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土地利用十年發展與變化
一、土地利用類型結構變化
十年來,北京市土地利用類型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總體結構逐漸合理、協調的總趨勢。
(一)未利用土地繼續減少,土地資源開發程度很高
十年全市未利用土地由837萬公頃(127.07萬畝)下降到6.0萬公頃(90.02萬畝),減少了2.47萬公頃(37.05萬畝)。土地利用率由94.8%上升到96.4%,增加1.6%。在未利用土地中,如將部分田坎、垃圾場等實際已經應用和裸岩等難利用土地扣除,實際可供開發為農用的土地後備資源隻有15600公頃(23.5萬畝)左右,僅占土地總麵積的0.9%。
(二)在已利用土地中,非衣用地明顯增加,衣用土地相對減少
全市非農用地共增加3.25萬公頃(48.75萬畝),平均每年增加3250公頃(近5萬畝)。在非農用地中以城鄉建設用地增長量最大,共2.17萬公頃(32.54萬畝),占總增加量的66.7%。尤其是城鎮用地無論是增長量還是增長幅庋,均居首位,由1980年的0.73萬公頃(10.91萬畝),增加到1.53萬公頃(12.97萬畝),比原城鎮用地麵積增加了1倍。特別是通縣、黃村、昌平三個衛星城發展更為顯著,麵積由0.25萬公頃(3.75萬畝)擴大到0.57萬公頃(8.55萬畝),增加0.32萬公頃,占城鎮用地總增加量的40%。城鎮發展,特別是衛星城和縣城發展,對於縮小城鄉差別,減輕城市壓力,發揮次級經濟中心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農村第二、三產業飛速發展,鄉鎮企業、旅遊用地明顯增加。與1980年比較,縣以下工礦企業用地共增加0.81萬公頃(12.19萬畝)。旅遊業用地則由城近郊向遠郊區發展,新建成龍慶峽、康西草原、九龍遊樂園、慕田唂長城、金海湖公園、大興森林公園等多處旅遊魯點,旅遊用地由0.24萬公頃(3.56萬畝),擴大到0.37萬公頃(5.52萬畝),增加55.1%。
在非農用地增加的同時,由於積極開發土地後備資源,使農用土地得到補充,農用土地僅減少了0.78萬公頃(11.70萬畝)。全市非農用地與農用土地之比由1980年的1:7.70上升為1:6.48,非農用地比重上升了近2%,而農用地比重僅下降了0.5%。
(三)在衣用土地中,園地、林地增加,耕地、革地減少
十年來,全市林地增加10.56萬公頃(158.35萬畝),園地增加3.76萬公頃(56.40萬畝),增長幅度達68%以上。由於造林發展,草地麵積明顯下降,其減少麵積與幅度基本與林地增加情況相近。園、林地增加有利北京市生態環境改善和果品商品發展,是全市土地利用程度提高的重要標誌。但由於非農建設用地和其它農業用地(如耕地改為果園、漁池和興修大型畜牧場等)的增加,北京市耕地減少明顯,十年共減少5.06萬公頃(75.9萬畝),平均每年減少近0.51萬公頃(7.6萬畝)。耕地減少,將對糧食及副食品生產產生不利影響。
(四)耕地中,水浼地的比重增加
在耕地減少的同時,由於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和山麓平原泉水溢出帶地下水位明顯下降等原因,耕地內部結構也發生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水澆地比重顯著上升,旱地、水田麵積和比重均明顯下降。與1980年比較,水澆地(含瓜、菜地)的麵積雖然下降,但其比重卻由74.7%上升到81.4%,上升近7個百分點。特別是具有現代化水平、節水性能高的噴灌,已發展到4.98萬公頃(74.8萬畝;統計麵積),占水澆地麵積的17.2%。而水田、旱地卻減少了4.81萬公頃(72.16萬畝),比重分別下降3.6%和4.6%。
由於農田基本建設和商品經濟發展,耕地的種植結構也發生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糧食、經濟作物(油、棉)麵積減少,以城市需求為目標的蔬菜、其它作物(瓜類、青飼作物)麵積和比重明顯增加。按統計麵積計算,1990年糧田麵積占總耕地麵積的71.7%,比1980年減少6.1%;油料占3.7%,比1980年減少了3.6%;蔬菜占8.4%,比1980年增加1.9%。這個結構,符合人城市郊區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趨勢,甚本是合現的。出於生產條件和科技、機械水平提高,耕地製度也發生根本變化,平原糧區由原來以兩茬套種為主,改變為兩茬平播為主,糧田複種指數己達163.8%。
(五)園地麵積增長幅度大
麵積增加最多的是七個山區縣,共3.2萬公頃,占總加量的87.8%。其中懷柔、密雲、延慶三縣麵積增加最多,共3.24萬公頃,占全市總增加量的86.3%。目前,在丘陵、山麓階地已初步形成紙中連片的山前果樹帶。園地結構由以果糧間作為主轉變為以果園為主、向專業化、貓約化經營發展。十年來果園增加7.02萬公頃,增長1.6倍,比重由指48.7%上升到75.8%。果糧間作麵積減少0.66萬公頃,比重由51.1%下降到23.3%。園地麵積增加與果品產設增長趨勢大致相同,十年麵積增加68.2%,同期鮮果總產增加65.3%單產水平變化不大。其原因一方麵是由於幼齡果樹所占比重較大,另一方麵也說明本市果樹管理粗放,增產潛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