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浩然之氣(2 / 2)

“宋某來意,先前我方蜀關右路兵馬使範大人,已在信中提及,自是為了齊蜀兩國商定盟約,相互通商。”

“盟約?通商?”郎伯岩哈哈一笑道,“大齊自太祖始,數次用兵於蜀,雙方不通正使多年,為何到了現在,卻想與我大蜀定盟?”

“很簡單,兵戈一起,勞民傷財,於兩國均不利。若兩國定盟,相互罷兵,並互榷場交通有無,於國於民,均是好事。”

“哦!原來是這樣!”郎伯岩玩味地覷著宋錚,眼神裏全是戲謔之意。

宋錚不為所動,依舊麵沉如水端坐在椅子上。

“聽說大齊正在攻打我蜀國的世代盟友大夏國,卻派使來蜀國通好,我怎麼感覺不太對勁兒啊?”

宋錚正色道,“黨項人占據我漢人關中之地,又屢次派兵挑釁,進攻我大齊,我大齊對西夏用兵,天經地義。且今年關中大旱,關中餓殍遍地,大齊為解救關中漢人百姓,不得不為之。”

“無……”郎伯岩差點罵出來。宋錚一語雙關,拿漢人和黨項人矛盾說事,也是在諷刺郎伯岩,你們蜀國同樣是漢人,卻任由黨項人蹂躪關中,實在是漢人敗類。

“怎麼我聽說金國也在進攻西夏?齊國與女真人合攻關中,豈不亦大謬哉?”薛啟孟從剛才的驚嚇中緩過神來,連忙反駁。

“合攻關中,那又怎麼可能?我們是與金國和親,也增加了邊市互通有無,但對關中用兵,哪會合謀?關中饑餒,對於金人來說,那是趁火打劫,而我們則是救民於水火,哪能一樣?”

“宋大人真是巧舌如簧!”郎伯岩輕笑道,“不管如何,這份口才,本王還是很佩服的。”

“二殿下過獎了。在下哪有什麼口才,不過是心中有正氣,說出的話自然有些道理。正所謂,‘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郎伯岩哈哈一笑,“宋大人,你這浩然之氣倒是頗為厲害,聽說能與薛學士對句而不落下風?”

“卑職慚愧!”薛啟孟連忙深施了一禮,臉色都變紅了。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宋某對薛兄十分佩服,這巴山蜀水,的確是人才輩出之地啊。”宋錚想緩和一下氣氛,畢竟從自己一進殿門,談話氛圍就不太好。雖然是因為郎伯岩主動挑釁,但作為專業的外交工作者,在不受辱的前提下,還是要爭取和平的。

宋錚想和平共處,郎伯岩卻沒這個打算,他的眼皮一挑,“說到武無第二,我倒想起來,好像宋大人不但是文狀元,還是武狀元,以文武雙絕名動天下。既然本王和我帳下諸將有幸見到宋大人,總要請教一下大齊第一人的風采。”

“這個……還是不要了吧?宋某一路行來,早被滾滾江水嚇得不清,現在沒有緩過勁兒來。別說請教了,連是不是能拿得了刀,在下都沒把握。”宋錚雖然話說得很軟,身板卻挺得很直,嘴角也翹著,渾身一股傲然之意。

郎伯岩哪會看不到宋錚的表情,他眼裏寒光一閃而過,又大笑道,“宋大人說得真有趣。也罷,晚上本王擺宴,為你接風洗塵。大人且痛飲一番,明日再請你指點一下我帳下兒郎。”

說罷,不等宋錚回答,便起身向殿外走去,顯得十分霸道。

宋錚嘴角抽動了一下,旋即若無其事地衝著郎伯岩的背影拱了拱手。

當天晚上,郎伯岩大擺宴席,請的卻是奉節當地的士紳名流、文人學士,白日裏的那些武將,一個也不見,讓宋錚大感驚訝。

文士喝酒,自不需要舞槍弄棒,但鬥詩傳令還是難免的。在喝了幾杯後,宋錚亦現輕狂之狀,與薛啟孟談文論詞,不亦樂乎。

郎伯岩喝到了一半的時候,便離開了宴席,在換了一身黑衣後,他在兩名家丁的陪同下,偷偷從後門轉出了府邸,現身了另一處院子門口。這裏,正是蘇蟬的居住之所。

屋子裏傳來琵琶聲聲,如泣如訴。郎伯岩在院子裏停下了腳步,凝視著透著燭光的窗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再無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這首抒情短章纏綿悱惻,蘇蟬為其配上了曲調,如同涓涓溪流,縈繞盤旋。郎伯岩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他向前走了幾步,正欲去推房門,卻聽到了最後一句。他像被施了定身術一般,再也一動不動。

那一句,原本是“卻話巴山夜雨時”,蘇蟬卻改了兩個字,“卻話”變成了“再無”,詩中的思念亦變成了絕決。

良久之後,他緊咬著牙關,滿麵陰霾地離開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