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果品商品生產基地的布局
1.現狀
京郊果樹的分布大體有四個地帶,即近郊和平原地帶,包括洪積衝積平原、永定河泛濫平原沙帶;太行山脈石灰質山區地帶,包括西部低山丘陵崗台河穀及洪積扇區;燕山山脈地帶,包括北部低山丘陵河穀、山前洪積扇等區;平原向山脈過渡的中閭地帶,即溝壑、崗台、丘陵和高位衝積平原一帶。果樹的種類很多,幹鮮果兼備,幹果主要有板栗、核桃、仁用杏,鮮果主要樹種為蘋果、桃、梨和柿子等。按果樹適宜性要求評價,大約43%的果樹分布在一等地上,二等地占42%,三等地占15%。幹果一般分布在二、三等地上,鮮果分布在一、二等地上。其中二等地的灌溉條件較差,三等地則大部分在坡度大於15°的陡坡上。
2.現代化果品基地的布局
本著因地製宜,實現區域化、專業化生產,提高果樹生產的社會化水平,發展名、特、優、稀、新果品的原則,以改造老果園,改善果園生態環境,優化樹種、品種結構,實現果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係列化為目標,按照京郊果樹布局和生產現狀,可考慮基地建設的重點在低山、丘陵區,包括延慶盆地山前、畠平山前、懷柔及昌平的懷沙河、懷九河一帶,密雲不老屯一帶,平穀大華山一帶,順義東北部山前,門頭溝清水河一帶,房山山前,大興南部及海澱西部山前。具體樹種布局是:蘋果生產基地有三片:①昌平的長陵、南口、桃窪、老峪溝、十三陵等鄉;②延慶縣北山前一線張山營、靳家堡、沈家營、劉斌堡等鄉;③在密雲太師屯、東莊禾、新城子等鄉發展新基地。梨的基地布局按資源分布和品種不同進行,在房山區和大興縣永定河兩岸建立廣梨、鴨梨基地I房山區坨裏、門頭溝區潭柘寺、妙峰山南北一線建立京白梨基地;密雲縣不老屯、馮家略重點發展黃土坎鴨梨基地;密雲縣大城子和平穀縣鎮羅營則可建立紅肖梨基地。柿子生產基地主要在太行山東麓丘陵地區,以房山區、昌平縣為主。燕山板栗是世界名特優產品,板栗的生產基地應向高產密植型專業化果園發展,主要在懷柔、昌平、密雲等縣建立板栗專業帶,麵積約2.67萬公頃(40.00萬畝);同時改造昌平縣黑山寨、上莊和懷柔縣黃花城、黃坎老板栗區,發展密雲縣石城、高嶺等新板栗區。
(四)畜牧商品生產基地的布局
京郊畜牧現代化商品生產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養豬、奶牛、肉雞、蛋雞等基本上形成獨立生產係統。在布局上要逐步形成三個環形的生產基地,即近郊區以蛋鳴、奶牛為主,平原以瘦肉豬、肉雞、蛋雞為主,山區、半山區以草食畜禽為主,使畜牧業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和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首都城鄉居民改善副食品消費結構的重要基礎。要形成重點突出,品種多樣,質量優良的畜牧業生產結構。
四、對建設農業現代化商品生產基地的一些建議
農業生產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性,受自然、經濟等多種因素影響,城郊與外圍、山區與平原,不同地厭農業生產水平和結構都有明顯差異;由於目前農業發展限製因素較多,發展後勁不足,資源嚴重破壞,自然災害頻繁,科技力量與資金缺乏,均造成生態環境脆弱,致使農業生產的發展極不穩定。為此建議開發建設京郊主要現代化農業商品生產基地時應考慮以下問題:
(一)受城市經濟輻射作用及市場吸引的影響
北京在農業專業化方向、程度及布局上具有明顯的梯度發展特征,表現為距城市市場越近,專業化程虔越高,因此要以當地優勢資源為依托,在布局上以商品生產基地為開發重點,實現城郊農業與一般地區農業的全麵開發,山區與平原的共同發展。
(二)要把北京市的現代化衣業生產放在全國至少是首都地區的統一的勞動地域分工體係之中,實現北京同周圍地區的衣業經濟協作與聯合
因為大城市、小郊區的格局難以保證首都城市的農副產品供應和城市多種功能的發展。可以考慮在其它地區建立外埠生產基地,以滿足需要,或者通過地區之間或全國大流通進行補映和調劑。
(三)建立和健全與基地建設相適應的產前、產中、產後係列化服務體係
具有完善的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體係,是現代化農業商品生產基地的一個基本特征。它需要多部門多環節結合,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多種配套服務,特別是對產後的貯運、加工、運銷,使產品換代增殖,應予高庋重視。
(四)發展衣業專業化生產及建立商品生產基地要和生態衣業的開發相結合,以利於保護生態環境和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係統
京郊可開發利用的農業自然資源比較豐富,且具有多樣性、多宜性及一定限製性的特點,應給予充分而有效合理的開發利用。開發與保護並重,寓保護於開發之中。如中低山區,要以林業為中心,綜合開發資源,建立農用林業生產基地,優先發展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大力建設果品生產基地,集約經營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草場,發展草食牲畜,並可利用各種自然、再生資源,發展鄉鎮企業,建成生態農業經濟區。
(五)全麵深化改革生產、流通體製、並製訂執行各頊配套政策措施
包括保護基地政策、保護基地生產者政策,資金扶持政策以及優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