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土地利用背景分析(二)(1 / 3)

一、水文條件及豐缺狀況

(一)河流

北朿市河流屬海河流域。絕大部分自西北流向東南,在天津市注入渤海。永定河水係在北京市流域麵積3105平方公裏,其中山區占2453平方公裏,平原占652平方公裏。

灌白河水係由白河、潮河在密雲縣城西南彙合後名潮白河。在北京市的流域麵積5487平方公裏,其中山區為4499平方公裏,平原988平方公裏。為北京市重要水源地。

大清河水係由拒馬河和小清河構成。在北京市流域麵積2168平方公裏,其中山區為1583平方公裏,平原585平方公裏。拒馬河水量豐沛,水質優良,是北京市優質水資源。

北運河水係在通縣北關閘以北叫溫榆河,以南叫北運河。在北京市流域麵積4320平方公裏,其中山區1000平方公裏,平原3320平方公裏。為北京城區和平原區主要排水道。

薊運河水係在北京市境內的較大支流是洵河。流域麵積1347平方公裏,其中山區約674平方公裏,平原673平方公裏。

(二)水文特征

1.年際變化大

山區最豐年(1956年)全年河流逕流量47億立方米,最枯年(1968年)僅6億立方米,相差7.8倍。平原最豐年(1959年)全年河流逕流量22億立方米,最枯年2億立方米,相差11倍。

2.豐枯交替出現

河流年逕流量小於多年平均值的年份占60%左右。解放後,河流連枯年、連豐年最長達3年。

3.年內分配不均

汛期河沫水最占全年河流總逕流最60~70%。最大雨量月占66%;最枯月的河流水量僅占2~4%。

4.山區產流條件好

山區河流水量占全年總逕流量的68%,平原占32%,東部比西部水位多19%,。而以潮白河水量最多,約占全市的2/3。

(三)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1.山區水文地項

含水岩組:碳酸鹽岩類和夾有碎屑岩的碳酸鹽岩類組包括石灰岩、白雲岩、板狀灰岩、矽質灰岩夾砂頁岩。其特點是裂隙、溶隙、溶洞發育。一般在地勢較高的部位,地下水埋藏很深,往往是缺水區,在地勢低的地段為富水區,經常有1000立方米/日以上的大泉出露。此含水組主要分布在西山。

碎屑岩組:包括砂頁岩、砂礫岩,泥岩等。其岩性裂隙、節理均不甚發育,往往是貧水區,泉水流量小於300立方米/日,主要在西山山前,房山與豐台區交界處。

岩漿岩類組:包括花崗岩類,岩石表層風化裂隙發育,含水量不大,泉水流量小於200立方米7日,主要分布在北山。

變質岩類組:白雲岩、片麻岩類。白雲岩岩溶發育,富水性強,有大泉出露。片麻畀類裂隙不甚發育,富水性差,泉水流量小於200立方米/日,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山地。

2.平原區水文地質

根據沉積物的岩性、結構、富水性可分兩組:

粘砂碎石、砂卵石組:主要分布在山前傾斜平原及山間穀地。岩性混雜,透水性若,宮水性不均一,水位埋藏很深,單井出水量不大,多為缺水區。如昌平縣南口虎峪台地、流村以西高台地,懷密山前坡積洪積台地,平穀縣山前洪積裙等。一般海撥100~250米,在山前幾乎呈帶狀分布。

砂卵石、砂礫石及砂層組:大致分布在廣大洪衝積平原。極富水區,在洪衝積平原的中上部,多為潛水,水位埋藏深度15~30米,到衝積平原變淺,甚至溢出地表。富水區分布在極富水區周圍。較富水區分布廣,約占平原1/2。弱富水區分布在昌平縣沙河及大興、通縣南部。貧水區分布在昌平縣百善以北和海澱區永豐屯一帶;延慶縣城西一官廳水庫邊緣,麵積很小。以坡洪積物為主的山麓地帶,透水性強,水位埋藏深,也多為缺水區。

二、山區植被類型及其垂直分異規律

(一)闊葉林

1. 櫟林

是山區地帶性植被。棟林有遼東櫟林、懈樹林、栓皮櫟林、懈櫟林。遼東櫟林分布在海拔500~1600米的陰坡,1000~1700米的陽坡;懈樹林分布在500米以下的陰坡,500~900米陽坡;栓皮櫟林分布在700米以下的陽坡,懈櫟林分布在800~1100米的陽坡。以遼東櫟林分布最廣。

2.楊樺林

分布在深山區海拔400~1700米的陰坡和中山溝底,但以海拔700米以上最多。山楊林為優勢種常形成純林。常見的伴生樹種為遼東棟、樺樹、色木槭。

樺樹林有白樺樹、黑樺樹、紅樺樹。分布在海拔900~1800米的陰坡、半陰坡。樺樹是速生樹種,結實、傳播能力強,通過封山育林,會很快發展起來,其材質佳、經濟效益也高。

3.椴樹林

分布在海拔500~1600米土層較厚的陰坡、半陰坡,由蒙椴、糠椴、紫椴組成,常單獨成林,以蒙椴林最常見。紫椴林僅見於延慶的海坨山。椴樹有多種用途,應注意保護與發展。

(二)針葉林

山區針葉林有油鬆林、側柏林和落葉鬆林,以人工林為主。油鬆林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陰坡,陽坡很少見,油鬆林是山區綠化及水土保持的優良樹種。側柏林分布在海拔800術以下的陽坡,石灰岩山地鋃多見,西山側柏林麵積約占總麵積的50%以上。

(三)潘叢和灌草叢

山區灌叢約30個類型。絕大多數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集中分布在低山丘陵區。主要類型有:荊條加酸棗灌叢、荊條加山杏灌叢、荊條加野瑞香灌叢、三椏繡線菊加荊條灌從、平榛加三椏繡線菊灌叢、胡枝子加三椏繡線菊灌叢、三椏繡線菊加虎榛子灌叢等。其中以荊條加酸棗灌從分布最廣,約占山區麵積的1/2。灌草叢除灌叢外,生長有昔草、白節草、苔草,等草叢,從而形成灌草叢。

(四)山頂雜草草甸

分布在海拔1800~1900米以上的坡頂。以中生雜草草甸占優勢,主要有苔草、銀背風毛菊、草地節熟禾、地榆、金蓬花、瓣蕊唐鬆草等,草層密集,總蓋度達90~100%。