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土地利用方向以林為主,林牧結合。林地應加強撫育管理,製定林業規劃改造現有林,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和用材林基地。對萌生叢以封育為手段,促其盡快恢複成林。靈山林場範圍巳劃定自然保護區,應嚴格保護,建立自然森林生態係統。應加強黃草梁畜牧工程基地建設,實現以草定畜,控製山羊發展。本區山高坡陡、薄土層麵積大,陽坡麵積廣,植被一隻破壞,恢複難度較大,應引起重視。
(二)淸水河穀低山果糧林亞區(I2)
本區位於西部山地區的清水河穀與兩側低山帶,行政民域包括門頭溝區齊家莊、清水、齋堂三鄉鎮中部,田莊、雁翅兩鄉大部,沿河城、大村兩鄉南端及軍響鄉北部。自然災害主要是幹旱、冰雹、大風、凍害和泥石流。土壤以淋溶褐土、碳酸鹽褐土和褐土性為主。森林植被有遼東櫟、油鬆、側柏、桑樹及雜木林。灌叢、灌草叢大麵積分布,陽坡以荊條、酸棗為主,陰坡以三椏繡線菊、螞蚱腿子為主,黃櫨分布較廣。本區果樹資源豐富,其中以靈水核桃、火村紅杏、太子墓小棗有名。為緩和首都淡季蔬菜供應,在大村、齊家莊、齋堂建有冷涼蔬菜基地。本區是門頭溝區重要產糧區,常年畝產200千克左右。林地以灌木林為主,草地質量不高,水土流失較重。
本區農業用地占96.5%,其中林地,牧草地、耕地、園地結構比為17:8:2:1。林地中有林地7.7%,幼林地3.1%,灌木林地89.1%。牧草地中中山草地占14.1%,低山草地占85.2%,其它草地占0.7%;。耕地中旱地占94.7%,水澆地占4.0%,菜地占1.3%。園地中果糧間作地占78.9%,果園地占21.1%。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以果糧為主。發展以幹果為主的園地,開發改造近村有水源保證,但不宜發展糧食的梯坡地,特別是廢棄去年的坡耕地。同時,必須重視糧食生產,限製擠占有限耕地。在發展果糧生產的同時,應加強水土保持林建設,有計劃地重點封山育草,控製山羊數量,促進林草發展,防止水土流失繼續加重。本區南側山地開采煤炭應注意對農耕地和林地的保護。
(三)百花山中山林牧亞區(I3)
本區位於西部山地區門頭溝和房山兩區中山交接邊界。行政區域包括門頭溝區黃塔全鄉,清水、齋堂、軍響三個鄉(鎮)南部,齊家莊、大台兩個鄉西南部;房山區史家營、大安山兩個鄉,長操、東班各莊、河北三個鄉北部及饅雲嶺鄉北側。
土壤以山地棕壤為主,海拔1800~19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土。植被主要有遼東櫟、山楊、油鬆、落葉鬆林和北鵝爾櫪為主的萌生叢,灌叢大麵積廣布,山地草甸土分於於1800米以上中山頂部。該區積溫低、生長期短,對農作物生長不利,林地基本是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較少,百花山林場已劃走為自然保護區。本區農業用地占96.4%,其中牧草地、林地、耕地、問地結構比為33:20:2:1。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是以林為主,林牧結合。林業宜采取封管為主、營造為輔的方針,發展水涵養林和用材林,重點抓好水土保持林和落葉鬆等用材林基地建設。遼東櫟林應加強管理封育,北鵝爾櫟萌生叢宜封育自然成林。山頂平緩草甸可適當放牧。百花山自然保護區應嚴格保護,建立自然森林生態係統,對首都生態環境、科研、教學研究均具重要意義。
(四)大房山深低山林牧亞區(I4)
本區位於西部山地區西南的大房山嶺脊及其兩側地帶,行政區域包括房山區蒲窪全鄉、張坊、十渡2鄉鎮北部,霞雲嶺鄉大部,東班各莊、南窯、河北3鄉南端及周口店北端山地。
本區土壤以淋溶褐土為主,棕壤次之。植被類型主要是灌叢和灌草從,其次為北鵝爾櫟萌生從,殘存遼東櫟林、山楊林和雜木林。陽坡為荊條、酸棗灌叢,陰坡為三椏繡線菊、絨毛繡線菊、螞蚱腿子、黃櫨灌叢,草本主要有白草、黃草、羊胡子草等。本區草場資源十分豐富,是房山區優良絨山羊生產基地。但坡陸土薄,林稀水缺,水土流失寬,畜牧超栽,草場質量退化,畝產鮮草僅200千克左右。草場是畜牧發展的基礎,是維護山區生態環境的屏障,草地隻用不養,高遠山不牧,加劇了林牧用地的矛盾。其中農業用地占96.4%,牧草地、林地、園地、耕地結構比為99:23:1:1。牧草地中低山草地占86.5%,中山草地占12.6%,其他草地占0.9%。林地中有林地29.2%,幼林地1.8%,灌木林地64,7%,琉林4.2%。園地中果糧間作地占96.2%,果園地3.8%,耕地中旱地占95.92%,水澆地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