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歲月如梭,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已被封塵在那個時代了。如今孩子也我當年那般大了,沒有書看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複返,孩子們幸福地生活在書的海洋中,隻可惜幸福得沒有了選擇:他們沉迷於動漫,玄幻小說,網絡文學,如醉如癡,這些時代文學書壓斥著我們的經典名著,那些小時候渴望拜讀的古今中外的無數的名著卻靜靜地躺在書架上,無人問津,成了時下孩子讀不懂或讀不下去的過時貨。
站在偌大的書店裏,色彩斑斕的書吸引著眼球,看得人眼花繚亂,於是會毫不猶豫選擇一大堆心愛的抱回家去,可是仍不能靜心去讀。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閱讀的民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典著作多如繁星,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崇尚讀書,關於讀書的故事不勝枚舉,如“囊螢映雪”,是說車胤把螢火蟲裝在沙袋裏照著讀書,孫康在寒天裏用雪光映著讀書的故事。其實有人做過實驗,無論螢或雪都不能亮到讓人讀書的程度,這則佳話是蘊含鼓勵人們讀書的熱情的。又如“綠滿窗前草不除,紅袖添香夜讀書”,這是多少莘莘學子夢想的一種享受呀。甚至我們的祖先孔聖人也讀到了韋編三絕,發憤忘食,以致樂以忘憂,老之將至的境界。浙江桐鄉一位叫歐福禮的環衛工人,酷愛閱讀中國古典書籍,他把別人用於聊天的時間都用來閱讀,一讀就是30年,讀書永遠是他生活中的最大快樂。
法國是世界上喜愛閱讀的國家之一,人們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他們在專注地、忘我地讀書,自然得像呼吸一樣,難怪上海領事館的法國總領事鬱白先生在回國時,能從中國買回兩噸的書籍,太讓人欽佩了,我想,如果換作中國人,會不會從法國帶回的是兩噸葡萄酒。想想國人讀書的功利性,真有些自慚形穢,一本民國時才被發現的地攤貨《三十六計》竟然早已家喻戶曉,《孫子兵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酒桌妙語》、《官場厚黑學》、《攻心術》這一類的書籍在中國的家庭也不在少量吧。
閱讀真的是一種享受,午後的窗外,小院無人,抱膝獨坐,讀讀《莊子·秋水篇》是何等的愜意;菊花滿地,案有旨酒,開懷暢飲,了無塵念,讀讀陶淵明詩是何等的陶醉;大雪漫天,爐燈小坐,淡日臨窗,茶煙繞案,瓶花未謝,尚有餘香,讀一篇六朝小品又是何等悠然……
有書讀的時代要珍惜,曆史上焚書坑儒的事更不會再重演,在這個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時代豐富精神生活應該成為時下人們的追求。讓讀書延伸甚至超越我們的生命的意義是最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