夢想,然後每天做一點事情,也就是說,用小步而不是邁大步越過懸崖。

3.把信念融入到每一件小事中

任何大事都是由細微的小事構成的,我們的信念必然要融入到每一件小事之中。

當我們著手做一件小事時,是否有一種信念貫穿其間?回答是肯定的。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人們敬佩的正是那種把信念溶於每一個行動之中,不屈不撓、頑強奮鬥的精神。今天,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我們不可能再采用愚公和精衛的方法,但那種可貴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都深陷在“事大義而不顧小節”的處事誤區之中。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很容易讓你失去許多機會。

有三個人去一家公司應聘采購主管。他們當中一人是北京大學畢業的,一名畢業於某商學院,而第三名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很多人看來,這場應聘的結果很容易判斷,然而事情可能與你想像的恰巧相反。應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的卻是那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

經過一番測試後,三人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各有千秋,難分伯仲。隨後招聘公司總經理親自麵試,他提出了這樣一道問題:

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4999個信封,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幾分鍾後,應試者都交了答卷。

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總經理問:

“你是怎麼計算的呢?”

“就當采購5000個信封計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雜費就算30元吧!”答者對答如流。

但總經理卻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對此他解釋道:

“假設5000個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的雜費。”

總經理對此答案同樣沒表態度。

但當他拿起第三個人的答卷,見上麵寫的答案是419.42元時,不覺有些驚異,立即問:

“你能解釋一下你的答案嗎?”

“當然可以,”該同學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個8分錢,4999個是399.92元。從公司到某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10元,午餐費5元,從工廠到汽車站有一裏半路,請一輛三輪車運信封,需用4.5元。因此,最後總費用為419.42元。”

總經理露出了會心的一笑,收起他們的試卷,說:

“好吧,今天就到這兒,明天通知你們麵試結果。”

這個故事雖然不一定完全真實,但作為一個比喻,它卻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的信念融彙於你的每件小事當中。

4.小事不小,滴水可以穿石

水一滴一滴地往堅硬的石頭上滴,長年累月後,石頭上很明顯地出現一個窪,這就是滴水穿石。同樣,事有大小,但你卻不可以因其小而蔑視它。

有時即使看似一點點小事,隻要堅持下去,也會變成一件大事。小事是成功的基石,小事是奇跡的搖籃。

聞名世界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深平均1.6公裏,寬約6~25公裏,長約349公裏,沒去過那裏的人們難以想像它是怎樣形成的。它是由一條靜靜地如遊絲般的河造就的。600萬年前,科羅拉多河第一次流過,那時的科羅拉多還是高原。然而在這條絲帶般河流的衝蝕下,100多萬年前,已經出現了一個深15米的科羅拉多峽穀,但那時,它最多也隻能算一條深溝。又過了許多年,還是那條河,卻已經造就舉世聞名的科羅拉多大峽穀了。

一條靜靜的河能夠造就一條深1.6公裏的大峽穀,沒有什麼秘訣,隻是一點一點地把泥沙衝掉,日積月累,便在平淡中創造出了奇跡。

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看起來遙不可及,但隻要一點一點不斷地努力,就可以創造奇跡。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隻舊鍾當中。兩隻舊鍾“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其中一隻舊鍾對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3200萬次後,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啊!3200萬次。”小鍾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多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隻舊鍾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隻要每秒鍾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小鍾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鍾很輕鬆地每秒鍾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多過去了,它擺了3200萬次。

3200萬次,看起來猶如一個天文數字,但如果每秒鍾每秒鍾地走下去,一年就可以走完。我們的生命不也正如這隻小鍾嗎?如果,我們每天學會5個生字,那麼不到28年,我們就可以學完全部漢字,成為一個漢字專家、一部活字典。

下麵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到一個平凡的婦女用自己的雙手建造了一座美麗的“空中花園”,這個奇跡是怎樣被她創造出來的呢?

一個星期前,女兒卡羅琳打電話過來,說山頂上有人種了水仙,執意要我去看看。此刻我在途中,勉勉強強地趕了那兩個小時的路程。

通往山頂的路上不但刮著風,而且還被霧封鎖著,我小心翼翼,慢慢地將車開到了卡羅琳的家裏。

“我是一步也不走了!”我宣布,“我留在這兒吃飯,隻等霧一散開,馬上打道回府。”

“可是我需要你幫忙。將我捎到車庫,讓我把車開出來好嗎?”卡羅琳說,“至少這些我們做得到吧?”

“離這兒多遠?”我謹慎地問。

“3分鍾左右,”她回答我,“我來開車吧!我已經習慣了。”

10分鍾以後還沒有開到。我焦急地望著她:“我想你剛才是說3分鍾就可以到。”

她咧嘴笑了:“我們繞了點彎路。”

我們已經回到了山頂上,頂著像厚厚麵紗似的濃霧。值得這麼做嗎?我想。

到達一座小小的石築的教堂後,我們穿過它旁邊的一個小停車場,沿著一條小道繼續行進,霧氣散去了一些,透出灰白而帶著濕氣的陽光。

這是一條鋪滿了厚厚的老鬆針的小道。茂密的常青樹罩在我們的上空,右邊是一片很陡的斜坡。漸漸地,這地方的平和寧靜撫慰了我的情緒。突然,在轉過一個彎後,我吃驚得喘不過氣來。

就在我的眼前,就在這座山頂上,就在這一片溝壑和樹林灌木間,有好幾英畝的水仙花。各色各樣的花兒怒放著,從象牙般的淺黃到檸檬般的深黃,漫山遍野地鋪蓋著,像一塊美麗的地毯,一塊燃燒著的地毯。

是不是太陽傾倒了,如小溪般將金子漏在山坡上?在這令人迷醉的黃色的正中間,是一片紫色的風信子,如瀑布傾瀉其中。一條小徑穿越花海,小徑兩旁是成排的珊瑚色的鬱金香。仿佛這一切還不夠美麗似的,倏忽有一兩隻藍鳥越過花叢,或在花叢間嬉戲,她們那一品紅色的胸脯和寶藍色的翅膀,就像閃動著的寶石。

一大堆的疑問湧上我的腦海:是誰創造了這麼美麗的景色?為什麼?為什麼在這樣的地方?這座花園是怎麼建成的?

走進花園的中心,有一棟小屋,我們看見了一行字:

“我知道您要問什麼,這兒是給您的回答。第一個回答是:一位婦女——兩隻手、兩隻腳和一點點想法;第二個回答是:一點點時間;第三個回答:開始於1958年。”

回家的途中,我沉默不語。我震撼於剛剛所見到的一切,幾乎無法說話。“她改變了世界”,最後,我說道,“她幾乎在40年前就開始了,這些年裏每天隻做一點點。因為她每天一點點不停地努力,這個世界便永遠地變美麗了。想像一下,如果我以前早有一個理想,早就開始努力,隻需要在過去每年裏每天做一點點,那我現在可以達到怎樣的一個目標呢!”

卡羅琳在我身旁看著,笑了:“明天就開始吧。當然今天開始最好不過。”

“空中花園”的建造很簡單,一位婦女——兩隻手、兩隻腳和一點點想法、一點點時間。她有的我們都有,但是我們誰為自己建造了“空中花園”呢?我們隻需每天把閑聊的時間、蹦迪的時間,或者抽煙的時間節約一點點,用來建造自己的想法,那麼還有什麼實現不了的呢?

5.一個小職員為何能接董事長的班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積沙可以成丘。任憑別人怎樣譏笑你微小的進步,你都要重視它,並充滿信心和欣喜。

在人生的征程中,忽略所謂微小之處隻會讓你把握不住大的機遇。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家著名的牙膏公司有一位小職員,每次他給客戶開票據、投寄信函乃至自己個人消費簽發支票、簽收郵件時,總在自己的簽名下方寫上公司的名字和“每支兩美元”的字樣。他因而被同事們戲稱為“每支兩美元先生”,真名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的董事長知道這件事後,感到很奇怪:“居然有職員能從這麼小的事情入手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小職員一起共進午餐。他們談得很投機。不久之後,小職員得到了提拔,並一步步成為高級職員,後來董事長因為年老而卸任時,讓位於小職員做了他的繼承者。

小職員做的事情誰都可以做到,但隻有他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裏頭不乏才華、能力在他之上的,但他們不屑於去做。最終,成功的歸屬說明了問題。也許有人認為這純屬偶然,可是,又有誰敢說偶然之中不包含著必然呢?

小職員的故事讓人想起中國古代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

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打掃幹淨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不願意打掃自己的屋子,因為他認為那樣的小事不值得自己去做。胸懷大誌,欲“掃天下”固然可貴,然而卻不一定要以不掃屋來作為“棄燕雀之小誌,慕鴻鵠以高翔”的表現。

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正所謂集腋成裘,必須按一定的步驟和程序去做。《詩經·大雅》的《思齊》篇中也有“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之語,意思就是說先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推廣到兄弟,再進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國。試想,一個不願掃屋的人,當他著手辦一件大事時,他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因為這對於他來說也不過是掃屋之類,於是他所從事的這事業便如同一座沒有打好地基的建築一樣,華而不實,連三四級地震也經不起,真可謂“岌岌乎殆哉”了。

6.集腋成裘,積小勝為大勝

不要輕視一些小的勝利,一連串的小勝利是形成一大勝利的基礎。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處處留心積累,你定會成功。

組織社會學家卡爾·魏克指出,所謂的小事情小成功是“具體完整地執行一些適度重要的項目”。小勝利是大成就的基礎,它吸引那些願意加入成功之旅的人投入。要達成小勝利,每個人要先找出從何處下手。完美的計劃需要依據現有的技術和資源來擬定,這樣的進行方式,會將嚐試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時也減少了失敗的風險。最讓人感到興奮的是,一旦取得一次小勝利之後,就會引發潛能,使他們邁向另一次的小勝利。因此,一連串的小勝利就形成大成功的穩固基石,而且每次的勝利都會留下許多成果,使人更難走上回頭路。如同模擬實驗和研究訓練的結果一樣,小勝利使得學習和適應都變得更容易。

平時讀書,隨便交談,路上見聞,點滴資料以及聽廣播、看電視的心得體會等等,一時似乎沒什麼效用,但實際上卻具有極大的價值。即使許多零碎東西不能每次都觸發你的靈感,如果把它們積累起來,你就會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人與人之間進步與成就的差別,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因素日積月累造成的。

一些人常擺出一種高雅神氣的姿態,以低俗平庸為恥,在遠沒有深入了解之前就先摒棄。這種忽視平常細小事物的自以為是的態度,當然不能勤於自覺學習、廣泛吸收信息,隻能陷入難以脫離成見的桎梏。而一個人若能處處留心,隨時學習,對任何事物都有探索的興趣,那麼這種態度和習慣必然會給事業和人際關係成功帶來莫大的裨益。

一個叫愛德華·包克的美國人,從小就抱定一個心願:總有一天,他要創辦一本雜誌。這個目標的確定,使他能從一般人常常忽視、不屑理睬的事物中發現價值、抓住機會。有一天,他見一個人打開一包香煙,從中抽出一張紙條,隨後扔在地上。包克卻很留心,他拾起紙條一看,見那上麵印著一個著名影星的照片,下麵印有一句話: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顯然,煙草公司督促吸煙者收集一套照片。他翻過來一看,注意到背麵竟然完全空白。

他意識到,這裏有文章可做:如果把這類紙片充分利用起來,在空白的一麵印上人物的小傳,這種照片的價值就可以大大提高。於是,他就找到印這種紙片的公司,說明他的想法。經理很感興趣,當即說:“如果你給我寫100位美國名人小傳,每篇100字,我將每篇付你10美元……”這就成了包克最早的寫作任務。後來,這種小傳需要量與日俱增,以至他要請人幫忙。就這樣,他竟成了編者,實現了夙願。

一個人思考問題、謀劃事情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大小主次,不要丟了西瓜隻抓芝麻。在具體執行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從具體的小事做起,爭取成功的行動與實踐。一個人如果想當作家,就要從寫信、記日記、辦黑板報和寫小文章這些細小的事情做起;一個人如果想成為企業家,就要把一些具體繁雜的信息收集、情況調查、商品推銷、廣告策劃、公關文秘等工作紮實做好。

許多不起眼的小事,隻要社會需要,自己又有興趣,你又能紮實去做,持久成習,那就會為你實現目標打下厚實的基礎。對一般人而言,忽視了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似乎不算什麼。如果你每天落後一步,一年就是365步,10年就積累為3650步,這個差距就相當遠了,更何況並非每天隻落後一步。而每個心態積極的人,在每件事上都能隨機求知、立刻行動,貫徹自己的選擇,去接近自己所向往的目標。自我發現就要自我積累和磨練,大事業總是從小事做起的!

7.努力不止,別讓自己停下來

我們強調,別讓自己停下來,尤其在順利的環境下。不要因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

很多人在沒有一點成就的時候,刻苦努力,像老黃牛一樣踏踏實實地工作;但一旦得到一點成就後就欣喜若狂,得意忘形。這種容易滿足的習慣隻能使自己重新回到以前,要始終給予自己一定的壓力,不斷提出新的目標、新的要求。

人的一生總是處在一種變化中,這種變化從時間上來說沒有順境和逆境的不同。順是一種趨勢,把握好這種趨勢就能一路風順,如果因風順而誌得意滿,一著失手,或許會踉蹌落地。順境對人的命運來說,是一種隨時會變化的因素,越是在順利的環境之下,我們越應加倍注意。否則,由順轉逆,會一下子把我們送入絕境。

人們常常隻看到逆境對人們前進的阻礙,都企求順境,卻不知道順境對人的腐蝕有時比逆境對人的壓迫危害更大。因為在困境麵前,困難和痛苦對人的壓迫是明顯的,使人感覺強烈;而在條件順利時,種種滿足享樂的思想便腐蝕著人的頭腦。因此,一個人在小有成就時,則是更需要警惕的時刻,需要更好地鍛煉自己,使自己更具耐力和毅力。

有人感覺自己總是很順利,一點意思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惟一的法子就是經常往自己眼裏揉沙子,別讓自己活得太舒服,也別讓自己停在原地。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體運動學教授摩爾豪斯博士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讓10個學生坐在柔軟的沙發椅上讀書,讓另外10個學生坐很不舒服的硬椅子。

結果是很有趣的。那些坐硬椅子的學生,因為不舒服而不斷調整坐姿。看起來雖然好像毛躁不安,學習成績卻比坐沙發的學生好得多。為此,摩爾豪斯解釋為:一個坐沙發得B等的學生,坐硬椅子往往可以得A等,因為後者使腦部得到更多氧和糖的供應。至於維持一定坐姿坐在沙發上的前者,隻要幾分鍾不動,血液循環就會減緩,腦部得到的血液和營養就會減少,讀書效果就差了。

讀書是如此,生活同樣也是這樣。因為成功、因為舒適,我們便不再想到奮鬥和拚搏,而這時,也是心靈最不能承受打擊的時刻。然而,每一次成功都隻是暫時的,也許下一刻失敗就會到來。在人生的道路上,千萬不能僅滿足於眼前的小小成就。成大事需要一係列的奮鬥,需要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因此在平時多做點艱難的事情來鍛煉我們的毅力是很有用的。這樣,將來的不順利就會在每日的努力中化解了。

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龐德在年已九十之時,每天仍到他的辦公室去工作八小時。他的秘書說:“他很衰弱,但他每天從住的地方走過兩個街口到辦公室來,這段路要走1個小時,他卻一定要走,因為這使他自己覺得有成就感。”

人類的頭腦在強行使用之下,常會有極優良的成果。它能創造出貝多芬的奏鳴曲。

一個新聞係的學生問專欄作家亞當斯:“你每星期要寫五篇專欄文章時,你怎能有把握每星期想出五個新思想?”

亞當斯回答說:“如果容易到有把握的程度,這份工作就沒有興趣了。正因為我每天早晨要苦心去思考,才能使我認為我沒有停留在原地。”

學生追問下去:“如果想不出主意呢?”

亞當斯說:“我就坐下來強迫自己動筆。”

“不讓自己停留在原地”,不僅對亞當斯有用,也對我們每一個人有用。記住別讓自己過得太舒服了。不舒服,我們才能時時想到人生路上的許多困難,才能永遠保持旺盛的鬥誌,才能使自己永遠地走下去。

8.一步一步地繼續走完下一裏路

人人都想早日獲得成功,但是事實上我們無法一下子成功,而隻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讓我們從腳下的一步開始,滿懷勝利的信心,繼續走完下一裏路。

成功需要一係列的奮鬥,需要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而不會一蹴而就,但是決心可以創造奇跡。

決心獲得成功的人都知道,進步是一點一滴不斷努力得來的。例如,房屋是由一磚一瓦堆砌成的;籃球比賽的最後勝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積而成的;商店的繁榮也是靠著一個一個的顧客造就的。所以每一個重大的成就都是一係列的小成就累積成的。

西華·萊德先生是位著名的作家兼戰地記者,他曾在1957年4月份的《讀者文摘》上撰文表示,他所收到的最好忠告是“繼續走完下一裏路”,下麵是其中一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跟幾個人不得不從一架破損的運輸機上跳傘逃生,結果迫降在緬印交界處的樹林裏。當時惟一能做的就是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長達140英裏,我們必須在八月的酷熱和季風所帶來的暴雨的侵襲下,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才走了一個小時,我的一隻長筒靴的鞋釘紮了另一隻腳,傍晚時雙腳都起泡出血,範圍像硬幣那般大小。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英裏嗎?別人的情況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們能不能走呢?我們以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為了在晚上找個地方休息,我們別無選擇,隻好硬著頭皮走完下一英裏路……”

“繼續走完下一裏路”的原則不僅對西華·萊德很有用,對每一個人也很有用。

按部就班做下去是實現目標的惟一聰明的做法。就好像讓吸煙的人戒煙,用以下這種方法,成功的比例比別的方法高。這個方法並不是要求戒煙者下決心永遠不抽,隻是要他們決心不在下個小時抽煙而已。當這個小時結束時,隻需把他的決心繼續改在下一小時就行了。當抽煙的欲望漸漸減輕時,時間就延長到兩小時,又延長到一天,最後終於完成戒除。那些一下子就想戒除的人可能會失敗,因為心理上的感覺受不了。一小時的忍耐很容易,可是永遠不抽那就難了。

想要實現任何目標就必須按部就班做下去才行。對於那些初級管理人員來講,不管被指派的工作多麼不重要,都應該看成是“使自己向前跨一步”的好機會。推銷員每促成一筆交易,就為邁向更高的管理職位積累了條件。教授每一次的演講,科學家每一次的實驗,都是向前跨一步、更上一層樓的好機會。

有時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他們的曆史,就知道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得來的,他們早已投入無數心血,打好堅固的基礎了。

富麗堂皇的建築物都是由一塊塊獨立的石塊砌成的,石塊本身並不美觀,成功的生活也是如此。

我們無法一下子成功,隻能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