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創近代獸醫科學是從教育入手的,是在鴉片戰爭以後,1904年保定成立“北洋馬醫學堂”,1907年改名“陸軍馬醫學堂”,1912年改稱“陸軍獸醫學校”。以後1914年建立的“農業專門學校畜牧獸醫科”,即北京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係前身。
1949年以前培養的獸醫專業技術人員,全國約有3000人。仍在北京地區從事獸醫工作的僅有20多人。其中包括在北京郊區從事獸醫門診治療的中獸醫10多人。計有:仰山的淩錫彬、順義牛山的張占元、邢永增,大興的張興周,海澱的珍明開,南苑的張述賢,杜家莊的胡登雲,平穀的察爾光,密雲的朱文平等。組織起來在解放初期為家畜防疫治病,做了大量工作。技術顯效的如中草藥治療馬騾的結症、胃擴張、腸臌脹;針灸治療牛馬的跛行;各種畜禽的去勢,操作簡練、快速,效果好,都是這些人的業績。
第二節獸醫組織機構與技術人員
北京市防疫機構組建及技術人員的招聘
(一)曆史的回顧
1949年以前北京市沒有專設的獸醫防疫機構,部分獸醫防疫工作由衛生局掌管,一直延續到北京解放。1949年10月由北京市衛生局環境衛生科負責招考獸醫技術人員,由北京農業大學教師統一出題。經過考試共錄用12名獸醫技術人員(其中獸醫有:項大實、蘇英傑、趙懷慶,以上為奉天農業大學1939年畢業;才元春、俞良澤為長春獸醫大學1940年畢業。技術員有:路雅峰、楚國扉、喬暖、來福忠、楊潤田、吳聿宸、劉全恒)。組成獸醫防疫隊。1950年2月獸醫防疫工作轉由北京市郊區工作委員會生產建設科領導,開展了大家畜炭疽、鼻疽、破傷風和豬瘟、雞瘟等危害生產最嚴重疫病的防治工作。
1952年市郊委改組建立北京市農林水利局,下設畜牧處領導著防疫隊。此後隨著生產的發展1957年建立了“北京市畜牧獸醫工作站”,建立了15個縣區和260多個鄉的畜牧獸醫工作站。形成了三級畜禽疫病防治網。
1957年北京市農林水利局與北京農業大學獸醫係共同成立畜禽疫病聯合診斷室,對於北京地區所發生的畜禽疫病的診斷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時為北京市培養了專業診斷技術人員。1963年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對在北京地區私人開業獸醫進行了全麵的整頓,進行了技術考核,取締了部分不合格的獸醫,有效地保護了郊區畜牧生產的健康發展。
文革中,1969年北京市畜牧獸醫站撤消,獸醫技術人員下放農村、幹校,改由市農業服務站負責郊區畜禽防疫工作。根據工作的需要1971年10月又恢複了北京市畜牧獸醫站。
(二)郊區獸醫防疫機構及技術人員
北京市富牧獸醫工作站現屬於北京市畜牧局領導,是該局的職能部門。主管與全市畜牧獸醫有關的方針、政策、法規等貫徹落實和畜禽防疫、檢疫和病性診斷等技術指導與監督管理,以及獸藥、疫苗、飼料生產的監督和質量檢驗工作。同時還擔負著結合生產開展應用科學技術研究,培訓人員,新技術推廣及獸藥獸械的供應等服務工作。站內設辦公室、獸醫科、畜牧科、兩站科和藥政科等。全站職工編製53人。其中高級獸醫師10人,獸醫師10人,助理獸醫師10人(各級獸醫師中均包括畜牧專業的)。
北京市獸醫實驗診斷所是1977年由市獸醫院改建而成的,受市畜牧獸醫站領導負責全市畜禽的疫病診斷工作。現有44人,其中高級獸醫師5人,獸醫師7人,助理獸醫師18人。北京市動物檢疫站建於1987年6月與鐵路檢疫站合屬辦公,受市獸醫站領導。主管全市鐵路、公路、國內港口動物運輸檢疫,監督著市場和屠宰場檢疫。遞有職工26人,其中高級獸醫師3人,獸醫師13人,助理獸醫師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