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對於那些重複購買率很高的買家來說,他們恨不得跟畫廊老板、藝術家都成為朋友、玩在一塊兒。“其實在藝術品收藏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信息的不對稱。越是願意投入時間的人,掌握的信息也就越豐富,無形之中你就取得了優勢。”然而,就他目前來看,通過電商所能掌握的信息,通常隻能是最公開的內容,信息量遠不夠豐富,“這對於買家們來說,提供的幫助還有差距。”
房方還是覺得,必須注意到藝術品的特質,還有人們購買藝術品時的特殊心態。”對於新手來說,購買時的心態就更複雜了。
實驗意義大於現實意義
房方曾經與線上拍賣公司嘉德在線合作過。“大概是2005年那會兒,我認識一位嘉德在線的主管,她本人有著豐富的傳統藝術品交易的工作經驗,我對她的客戶源和交易流程都是非常信任的,這才促成了我們的合作。”事實是,那次合作確實幫房方賣出了一些畫。“但那兒的買家,沒有陌生人。結果就是,幫我賣的和實際買的,都是圈內人。”
房方有一位老師Jane Cohan,是國外比較早的一位藝術品電商實驗者,她曾經發起組織過一個非常大型的藝術品在線博覽會叫VIP Art Fair。但科汗跟房方探討,覺得網上藝術品交易,可能它的實驗意義遠遠大於現實意義。
對於星空間來說,盡管這幾年整個藝術品市場波動比較大,但畫廊的市場反饋還算比較積極。“我們代理的年輕藝術家相對價位比較低,總的供給量也並不大,而且他們正處於創作的旺盛期,每隔一兩年你可能會看到他們一個新的麵貌,這些都是他們的作品比較容易被市場消化的原因。”至於畫廊的買家,房方說“四五十歲的買家是主體,二三十的買家每年也能冒出來幾個。”
無論如何,依靠好眼力和人脈就能經營好畫廊的傳統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畫廊要持續地發展,除了要塑造品牌,還要與畫廊、拍賣公司、美術館等機構合作,畫廊的運營不是一個封閉的理念,而應持有完全開放的態度,一個作品在拍賣市場獲得一個公開的展示、公開的定價,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對於這一點,房方持肯定的態度。
在生活中房方是一個堅決的電商擁護者,他非常喜歡嶄新的互聯網交易模式,“恨不得我腦子裏一想那東西就來”最近,在父親買相機的同時,他甚至在淘寶閑置開始處理家裏的幾台舊相機,感受了一把做客服的艱辛。前兩天他總算成交了第一單生意,讓他又一次感受到了電商時代的便利。
對於藝術品電商這件事,房方覺得自己的態度是“很開放的”,他期待著國內藝術品電商的平台和交易模式都能夠做得更成熟,給這個行業帶來真正的變化,到那個時候,做事穩重的他也許會考慮加入電商大軍。
網上交易的優勢
網絡拍賣的最大優勢莫過於簡化拍賣程序,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製,節約交通等諸多成本,讓拍品輕而易舉就能麵向無論身處地球哪一個地方的買家。網絡拍賣無需固定場地、即時競價,可為客戶提供充裕的競價時間。並且網上拍賣時間長,買家有充足的考慮時間,降低了“衝動型”消費的可能。
網上交易的劣勢
與此同時,它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參與競拍者無法買得放心,拍前看不到、摸不著拍品。藝術品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人們在購買時麵臨的問題太多。因此,當競拍的藝術品價格較低,隻有幾千、幾百元時,人們或許會抱著玩玩的心態參與,而當價格偏高時,則將慎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