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的是那種既有才能,又有良好的態度,並且能夠適應企業需求的人。黃克勤就是這樣一位很受企業歡迎的員工。他不但用卓越的態度塑造了良好的職業形象,而且還帶動了部門甚至整個企業的發展。
黃克勤是貿易部的經理,公司的大忙人,不論是出貨進貨的細節,還是與國內外客戶的接觸,他都認真對待,毫不含糊。對於本部門的內部事務也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如果發現同事工作上遇到了什麼難題,或是因情緒波動而影響工作,他都會耐心地詢問,並積極地解決問題。在他的帶領下,貿易部每年的業績都是全公司最好的。
黃克勤要求自己用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一份工作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貿易部甚至公司都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事實上,這一切都在悄然進行著,在擴大公司發展空間的同時,他也為自己開創了更廣闊的平台。
在企業這棵大樹上,我們就像樹上的枝丫。隻有企業繁榮了,才有我們的枝葉繁茂。我們與企業的關係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同榮辱、共存亡。所以,我們應時時刻刻對自己嚴格要求,用最卓越的態度麵對工作、麵對企業,用自己的責任與努力推動企業的發展。
有一位行銷主管,他在接受培訓後,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製定了一個特殊的目標——獲獎。要想做到這一點,他至少要在1周內銷出100份保單。
到了那一周星期五的晚上,他已經成功地銷售了80份保單,離目標還差20份。於是,他下定決心:什麼也不能阻止我達到目標,隻要我相信心中設定的目標,我就能用積極的心態去獲得它。雖然他那一組的另一位銷售人員在星期五就結束了一周的工作,他卻在星期六的早晨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到了下午3點鍾,他還沒有做成任何一筆買賣。在培訓期間他曾受過這樣的教育:交易可能發生在銷售員的態度而非在銷售員的希望上。這時,他記起了卡耐基先生的激勵警句,滿懷信心地把它重複了5次——“我覺得我健康,我覺得我很愉快,我覺得我會大有所為!”大約在那天下午5點鍾,他做成了3筆生意,這時離他的目標還差17份。
他繼續努力,在那天結束前,終於做成了20筆生意,達到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並獲得了獎勵。
在職場上,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職業態度。一位出色的職業經理說,一個人獲得成功的60%取決於其職業態度,30%決定於其職業技能,而10%是靠運氣。好的技能和運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職業態度作為支撐,成功的機會勢必很少。
在IBM公司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情:在一間黑屋裏坐著許多互不相識的員工,突然開燈後,IBM的員工能準確地認出自己公司的人。因為IBM的人腦門上都隱藏著一個藍色標簽。有人這樣描述IBM的員工:“對工作充滿了自豪感,有一種脫離優越感、盛氣淩人、自以為是和傲慢無禮的自信。這種自信透露出的是熱情與樂觀,這種情緒不僅會感染其他人,也會使與之交往的人產生一種信賴。”這種人才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一個公司的成敗,與這部分員工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係。
卓越態度締造雙贏局麵
現代社會是一個極其注重雙贏的社會,而作為企業大家庭中的一員,與企業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僅僅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雙贏的關係。作為一個員工,若能擁有自己對工作的激情與熱愛,並將這份激情融入工作之中,拋開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誠和責任,將身心徹底融入公司,盡職盡責,處處為公司著想,與公司同舟共濟,那麼,任何一個老板都會將之視為公司的支柱,並給予他更大的發展空間。
曾經有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孩,跑到摩天大樓的工地向一位建築承包商請教:“我該怎麼做,長大後會跟你一樣有錢?”
這位建築承包商看了小男孩一眼,回答說:“我先給你講一個三個掘溝人的故事。一個拄著鏟子說,他將來一定要做老板;第二個抱怨工作時間長,報酬低;第三個隻是低頭挖溝。過了許多年,第一個仍在拄著鏟子;第二個虛報工傷,找到借口退休;第三個則成了那家公司的老板。你明白這個故事的寓意嗎?小夥子,去買件紅襯衫,然後埋頭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