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分區(二)(3 / 3)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以林果為主,牧業和種植業結合。本區林地、草地麵積大但植被較差,

林業要以水土保持為主,部分結合薪炭林。本區宜林條件差,人工造林應適地適樹,淺山陽

坡以耐旱栓皮櫟、側柏、刺槐為主,陰坡以油鬆為主。本區是北京市幹鮮果品主要產地,北部和東北部宜發展紅梨、核桃、板栗、紅果、杏等耐旱雜果為主,山前梯田土層較厚,應發展柿樹、蘋果為主,條塊較大梯田應實現果糧間作。本區薄土層多,水土流失重,應分期分批加強小沫域治理。牧業應適當發展養羊、養兔生產,采取無林荒山放牧、成林地輪牧和園養結合,以草定畜,農地僅限於水源條件較好的溝穀平地和緩坡梯田,集中建設基本農田。

(九)延慶盆地平原箱菜牧亞區(II9)

本區位於北部山地盆地區西南部,行政區域包括延慶縣下屯、沈家營、城關三個鄉鎮和延慶農場,大掄樹、永寧、井莊三個鄉北部,香營、舊縣、張山普三個鄉南部及康莊大部。

本區土壤以褐土為主,官廳水庫及媯水河附近分布潮土,少部窪地有水稻土,局部地區有風沙土。本區自然災害主要是幹旱、大風、冰雹、凍害,耕地複種指數受熱量條件嚴格限製。該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優質果品、淡季調市蔬菜和馬鈴薯生產。本區春玉米種植比重人,冬麥和舂麥並重,糧食畝產300~400千克。現有商品菜基地1333公頃(2萬畝),每年向市提供6萬噸淡季蔬菜。畜牲業以提供鮮蛋為主。白河引水幹渠及其配套工程修建,極大改善了平原區水利灌溉條件。其中農業用地占79.7%,耕地、林地、園地、牧草地、結構比為29:6:1:1。耕地中水澆地占85.1%,旱地6.9%,菜地6.6%、水田1.4%。園地中水澆果園88.32%,旱果園11.7%。林地中有林地85.7%,灌叢林地9.0%,防護林、幼林、苗圈占5.3%。牧草地中低山草地95.0%,丘崗草地5.1%。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以糧為主,糧菜牧果綜合發展。本區平原耕地麵積多,陽光充足,灌溉條件一般較好,地勢平坦,熱量能滿足玉米、小麥、水稻生長需要,適宜發展種植業,發展優質糧食,為加工飼料和優質食品提供原料。耕地應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提高上壤肥力。淡季蔬菜基地應繼續發展,完善配套基礎設施。農田林網應加速建設,減少風沙危害,對康莊風沙區應加緊治理。平原牧業較弱,貧加快開發經營。蘋果翁色好、品質佳,可適當利用出姘地發展。團山孤山丘陵40公頃,應封育林草。

(十)延疾盆地山前傾斜平原果糧亞區(II10)

本區位於北部山地盆地區西南部,行政X域包括延慶坫兩撥子、大掄樹、西二道河、衝莊、永寧、香營、劉淩堡、張山營和舊縣11個鄉鎮山前,以及康莊南部。

本區土壤以褐土類為主,主要有褐土、粗骨褐土、碳酸鹽褐土及潮褐土。主要植被為灌叢、灌草叢、人工林有油鬆、楊槐林。果樹有蘋果、梨、桃、紅釆、鮮杏、葡萄等,大部分為新果園,幼齡樹比重大。本區由於太陽輻射強、光照長,利於果品著色,玨夜溫差大,利於營養物質積累,初霜早,利於果品貯藏,加之有白河引水工程、古城水庫、佛唂口水庫等地表水利灌溉設施保證,並有一定比重的30年樹齡果園結合,因之新建果園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十分優越。但幹旱、地力不足,局部風沙危害等是限製性因素。其中農業用地占82.0%,耕地、園地、林地的結構比為4:2:1。在耕地中水澆地占47.6%,旱地52.0%,菜地0.4%。園地中果園地91.2%,果糧間作地8.8%。林地中有林地71.1%,灌木林地4.6%,疏林地16.5%,其它林地4.6%。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以果為主,果糧結合。該區近兒爾來大量栽植蘋果樹,已有一定成效,應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完善提高,建立以蘋果為主的技術開發中心,發展貯藏加工業。建成首都優質蘋果主要基地。幹旱缺水區可發展仁用杏、核桃,並建立以馬鈴薯為主的小雜糧基地。西撥子和康莊風沙區應加緊治理,沙石荒灘有條件情況下可投資發展果牧業。

三、北賽平原糧菜牧果區(III)

本區位於北京市東南,行政區域包括北京城區、朝陽區、豐台區、通縣、大興縣全境,房山區、門頭溝區、石景山區、海澱區、昌平縣、懷柔縣、順義縣、平穀縣的全部平原區。土地總麵積657804公頃(986.70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麵積的40.0%。

本區地貌主要是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水係洪衝積形成的平原,地勢向東南緩傾斜,地麵坡降2%左右,山前台地及洪積扇頂部海拔60~100米,其它大部海拔20~60米。平原地形平坦,地麵微有起伏,其上分布有坡洪積裙、泛濫河道沙帶、基岩殘丘.扇緣窪地、河間窪地、沙丘等。本區年降水600~650毫米,通縣和大興平原區不足600毫米。年均氣溫11~12℃。平原區≥0℃活動積溫>4500℃,石景山、昌平、懷柔,房山的山前為>4600℃,大興、通縣的東南部略低於4500℃。≥10℃活動積溫,西北部山前>4600℃,廣大平原4000~4200℃。無霜期195~200天。其中農業用地中的耕地、水域、園地、林地、牧草地結構比為24:4:3:2:1。

本區土地利用以糧菜牧果為主。大興、通縣一線西北主要發展糧萊牧果,該線東南主要發展糧牧油瓜果。山前地帶以發展果樹帶為主,糧牧結合為輔。根據土地利用分類係統指標體係,本區劃定為12個二級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