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豬良種繁育體係的建設(2 / 3)

生產性能:經產母豬窩產仔8~10頭,商品豬6月齡體重可達90千克,育肥期日增重650克,屠宰率725以上,瘦肉率58,眼肌麵積大。漢普夏豬近年來有少數種豬輸入我國,在生產上一般用漢普夏豬做二元或三元雜交的父本。北京郊區漢普夏豬分布很少,應用也不普編。

五、施格豬

施格豬原產於比利時,是商品豬配套係,它是由各國長白豬中選優雜交培育成的瘦肉豬,主要血緣來自比利時長白豬。施格豬全身被毛白色,頭大小適中,耳向前傾,有時能直立,軀體緊湊,四肢發育良好,與長白豬比較身體粗壯,稍矮。施格豬最大特點是後軀發達,腿臀特別豐滿,突出體表。施格豬繁殖性能良好,經產母豬窩產仔11~12頭,育肥豬180日齡體重可達90千克以上,育肥期日增重700克,每增重1千克活重耗料3千克。胴體性狀較好,屠宰率72以、上,胴體瘦肉率可達64%。施格豬在歐洲、菲律賓、泰國、香港很受歡迎。北京市1983年從廣東引進了一批施格豬,飼養在大興縣種豬場,施格豬在北京地區飼養實踐中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與北京黑豬、北京花豬雜交表現出良好的雜交優勢,是一個很有利用價值的優良瘦肉型種豬。

六、北京黑豬

北京黑豬是北京市培育出的第一個本地品種,屬肉脂兼用型。北京黑豬係統選育從1963年開始。育種過程中,先後吸收了巴克夏、蘇聯大白豬、約克夏、高加索等引進品種豬和新民、定縣、深縣土種豬的血緣,經過近十年的努力,1972年培育出“全黑”中等體型肉脂兼用品種。此後又經十年選育、提高、固定,於1982年通過農業部組織的國內有關專家的鑒定,正式驗收為北京黑豬新品種。在育種過程中北京市農場管理局和畜牧局的一些科技人員也參加了育種工作。

體型外貌:北京黑豬全身被毛黑色,體質結實,結構勻稱,四肢健壯。頭大小適中,兩耳向前方直立或平伸,麵部微凹,額較寬,頸肩結合良好,背腰平直,乳頭多為7對。成年種豬體重200千克左右,體長150厘米,胸圍140~150厘米。

生產性能:北京黑豬適應性強,經產母豬窩產仔10頭以上,6~7月齡體重達90千克,育肥期日增重600~650克,每增重1千克活重耗料3.7千克。90千克體重屠宰,屠宰率72%,平均背膘厚1厘米,大腿比例29%,胴體瘦肉率50%~52%。

北京黑豬原種豬飼養在北郊農場七裏渠種豬場、北郊農場畜牧實驗站和雙橋種豬場。北京黑豬及雜交後代在北京郊區分布很廣,在北京郊區養豬生產和品種改良方麵發揮過重要作用。70年代曾用北京黑豬與內江、榮昌、楓涇、寧鄉、陸川等南方品種進行過雜交生產商品豬;80年代以來,以北京黑豬為母本與外來品種長白、大白、杜洛克豬等為父本進行二元或三元雜交生產商品瘦肉豬,很受生產者歡迎,一度成為北京郊區的肖家品種。目前,在京郊仍飼養著大量長北、大北雜交一代母豬。北京黑豬還存在著產仔數偏低、瘦肉率不高的缺點,今後應朝提高窩產仔數和瘦肉率方向選育。

七、北京花豬

北京花豬是正在培育尚未經農業部正式驗收的品種,種豬核心群飼養在南郊建新種豬場。50年代初,選用華北型黑母豬與引進的巴克夏、蘇聯大白豬等種豬做父本,經過複合雜交開始培育此品種。1963年北京市政府成立了由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畜牧所、北京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等單位參加的養豬育種小組,製定了北京花豬育種方案,明確了育種目標和選育方向,北京花豬采用品係選育方法提高生產性能。但由於“文革”的衝擊,北京花豬育種工作一度中斷。1984年開始,北京市農場管理局與北京農業大學和南郊農場共同協作,才又重新進行北京花豬的種工作。從1984年組建核心群,到1988年選育取得了很大發展,培育出北京花豬係。目前正在選育北京花豬係。

體型外貌:北京花豬體型較大,緊湊結實,背腰平直,頭大小適中,嘴較短,稍向上撅。兩耳稍向前傾,頭、頸、軀銜接良好,腰線直而不下垂,後腿臀較豐滿,四肢較高而強健,全身毛色為黑白花,毛色遺傳穩定,沒有全黑全白現象。成年豬體長155厘米左右,胸圍145~150厘米,體重200~250千克。

生產性能:北京花豬適應性強,性情溫順,性欲旺盛,6月齡即可開始配種,8月齡(80~110千克)為最佳配種使用期。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11.5頭,產活仔10.5頭,初生平均個體重1.25千克,60日齡平均個體重20.2千克。北京花豬生長發育較快,飼料利用率較高,據179頭育肥豬測定,6月齡體重可達90千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641.8克,每增重1千克活重消耗飼料3.5幹克:背膘厚不超過3厘米,瘦肉率53.9%。

八、迪卡豬

迪卡豬是在農業部幫下,於1991年從美國迪卡布公司引進的雜交配套係種豬,是從該公司核心群中經表型鑒定、係譜選擇和嚴格檢疫挑選出來的。據介紹,這些係於1971年開始建群,但引入的配套組合是近幾年形成的。

外觀:漢普夏、杜洛克、美國長白豬、美國大白豬、美國大白豬。迪卡豬這樣配套形式生產商品豬的配套係,在其他國家並不多見,但以純種杜洛克、漢普夏、長白豬、大白豬進行雜交生產商品豬的配套係,在世界養豬生產中應用很普遍。

迪卡豬主要優點是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體型粗壯,適應性強。據原種豬場對5個係的種豬生產性能測定,233窩平均窩產仔8.72頭,育肥性能,156.9日齡體重達90千克,育肥期每增重1千克活重耗料2.7千克。祖代場180窩平均窩產仔882頭,後代育肥150~160日齡體重達90千克,育肥期飼料利用率不超過1:3。其不足是除(係部分豬外,其他係豬臀部欠豐滿,產仔性能偏低。在生產上配套應用技術要求高,應用複雜。目前迪卡豬還在擴群繁殖階段,尚未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父、母代豬繁殖性能和商品豬育肥性能尚不十分清楚,有待於進一步觀察和測定。

第三節原種豬場和重點祖代種豬場

一、北京市養豬育種中心

北京市養豬育種中心是“七五”期間國家經委下達的《瘦肉豬生產係列工程》重點項目之一。在農業和北京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北京市農場管理局興建的。該中心始建於1987年,1991年投入使用,飼養的品種是從美國迪卡布公司引入的5個配套係原種豬。中心下設一個原種豬場,一個祖代種豬場。

原種豬場飼養成年母豬500頭,即每個係100頭,可以向本市和外地提供配套祖代種豬2500頭。該場的豬舍和設備全部是由美國山德公司引進的,現代化程度很高。原種豬場被農業部定為國家配套合成係原種選育場。

祖代種豬場是由市計委投資與原種豬場配套興建的,可飼養成年母豬600頭,年生產成豬1.1萬頭,可提供配套的父母代種豬4000頭。該場的豬舍及設備都是按現代化養豬生產工藝要求建造的。祖代種豬場的任務是生產父母代種豬,推廣到商品豬場;並為原種場曾祖代種豬的選育反饋選擇參數,從而促進原種豬群的選育。

31豬場是為了發揮種豬在大型規模化豬場的作用,杜絕種豬調撥中的疫病傳播,保證種豬健康,保護好遺傳資源,建立的31豬場。豬場由31豬手術室、仔豬寄養間和豬飼養場組成。

北京市養豬育種中心有職工和專業技術人員110多人,地址在昌平縣南口鎮南溫南路西。

二、順義縣畜禽良種總場

順義縣畜禽良種總場原名順義縣種豬場,始建於1978年,由市裏投資興建,當時生產規模為飼養成年母豬200頭,飼養的品種是北京黑豬、大白豬、長白豬,向社會提供長北、大北雜交一代母豬。1988年隨著規模養豬生產的發展,市、縣兩級又投資對種豬場埤行了改造和擴建,從美國山德公司引進了200頭母豬規模的產仔母豬舍和仔豬培育舍,擴建後飼養成年母豬規模達到了1000頭。在種豬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該場其它畜禽品種有.了發展,現有2萬隻蛋用種雞場一座、飼養2萬隻肉用種雞場一座、年屠宰加工生豬3萬頭規模的肉食加工廠一座、可飼養成年母豬500頭的商品豬場一座,為了保證種畜禽和商品畜禽的飼料供應,興建了飼料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