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羅賓斯有這樣一個理論:人的價值=人力資本×工作熱情×工作能力。工作熱情在其中同樣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沒有工作熱情,那他的價值就是零。事實上,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並非處於同等位置,工作熱情是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工作熱情可以促進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了工作熱情,才會豐富工作成果,才能證明工作能力。沒有工作熱情,整天得過且過,那樣隻會逐漸消沉,甚至會退步。
“良禽擇木而棲”,辦公室中,如果我們能夠對自己選擇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和想像,那即使在以後遇到了各種的困難同樣可以無所畏懼,培養對工作的熱情就需要對辦公室有足夠得歸宿感,要對自己的工作產生熱愛的情操,隻有自己認為好的位置才能留住好的人才,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人才,那就要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
付出後總會收獲
會有人懷疑,自己滿懷激情地加班,努力地工作,可是什麼時候才會有收獲呢?
對於這種想法,我們不能簡單地批評說目光短淺。因為從工作中獲得收益是每個人的正常需要。“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既是廣告詞,也是給那些兢兢業業加班族們的最好答複。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有人說:隻要你付出,總會有所收獲。但是在辦公室內工作,難免會有人懷疑,自己熱情的去加班,愛好加班,那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有所收獲?從工作中獲得收益是任何人都需要去考慮的,但是,你應該將目光放到多個方麵,而不僅僅是當先的薪金和工資上。因為,付出的是我們能夠清晰看得到的,而回報的卻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
一個年輕人向父親征求意見:“我想在咱們這條街上賺錢,得先準備什麼呢?”父親想了想說:“你如果不想多賺錢,現在就可憑兩間門麵,擺上貨櫃、進些貨物開張營業;如果你想多賺錢,就先得準備為這條街上的街坊鄰居們做些什麼。”年輕人問:“我先做些什麼呢?”
父親想了想:“要做的事很多,比如,街上的樹葉很少有人掃,你每天清晨可以掃一掃;還有,郵遞員每天送信,有許多信件很難找到收信人,你也可以幫忙找一找;另外,不少家庭需要得到一些舉手之勞的幫助,你可以隨便幫一幫……”
年輕人不解地問:“這些跟我開店有什麼關係呢?”父親笑了:“你想把生意做好,這一切會對你有幫助。”
盡管年輕人半信半疑,他還是像父親說的那樣去一一做了。他不聲不響每天打掃街道,幫郵遞員送信,給幾家老人挑水劈柴,誰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年輕人聽說就去了。
不久,這條街上的人們都知道了這個年輕人。
半年後,年輕人的商店掛牌營業了,讓他驚奇的是,來的顧客非常多,差不多一條街坊鄰居全都成了他的客戶,甚至街坊那邊的一些老人,拄著拐杖特意到他的商店買東西:“我們知道你是個好人,來你這裏買東西,我們放心。”後來,他送貨上門,遇到一些經濟困難的人家,總是讓他們先賒帳。僅僅幾年間,他就從一個不名一文的年輕人,成了著名連鎖店老板。
想要看到收獲,首先需要付出,而且,在辦公室內,你的付出甚至不一定會得到你所想像的那種回報,回報的方式與我們所期待的有差異。
但是,當你真正的去仔細觀察,會發現你在付出的同事已經收獲了很多。我們工作加班,得到了成績,自然有一份成功的喜悅。但沒有取得該得的成績,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從中贏得一份智慧。
所以,不管你的加班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隻要能夠換個角度去思考和對待,效果就會不一樣。付出總會有所回報和收獲。因為在加班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要遠遠高於金錢所帶來的價值,這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回報的積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