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文學巨匠(1 / 3)

法國文學大師大仲馬

他生在貧寒之家,卻不失為大孝子。他的處女劇作轟動整個巴黎時,他還不忘在中場休息時,跑回家看望躺在病床上的母親。

你認為哪一部描寫曆險的小說是最通俗、最受人歡迎的?是《魯濱孫漂流記》,還是《金銀島》呢?當然,每個人的喜愛不盡相同,但是我最喜歡的是《三劍客》。

《三劍客》是一本十分暢銷的書,它長時間以來擁有廣大的讀者。也許你祖母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已經在戲院看過該劇而深受感動呢。至於現在,就在我向你提起這本書時,或許正有不少人在讀它呢。《三劍客》的銷路之廣,可以說世界各國幾乎都有它的譯本。

《三劍客》的作者是法國人大仲馬,他曾經不無炫耀地說,他有500多個孩子。這話有一半的可信度,因為他長得雖然像肥豬一樣怪模怪樣,但他和女人之間浪漫的風流韻事卻不少。

最有趣的是,他曾三番兩次公開宣稱,他一輩子都不娶妻結婚,這使得他的一位家境富有的戀人十分惱火,她最後出高價收買了他欠別人的債券,威嚇他必須和她結婚。根據那個時代的法律,欠債的人會被關入監獄。這使富有浪漫精神的大仲馬不得不慎重考慮:到底是鋃鐺入獄呢?還是和這個女人結婚?結果,他選擇了和她結婚!

說起大仲馬的身世,確實有不平常之處——因為在他身上流動的血液,有3/4是白色的,還有1/4是棕色的。他的祖母叫瑪麗·大仲馬,她是印度人,曾在西印度農場當過奴隸。她不但貧窮,而且也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她出生在貧賤之家,又嫁給一個貧賤者,到死還是地位卑賤。可是,誰又會想到她的孫子竟會成為深受那些太子、偉大的詩人,甚至財閥所讚頌擁戴的人呢?

大仲馬的外表有點像他的祖母。他的皮膚白如雪花,眼睛像西印度的天空一樣藍,他的嘴唇很厚,鼻孔扁而寬,頭發雖然像毛草一樣黃,但其卷曲雜亂的樣子又極其酷似他的祖母。

也許你們不會相信,如此醜陋的大仲馬竟然是一位超級“美食家”。他親手烹調的醬油烤鴨,和他的小說一樣有名。他的胃口極佳,但從來不喝酒和咖啡,也不喜歡抽煙。在他寫作的時候,對飲食並不十分注意,甚至常常會忘了這方麵的需求。如果有朋友在他正工作的時候拜訪他,他往往不願意說話,隻是用左手打手勢招呼一下對方,右手卻毫不停留地寫作。

這位文壇怪傑,連寫作時所用的紙和筆也有些特異之處:他不用藍紙會寫不出小說,不用黃紙就寫不出詩;假如他要為一家雜誌寫一篇短文,那就非用玫瑰色的稿紙不可;而且所用的筆也各不相同。他從來都不用藍色墨水,而且也不會規規矩矩地坐在寫字台邊上寫劇本。他每次都必須躺在沙發椅上,在肘下放一個柔軟的枕頭,他的文思這才會浪潮般湧來,一部部偉大的劇本就這樣寫成了。

你認為這一切驚奇可笑嗎?不錯,但更讓你感到驚奇的還在後麵。你猜,他一共寫過多少部著作?你可能猜不到吧?我告訴你,他一共寫過100部劇本。近年來經過許多作家和曆史學家的考證和搜集,他的作品總共有一千二百部之多呢!你所知道的知名作家如約翰·高爾沃斯、蕭伯納、史蒂文森、瑪麗羅伯茲·蕾妮哈特、珍尼·格蘭等,他們所有人的作品加起來,才隻有大仲馬所寫作品的1/3.

照這樣看來,大仲馬的稿酬實在太可觀了,事實上他所得到的稿費總共有五百萬美元之多,與他同時代的任何一位著名作家都望塵莫及,即使有史以來也隻有少數幾個作家能和他相比。不過,當他的處女作劇本搬上舞台表演時,他還窮得沒錢買一條白色領帶呢!

這位體型肥胖的文壇巨子,在家中是一位孝子,對他的母親非常敬重。就在他的處女作劇本初次上演的前三天,他的母親患了嚴重的中風,這使他著急萬分。當大仲馬在巴黎首露鋒芒的那天晚上,他還沒忘了在每一幕戲閉幕的中場休息時間,拚命跑回家趕到母親的病床邊探望老人,問她要什麼東西。也就在那一天晚上,大仲馬的名字震驚了全巴黎,而他當時卻在母親床前挨到了天亮。

大仲馬作品中的人物都非常形象,栩栩如生,即使我們現在讀了,仍不禁深深地感受到一種親切。有時他在寫作時也會禁不住地哈哈大笑,好像他筆下的人物正出現在他麵前似的。許多小說家都認為寫作是一件可怕的事,而大仲馬卻運用他的生花妙筆,很自然地吐出了如絲一般綿長而燦爛的故事。

大仲馬身體強壯,思想力更是豐富,他每天要為一些報紙雜誌撰寫5篇小說連載稿,以至於實在沒有時間讀他自己的作品,但他卻有時間用劍和手槍參加20次決鬥。

然而,晚年的大仲馬完全墮落了,他沉醉在美酒、女人和歌唱的溫柔之鄉……他和女人們之間確實有一些荒唐之事。當時,巴黎原本就是一個淫蕩場所,也難怪大仲馬會醜態畢露。據說在大仲馬的住所,常有淫蕩婦女陪伴著他。這些女人是真的愛大仲馬嗎?絕對不是!說起來也夠他傷心的,她們所愛的隻不過是他的錢財而已。等他的錢財都被騙光之後,她們就再也不理睬他了,所以,大仲馬的晚年非常窘迫,有時為了房租,甚至不得不將外衣拿去典當。若不是他的兒子替他還債的話,他或許會被餓死。

在他臨死的前幾天,大仲馬還讀著自己的《三劍客》。他的兒子見了之後問他:“父親,你滿意這部書嗎?”他毫不遲疑地說:“不錯,這書真好!”

真好嗎?

不錯,我也說過這本書真好。我希望你能再重讀一遍。繼《三劍客》之後,大仲馬又接連出版了許多小說,但不久都被人們淡忘了,隻有這部《三劍客》,直到今天還常常被許多人提起。

憂鬱的天才詩人艾倫·坡

他花10年心血寫成的一首短詩,卻隻賣了10美元。貧窮奪走了他太太的生命,卻不能奪走他的愛與執著。

以擅寫十四行詩及神秘小說而聞名的艾倫·坡,是世界文壇上最著名而又最浪漫的天才文學家之一。雖然命運注定讓他“憂鬱”一生,但是在美國文史上,卻留下了這位巨人的輝煌篇章。

艾倫·坡的遭遇確實很不如意:當他在弗吉尼亞州立大學上學時,因為貪賭酗酒而被開除。後來他考進了“西點”軍校,有一次學校要求學生持槍在操場練習,他卻一個人躲在房子裏寫詩,結果被教官發現,送交軍事法庭審判,於是被再次開除。

艾倫·坡從小就是孤兒,被一個富有的煙草商人收為養子。可惜的是,他難以博得養父的歡心,終於被養父用棍棒逐出門,和他斷絕了關係;甚至這位養父在遺囑上連1分錢也沒有留給艾倫·坡。

說起艾倫·坡的婚姻,更是文學史上最為多彩的佳話。他26歲時,愛上了比他年輕許多的親表妹維琴妮亞,並且不顧一切地和她結婚,在他們結婚時,他窮得身無分文——不過他從來就沒有錢,也永遠不會有錢。

他和年僅13歲的表妹戀愛時,許多人就勸他早點結束這種悲劇,但事實上,他的戀愛獲得了成功,他們結婚了。於是,又有人斥責他肯定是瘋了,因為他唯一的妹妹已有些瘋癲,所以他們以為他也瘋了。但是,艾倫·坡是真心愛戀、崇拜他那幼年的太太。而她也對艾倫·坡有一種難以動搖的愛情,他們的婚姻是最幸福美滿的,在她的啟發之下,艾倫·坡寫出了很多優美的詩句。

請不要輕視艾倫·坡所寫的小說與詩句,因為這些作品都值得被稱頌為“文學的光榮”和“世界的珍品”!然而,最使我們感到不公平的是,這些不朽的佳作竟不能為他換來足夠的麵包,這個世界是多麼的殘酷啊!

在他那篇不朽的名詩《烏鴉》中,艾倫·坡寫道:

有一隻烏鴉,它不再振翅,

隻是安靜地臥著,

安靜地臥著。

在我門上懸掛著一尊智神塑像,

它臥在他蒼白的胸上。

如夢中所見,

它那眼睛像惡魔般

充滿了凶險。

映照下來的燈光,

在地板上映出了它的影子。

艾倫·坡寫了又寫,改了又改,足足花費了10年的時間,可是隻換來10美元稿酬——如此說來,一年工作的代價僅值1美元嗎?

據說好萊塢電影明星1分鍾的收入,都比艾倫·坡10年的收入還要多。這是真的嗎?難道影片比詩更值錢?

誰會想到,艾倫·坡耗盡了10年心血寫成的《烏鴉》,僅賣了10美元?而且誰又會想到,這首詩的原稿在最近幾年售價竟然高達數萬美元?為什麼我們的天才要在活著時忍饑挨餓?又為什麼在他死後以驚人的高價出賣他的原稿呢?

在紐約的“大彙流”區,現在都蓋滿了華麗堂皇的樓房,但是當年這裏還是郊區,一座將塌的茅屋位於中心,房子的四周都種上了蘋果樹。每到春天,花香撲鼻,鳥語歡歌,蜜蜂也鳴奏著天然的樂譜,這實在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人間仙境啊!艾倫·坡曾以每月3美元的租金租下這間屋,和他那年幼的太太一同住在這裏。可是,他大部分時間窮得連飯錢都沒有,更別提付房租了。他的太太生病在床,但他也沒有錢替她買些食物。有時候,他倆一整天餓著肚子。當院子裏車前草開花時,他們便煮一些車前草來充饑。仁慈的鄰居可憐他們,有時會送他們幾筐食物。他們憐愛他的詩歌天才,也愛憐他那偉大的愛心。他們盡管窮,但精神上仍是快樂的。

維琴妮亞最終沒有戰勝饑寒,離開了她心愛的丈夫,死在這個小破屋裏。這雖然是好多年以前的一幕悲劇了,但我還是想把它追記下來:

那是維琴妮亞臨終前的幾個月……

她躺在一條草褥上,雖然想得到一點保暖的衣物,結果還是失望了。她冷得實在不能支持下去了,她母親給她摩擦雙手,艾倫·坡替她摩擦著雙腳,又找到一件當年曾在“西點”軍校穿破了的軍衣,勉強蓋在她凍得發抖的嬌軀上。到了晚上,他讓一隻貓睡在她的腳下。

她死後,艾倫·坡也沒有錢來埋葬她。如果不是鄰居們的慈悲,她肯定被葬身荒野了。

終於,這座小茅屋被紐約州征用為公產,並把它改造為一座祠堂。後來,連這座祠堂也不見了,矗立著的全都是華麗的洋房。可是我一想起艾倫·坡,一想到維琴妮亞的死,就仿佛看見一座“夢中茅舍”。這個充滿了陰森憂鬱的故事,永遠也難以從我的心頭抹去。

維琴妮亞是在一月份去世的,接著春天來到,明月重又升上蘋果樹梢,星光依然閃爍,可惜已經“物是人非”,這如何不讓艾倫·坡傷心呢?他整天呆坐著想念維琴妮亞,從白天到夜晚——從夜晚直到夢中——從夢中又到白天……在這樣的思念之下,他終於寫出了一首前所未有的丈夫對於太太的《愛的稱頌》:

每次望見明月,

我會重溫美麗的舊夢;

每夜看見星光,

像是我那美麗的新娘的眼睛。

我要整天整夜躺在

我的愛,我的愛,我的生命——

我新娘的身旁;

憑吊海邊她的墳墓,

憑吊海浪拍響的海邊的墳塚。

諷刺小說家馬克·吐溫

欠債並不可恥,但欠債不還才是奇恥大辱。就連“神筆”馬克·吐溫在投資時也不免有“敗筆”,但他依靠自己的力量還清了債務,因此受人尊敬。

你欠過債嗎?你是否因投資而遭受過損失呢?假如你真的遭遇過這種不幸,大可不必灰心。要知道,許多著名人士,在從事投資活動時,也同樣有過失敗經曆。如著名的諷刺小說家馬克·吐溫,他的生花妙筆可以使人喜怒哀樂。他實在是一個天才!可是,當他和“投資”沾上關係時,他就遭到了和你我一樣的失敗。

1929年,馬克·吐溫曾大量投資於如蒸汽機、電報機,以及改良印刷業的最新印刷機等等,結果損失了十多萬美元。後來,他又投資研發新式電話機,結果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資產因此損失殆盡,家中最後隻剩下廚房的煙囪。

他的朋友、美孚石油公司經理羅傑斯,打算幫助他還債,但被他直爽地拒絕了。還有許多他的欽佩者,自發地聯合起來為他募捐,於是支票從全國各地紛紛寄來,但都被馬克·吐溫原封不動地退回。因為他不願依靠別人的力量來還債,他想自己來還債。

馬克·吐溫本來最輕視演講,可是為了還債,他開始到世界各地旅行,白天公開講演,晚上就住在旅館中。他忍受了一切煩悶和思鄉之情,計劃在六年之內還清所有的債務,並終於圓滿完成了這一目標。

美國的格蘭特將軍不是很有威望和才能嗎?他在美國南北內戰時,曾征服了對手、南方的李將軍,獲得了巨大的勝利,並因此而當上美國總統。可是,你們是否相信,當他和操縱金融界的華爾街來往時,就顯得非常愚蠢?他晚年時,曾聽信了兩個騙子的謊言,投身於金融活動,而這些雜種卻利用他的名聲,在外麵招搖撞騙,結果騙走他1600萬美元。雖然格蘭特在這件事中是毫不知情的受害者,但他把名譽看得比金錢重要,所以他承擔了賠償這筆損失的責任。他的田園、在紐約和費城的房子、甚至國家賜給他的代表最高榮譽的獎牌和刀劍,他全都變賣用來償還債務。結果,他成了一個窮光蛋,連1美元都沒有了。可是禍不單行,他後來又患了嚴重的毒瘤。

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並深知自己死後年邁的妻子在生活上一定也會有困難,於是決定口述一部回憶錄。就在快要完稿的時候,毒瘤擴展到了他的喉部,他再也不能出聲說話了。他隻好忍著疼痛,用鉛筆寫完全稿。最後一章他隻用了3天的時間。馬克·吐溫買下這本書付印出版,付給格蘭特夫人55萬美元的稿費。

另外,像費伯斯特這麼偉大的人,也因為粗心大意地收到一張不能兌現的支票,而和別人在法院打起了官司。

著名小說《魏克費爾特牧師傳》的作者奧利沃·高爾·史密斯先生,也曾因拖欠租金而被逮捕。

巴爾紮克不是法國極為有名的小說家嗎?可是他也因為債台高築,每當聽到門鈴響時,他總是害怕得不敢出去開門。

更有趣的是,連英王查理二世也曾因為債務所迫,而不得不把現在的本歇爾文尼亞州以7500英鎊的低價錢賣給了威廉·本。

林肯不是世界上的大偉人嗎?但青年時代的林肯,曾經在一家雜貨店當過店員,並和一個酒徒交上了朋友。後來,那間雜貨店不幸倒閉,那個酒徒也欠了一屁股債死去,所有的債權人都來向林肯討債。如果林肯那時想遠走高飛,並沒有多大困難,所有的債務他也可以不還。但身為大丈夫的林肯當然不想這樣幹,他決定由自己來承擔這些債務。經過11年的努力,他不但還清了全部債務,還付了利息。

林肯後來做了總統,因為為政清廉,又欠下不少債務。等到林肯被刺時,林肯夫人也因為債務所迫,隻好把她所有的珍寶、皮貨、服裝等變賣還債。等到離開白宮之後,她因為急需用錢,隻好把丈夫林肯的一件繡有親筆簽名的襯衫也賣了。

再說惠斯勒吧。他是美國藝術界中的著名人物,但他也曾為債務所迫,不得不向朋友四處借錢,並把自己的作品都典當出去了,結果舊債未清新債又來,隻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債主們將屋子裏的東西搬走抵債。每當一位債主在他家裏拖走一張床或一張椅子時,他就在地板上畫一張床或一張椅子。

一百多年前,英國的社會改革在布羅麥爾的管理下進行得有條不紊,但又有誰知道他竟不會管理自己在銀行的存款呢?他曾經教威爾斯太子如何修飾打扮,卻不能教會自己如何不用人扶著就可以下車或下馬。當英國郡長率領隨從士兵衝破他家的大門捉拿他時,他不知設法脫逃,而是躲進衣櫃裏,終於被擒,最後被送入監牢——因為他也欠了別人的債。

布羅麥爾從大牢出來之後,成了一個窮光蛋,隻能穿破舊的衣服。但他以前對於衣著非常在意,曾不遺餘力地斥責過衣著不整的人。可是他沒料到自己也有穿破舊衣服出門的一天,因此看見他的人莫不對他大加譏笑嘲諷,甚至辱罵。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最聰明的人,但他往往窮得吃不飽飯。當他臨死時,仍然記得自己曾借了別人家一隻公雞還沒有還,所以他在臨終的遺言之一,就是要求他最親近的一位朋友代他償還“雞債”。

如此說來,欠債並不能算恥辱,唯有欠債不還的,那才是奇恥大辱!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馬克·吐溫,不依靠他人,以自己的力量來償還自己的債務。

高產作家辛克萊

雖然小時候家裏窮得沒錢上學,但他卻在入學前熟讀了百科全書。更加可貴的是,他可以靠寫作掙錢,但他卻從沒有這麼做。

阿波頓·辛克萊一生至少完成了48部巨著,還有五百多部小型作品。他雖然是美國人,但他的作品在歐洲所受到歡迎程度反而超過了在他的祖國。據調查,他的作品在俄國的銷售最大,總數已超過了300萬冊,在德國的銷量也至少有兩百萬冊。有一次,我在法國一家書店裏看書,發現所有英、美作家的作品總數,加起來還沒有辛克萊一個人的多。他是當代最受歡迎的作家,他的著作至少已被翻譯成44個國家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