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畜牧業發展可以說十分得力於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生產實踐,充分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應該說,沒有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應用和科學研究開發與應用,就沒有北京市的現代化養雞、養豬等現代畜牧業的建立與發展。現代化養雞產業和現代化規模化養豬場以及現代飼料工業等在北京郊區的出現,他們表現出來的生產效率,產品數量和質量,大量的雞蛋、雞肉、豬肉產品已經滿足了北京1100萬市民的需要,使每個市民感受到了科學技術的恩惠。
北京市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曆史,實際上就是結合本市郊區實際引進國外先進科技不斷地消化吸收,不斷地改造創新,創造出一套對我們適用的科技並轉化為我們的現實生產力的曆史。這些事實在前麵各篇中都有敘述。
北京市畜牧戰線廣大科技人員與在京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密切合作,實行教學科研與生產三結合,根據生產建設的實際需要進行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取得成果。通過中試成功後,再推廣到大麵積生產中應用,已經取得多項重大有顯著經濟效益的成果。與北京市畜牧企業合作給予指導幫助的單位有:
中央單位: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中央獸醫藥品監察所;中科院遺傳科學研究所;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獸醫學院、食品係、生物科學學院,北京農業工程大學;中國農機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機所等。
北京市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北京農學院牧醫係;北京農業學校(中專)牧醫專業;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市農機研究所等。
北京市畜牧.業的科研開發工作中的一個特點是不少大型畜牧企業,特別是現代化養雞企業本身根據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有關院校專家教授密切合作進行科研試驗,開發新技術,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生產中應用推廣。譬如俸伯雞場與北京農業大學畜牧係、中科院計算所等單位合作研究開發的“雞舍縱向通風新工藝技術”;“以可利用氨基酸指標配製蛋雞平衡日糧的研究應用”;“蛋雞四層籠養工藝技術”;“計算機控製與管理飼料加工自動化係統”等都取得了成果,在生產中應用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實踐證明:以大型畜牧企業為基地和主體,與有關專家密切合作進行科研試驗是一種有效的科研開發的良好形式。
15年來北京畜牧獸醫領域的主要科研成果
70年代中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級黨和政府不斷加強對科學技術工作的領導,重視科學研究工作。畜牧生產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增加經濟效益,滿足居民對畜禽產品的需求,開展了大量科學研究和科學試驗,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在生產中及時應用,並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
北京的主要畜牧獸醫高等和中等專業院校
一、北京市畜牧技工學校
北京市畜牧技工學校成立於1978年,隸屬於北京市畜牧局,迄今為止已招收了18個技工班,學生總計600餘名。為首都畜禽企業培養了大批業務骨幹。
北京市畜牧技工學校,位於京郊昌平縣平西府鄉東沙各莊鎮。學校現有學員250人,教職工43人。校舍占地66畝,校舍建築麵積3600平方米。學生人均52平方米。
北京市畜牧技工學校現有教師24名,其中具有高、中級職稱的教師15名,占教師總數的71.45,另有兼職教師6人,教師隊伍力量雄厚,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梯隊。
學校現設有養禽和食品加工兩個專業。有電子計算機室、48人語言室、微生物實驗室、化學、生物化學實驗室、解剖實驗室各一個;設有標本室、飼料營養實驗室各一個;實驗室設備齊全,能夠保證各學科實驗工作的開展。為了開拓教職工的思路,了解行業信息,學校還配有圖書室和閱覽室。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北京市育牧局直屬的兩大蛋雞育種公司、肉雞生產公司和六大蛋雞場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使學生在蛋雞育種、肉雞生產、疾病防治、環境淨化、飼養管理等方麵都有了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