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武進士能夠降服自己麾下的五十名軍士,能不能最終取得晉級令,還要看武進士個人的軍事素養和臨場指揮能力。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宋錚也隻有盡人事,聽天命了。
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宋錚除了關注一下個別人的成績外,幾乎把所有的心力都用在向辛棄疾的學習上。
十一月二十日,所有參加武進士考核的武舉,公布出了榜單。不出眾人所料,宋錚的“一之六等”高居榜首。接下來,韓奎是二之二等,曹煥章、曾平二之七等,徐學成、宋天佑二之八等,隋天昭、楊動三等,辛羽三之二等,顧金忠三之四等,冼誌、田金昌三之六等,這十二人獲得爭奪武狀元令的資格。
祖傑、陸弘也幸運地考中了武進士,分列第四十二位和四十八位,祖傑主要是箭法技驚四座,而陸弘的拚命三郎精神,已經被傳揚開來,眾考官認為他有“虎將”的潛質,所以也高中了武進士。至於石存寶,則遺憾落選,隻得了一個五之四等,排在七十多位,與武進士無緣。值得一提的是董明堂,得了四之八等,僥幸排到了第五十位,成為最後一名武進士。
榜單一出來,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山東路眾武舉中,共考中九名武進士,河南路十一名,京畿道八名,荊湖南路六名,荊湖北路五名,僅僅這五路,就占去了五十名武進士中的三十九名,其餘的七路,總共隻出了十一名武進士,可見各地的武風,是與所在地是否有邊關軍,有著莫大的關係。
宋錚所在的山東路,雖然武進士數量不是最多的,但前十二名中,居然有五名山東路武舉,震驚了整個江寧城。特別是宋錚,年齡最小,卻有如此驕人的成績,實在出人意料。榜單一出來,許多人打聽宋錚是何許人也。在辛羽等人的有心散播下,宋錚僥幸背出了幾段《齊孫子》的“秘密”被傳播開來,以至於很多人都感歎宋錚的狗屎運。
辛棄疾固然欣喜,但也有煩惱,五人進入前十二名,那就是在爭奪晉級令時,不可避免地有兩名山東籍的武進士被分在同一組。
在公布武進士名單的第二天,分組也出爐了。宋錚、韓奎、曹煥章、曾平被打散,分別領銜甲、乙、丙、丁四個組。依次是,甲組:山東路宋錚、江南路徐學成,荊湖南路顧金忠;乙組是京畿道韓奎、山東路宋天佑、河南路田金昌;丙組是山東路曹煥章、山東路楊動、廣南東路冼誌;丁組是荊湖北路曾平,淮南西路隋天昭,山東路辛羽。
楊動與曹煥章成了同組,辛棄疾作為山東路的帶隊之人,雖然心向楊動,但在這個時候自然不會有所偏頗。分組情況一出來,他立即召集宋錚、楊動、辛羽、曹煥章和宋天佑聚在一起。
“先祝賀幾位,”辛棄疾麵帶笑容,“這一次,我山東路有五人進入前十二位,為近十餘年來我路成績最好的一次。”
五個人中,宋天佑和曹煥章均二十三歲,辛羽十八歲,楊動十七歲,宋錚十五歲。宋天佑一向以山東路武舉的頭領自居,但楊動和辛羽卻不太鳥他。至於宋錚,此前比較低調,同宋、曹二人都是點頭之交。
“我等能進入前十二名,均是辛將軍日夜教導之功!”宋天佑客客氣氣,模樣十分恭敬。
辛棄疾擺了擺手,“我也不敢貪功。今天找你們前來,是想與你們說一說下邊的比鬥。你們都坐下吧。”
宋錚等人拱手坐下後,辛棄疾肅然道,“我們成績固然可喜,不過,也讓我們成為眾矢之的。還望你們做好防範。天佑和楊動均在丙組,具體怎麼辦,你們兩個商量一下,不過要保證丙組晉級令一定要落到山東路手中。”
“將軍放心,我和動少定不會讓冼誌將晉級令奪去。”宋天佑麵帶微笑,向著楊動點了點頭。
楊動麵無表情,隻是輕輕嗯了一聲。
“宋錚所在的甲組,徐學成出身名將世家,能力非凡。其父徐廣成,一直是漕運總督雷明覺的左膀右臂。徐學成本人,擅長用鐧,有雙鐧無敵之譽,定不可輕敵。顧金忠原來一直名聲不顯,但這兩天我也打探過,顧金忠本人機智多變,正是宋錚的敵手……”
辛棄疾將自己了解的情況娓娓道來。每個人都嚴肅起來,大家都意識到,接下來,才是較量真功夫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